推動我國服務外包加快轉型升級

服務外包正以開放共享、創新融合的模式加固經濟全球化和服務貿易自由化橋樑。《意見》的出臺將為未來一段時期我國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深度參與國際產業分工、搶抓變局中的機遇發揮重要指引作用。

服務外包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有助於提升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業務佔比,優化外貿結構,推動我國外貿從汗水經濟向智慧經濟升級。

2020年初,國務院常務會部署加快服務外包轉型升級,推動服務業優結構上水平。商務部等八部門聯合發佈了《關於推動服務外包加快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這將對提高中國服務供給能力、深度參與國際分工、推動貿易高質量發展產生重大促進作用。

提高中國服務供給能力 推動貿易高質量發展

《意見》有助於我國搶抓時代機遇。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正加速推進,全球經貿規則正加快調整。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迅猛發展,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深化。新興技術在深刻改變著人類生產生活方式、加速重構全球供應鏈價值鏈產業鏈體系。服務外包正以開放共享、創新融合的模式加固經濟全球化和服務貿易自由化橋樑。《意見》的出臺將為未來一段時期我國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深度參與國際產業分工、搶抓變局中的機遇發揮重要指引作用。

《意見》是對服務外包發展一般規律和重大趨勢的正面響應。從發展階段看,我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到了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新起點。2018年執行金額約1萬億元,其中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金額從2009年的100.9億美元增長到2018年的854.2億美元,年均增長26.8%,世界第二大接包國地位更加鞏固。同時,服務外包產業大而不強、大而不優日益影響著我在國際分工體系中所處的價值鏈地位,需要通過轉型升級推動服務外包大國向強國邁進。從國際趨勢和國內矛盾看,在價值鏈中高端市場,愛爾蘭、印度、美國、日本等國家把握市場定價權;在價值鏈低端市場,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墨西哥等國家相對低廉的人力成本,對傳統國際服務外包業務的競爭力日趨增大。我國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服務供給能力處於加速培育的重要時期,一些集成電路和電子電路設計等關鍵領域尚未滿足國際國內發包商需求;一些勞動力密集型業務流程外包領域要素生產效率提升潛力較大,智能化數字化升級需求迫切。《意見》順應規律和趨勢,通過頂層設計引導產業形成自我轉型的內生動力,推動化解服務外包供給側結構性矛盾。

《意見》有助於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服務外包既是數字技術孵化器、數字經濟的加速器,已成為推動貿易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領域。按照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組織測算,2018年全球數字服務出口2.96萬億美元,佔全球服務出口的50.7%。2018年中國數字服務出口1321.4億美元,佔服務出口的49.5%。其中,2018年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金額854.2億美元,佔數字服務出口的64.5%。服務外包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有助於提升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業務佔比,優化外貿結構,推動我國外貿從汗水經濟向智慧經濟升級。

提升“中國服務”和“中國製造”品牌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

《意見》制定一條主線,提出兩個階段性發展目標,部署六大主要任務。

一條主線。按照國務院關於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的部署要求,加快服務外包向高技術、高附加值、高品質、高效益轉型升級,提高接單能力和交單水平,提升“中國服務”和“中國製造”品牌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

兩個目標。《意見》立足當前產業發展實情和長遠統籌考慮,分階段從宏觀層面提出了產業發展定位和目標,從微觀層面提出了信息技術外包企業、知識流程外包企業與業務流程外包企業的轉型升級方向。到2025年,發展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服務外包接發包中心;到2035年,我國服務外包從業人員年均產值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為打造“中國服務”和“中國製造”品牌的核心競爭優勢。

六大任務。《意見》部署了加快數字化轉型進程、推動重點領域發展、構建全球服務網絡體系、加強人才培養、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推進貿易便利化等六大轉型升級任務。一方面是突出數字技術引領和創新驅動。高水平建設一批數字服務出口基地,依託5G技術,大力發展眾包、雲外包、平臺分包等新模式,加快企業、業態、模式、載體、統計的數字化建設,提升服務外包附加值和全球價值鏈地位。另一方面是強化服務外包與製造業融合發展。通過培育一批信息技術外包和製造業融合發展示範企業和數字化製造外包平臺,發展服務型製造等新業態。實施製造業設計能力提升專項行動,促進服務外包與傳統制造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促進製造業向“微笑曲線”兩端的研發、設計、諮詢、供應鏈管理、專業服務等高附加值環節延伸。

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效率 培育新型重點領域

圍繞貿易高質量發展這一中心任務,《意見》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效率、培育新型重點領域、支持通過發包配置全球資源及建立系統的促進政策體系。

提出服務外包從業人員年均產值理念。截至2019年末,我國服務外包企業累計吸納大學以上學歷從業人員達750萬人,佔三分之二。但與世界領先的服務外包企業相比,從業人員人均產值還存在一些差距。《意見》首次提出,到2035年服務外包從業人員年均產值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體現了對服務外包高品質、高效益發展的新要求。

建設一批國家級服務設計中心。一個國家經濟基礎和資源稟賦決定了一個國家的服務外包發展道路。中國與印度經濟基礎差異性決定了各自服務外包發展模式不同。我國在服務外包發展起步階段,大力發展信息技術外包,軟件研發開發、信息技術、運維服務等外包占比一度超過六成。經過十多年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從單一接包企業轉型為數字化企業、數字化服務供應商及綜合解決方案供應商,形成了我國數字服務和數字經濟引領於全球發展的重要推力。據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數據,每年約15萬的IT人才從服務外包企業流向互聯網企業。在產業轉型升級階段,需要盤活產業全要素資源,發揮新時代綜合競爭優勢。中國有著印度不具備的製造業基礎優勢,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與世界同步,甚至局部領先,自動駕駛、智能家電、VR/AR、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等領域設計外包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2018年,工業設計外包執行金額達120億美元。新時期提出發展國家服務設計中心,是服務於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大局的需要,是服務於“中國製造”和“中國服務”品牌價值的需要。

有序調整示範城市數量,支持更多符合條件的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城市創建服務外包示範城市。2018年東部地區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金額佔全國的比重達83.1%,中西部及東北地區分別佔8.1%、4.7%、4.1%。儘管現東部與中西部及東北地區的服務外包發展水平存在一定差異,但隨著中西部及東北地區對服務外包重要性的認識不斷提高,產業基礎設施、開放水平、人才資源要素等條件持續改善,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一些領域具備引領示範條件。動態調整機制的目的是真正發揮城市示範引領作用,提升主動作為能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淘汰機制不僅對示範作用不理想的城市提出退出要求,也為有示範動力、示範潛力、示範能力的城市提供新進機會。《意見》提出,支持更多符合條件的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城市創建服務外包示範城市。這是支撐國家重大戰略佈局的切實需要,有助於引導中西部地區進一步加強服務外包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服務外包成為經濟轉型升級、構建內陸地區開放型經濟新高地的重要突破口;有利於發揮東北地區工業體系完整的優勢,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提供支撐。

鼓勵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市場發包,支持中國技術和標準“走出去”。

優化配置全球資源、深入參與國際分工、實現互利共贏合作,是國際服務外包蓬勃發展的內在動力。隨著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經貿合作走實走遠,我國承接“一帶一路”服務外包業務快速增長。2019年1—9月我國承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服務外包執行額652.8億元。2014年至2018年,服務外包執行額由98.4億美元增長到174.3億美元,增長75.9%。越來越多的企業在“一帶一路”市場設立交付中心、共享中心、研發中心、數據中心開展本地化服務。《意見》鼓勵企業根據自身需求向有關國家發包業務,推動中國技術和標準走出去,構建更廣闊的服務網絡體系,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中國方案。

建立系統的促進政策體系。不斷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是《意見》的重中之重。服務外包企業多數屬於輕資產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是服務業企業長期以來想解決而未解決的難題。為此,《意見》從精準施策角度,分類提出四大“靶向”措施。一是將企業開展雲計算、基礎軟件、集成電路設計、區塊鏈等信息技術研發和應用納入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支持範圍。二是評估並推廣服務外包示範城市服務外包企業承接國際服務外包項目享受的出口信貸優惠措施。三是充分發揮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引導基金作用,帶動社會資本加大對服務外包產業投資,支持符合條件的綜合服務提供商上市融資。四是利用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佈局建設一批輻射全國的服務外包公共服務平臺。這些舉措含金量較高,充分考慮當前問題與長遠良方,力求建立系統的可持續長效促進機制。

本文轉自經濟參考報(2月4日發表,作者:李愛民、塗舒,單位:商務部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