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門二醫站好疫情“前哨崗” 守住防控“第一關”

新春伊始,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國蔓延,荊門市第二人民醫院上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以最堅決的態度、最嚴格的措施、最果斷的行動、最“硬核”的推進,打響疫情防控阻擊戰。疫情無情人有情,在這場“硬仗”背後,總有一些身影令人動容,總有一些瞬間值得記錄……

嚴查死守,站好防控“前哨崗”

“您好,來測一下體溫。”

“36.3℃,體溫正常。最近去過武漢嗎?……”

荊門二醫站好疫情“前哨崗” 守住防控“第一關”

(導診護士賀銀娟詢問患者並做詳記錄)

2月12日上午9時,筆者剛走進荊門市第二人民醫院門診大樓,大門口的“預檢分診點”一名身著防護服、頭戴護目鏡的工作人員上前,拿出額溫槍對準額頭測量體溫,並詳細詢問流行病史。

荊門二醫站好疫情“前哨崗” 守住防控“第一關”

(發熱門診)

一桌一椅、額溫槍(水銀體溫表)、消毒液、記錄本,這就是預檢分診點的全部設備,桌上貼有預檢分診流程。“不僅是家屬和患者,醫護人員、工作人員只要進入醫院,都需要測量體溫。”疫情防控以來,一直堅守在預檢分診點的護士吳玲說。預檢分診點的工作看似簡單,但實際操作並不輕鬆,如果監測到發熱的患者,就要從預檢分診點通過專門通道、專人導引至發熱門診。

寧可十防九空,不能漏掉一人。為保障所有患者、家屬及醫務人員的安全,荊門市第二人民醫院關閉其他無關通道,將預檢分診關口前移,設在進院各通道處,對每一個進院人員測量體溫等。目前,醫院門急診、外科樓、內科樓等大廳和所有進入門診、病區的通道,包括西門家屬區入口均設有預檢分診點。

“預檢分診點的工作人員每天都重複著同樣的話、做同樣的動作。這樣的工作有些單調,但非常重要。是疫情防控工作的‘前哨崗’。”荊門二醫門診診護士長王紅豔說,為降低傳染風險,醫院關閉中央空調,預檢人員站半天便雙腳冰涼,開放的環境,有的點還在戶外。即便在這樣的條件下,沒一個人有怨言,他們需要把好入院的第一道關卡,確保所有進院人員不漏檢。

導診分流,堅守救治“最前沿”

荊門市第二人民醫院的發熱門診位於門診大樓的北側,周邊拉著警戒線。

“這裡是發熱門診,你不能進去。”發熱門診前的預檢分診人員將筆者攔了下來。筆者留意到,這個預檢分診點以及發熱門診內的導診工作人員,全身裝備較院內各區域的有所升級,防護得更嚴實。

荊門二醫站好疫情“前哨崗” 守住防控“第一關”

(導診護士賀銀娟接待患者)

趁著交班休息時間,通過電話瞭解到,該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劉淮是發熱門診醫療救治小組組長。“從1月21日緊急部署會後,我就到了發熱門診,這裡就成了我堅守的陣地。11歲的大兒子和1歲半的小兒子由愛人和岳母照顧。”劉淮的家離醫院步行僅10分鐘路程,但他除拿些生活用品外,基本都呆在發熱門診。

荊門二醫站好疫情“前哨崗” 守住防控“第一關”

(發熱診室外患者排隊等候)

荊門二醫站好疫情“前哨崗” 守住防控“第一關”

(劉淮在發熱門診接待患者)

“醫生!醫生!快!快給我排查!”幾天前,發熱門診來了一位40多歲的男子,大口大口喘著氣,眼睛中流露出恐懼的神情。“非常時期,幾乎所有來發熱門診的患者都很害怕,我們能做的,就是儘可能多地給他們講解病情、疏導情緒,解決他們可能存在的疑慮,要時刻耐心、細心,特殊時期,不能忽略每一個發熱患者。”劉淮說。

荊門市第二人民醫院作為市級定點收治醫院之一,疫情高峰時段,發熱門診成為接診任務最重的地方。發熱門診內設發熱診室、搶救室、檢驗室、觀察室、藥房等,承擔著鑑別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的職責。如果說醫院是這次疫情的主戰場,那麼發熱門診就是這場戰“疫”中的前沿陣地。

荊門二醫站好疫情“前哨崗” 守住防控“第一關”

(專人陪同進行肺部CT篩查)

“發燒多久了?”“自己吃過什麼藥嗎?”“最近有沒有去過武漢或接觸過來往武漢的人?”“家裡人有發燒的嗎?”劉淮帶領的發熱門診醫療救治小組共7人,三班倒24小時值守。他們直面每一位發熱患者,導診護士會詢問流行病學史、接觸史等,並進行詳細記錄,值班醫生通過血檢和肺部CT檢查等進行評估,確定患者狀況。符合疑似病例條件的,立即上報醫院疫情防控救治指揮部,分流至賓館留觀或住院隔離治療,並進行核酸檢測明確診斷。

荊門二醫站好疫情“前哨崗” 守住防控“第一關”

(血檢)

荊門二醫站好疫情“前哨崗” 守住防控“第一關”

(咽試子採樣)

簡單幾句話,劉淮對筆者描述了接診發熱患者的整個流程,但話語背後,卻飽含著不為人知的付出。發熱門診作為疫情防控的前沿陣地,採用24小時值班制,白天兩個班次(每班5小時),晚班一個班次(12小時以上),大家很少有正點下班的時候。“堅守在這裡,不漏掉每一個發熱患者,是我們的職責所在,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的‘阻擊戰’!”劉淮掛斷電話,抓緊時間休息,5小時後穿上防護服,將再次回到接診患者的崗位上……

無論是預檢分診的“前哨崗”,還是發熱門診的“最前沿”,成為“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的關鍵環節。雖然有口罩、防護鏡、帽子、手套、防護服的保護,但仍然有被感染的風險,面對疫情他們毫不猶豫、捨身忘我的衝鋒在前,日夜堅守、緊張有序地工作在疫情防控第一線。

(通訊員: 張華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