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失去土地的農民工在這次疫情中損失最大?

俺是農民天天平安


我個問題我來回答一下,失去土地的農民工因為疫情不能出去打工,又不能在家種地,農民工的工作都是幹一天掙一天的錢,不幹就沒有收入,在家還得花錢,孩子的學費,生活費等等一點開銷,所以農民工的損失是很大的。但是不能說是最大,損失最大的是我們的國家,國家出人力:物力:財力:還要減免各項稅收。我們應該為我們有這樣的祖國而感到驕傲。


草原4503


我還好!2010年進城買了房,一家人進了城,2013年底我家老爺子要求把農村的舊房子推到再重先建樓,2014年父母回到了農村的新房子,菜園子裡的菜有了,魚塘裡也有魚了,雞鴨也養了一些。隨著年齡的增長,也越來越喜歡農村了,現在過年過節都要回農村,特別是我兒子一放暑假、寒假就迫不及待的要回農村。今年我家一如既往的在農村過年,疫情來了,全國到處封路,生活在城市裡的就不好受了,小區人員複雜,人口又密集,通風又不好,再加上城市裡的房子小,活動範圍有限,不像農村的新房子都有三層,還有院子,疫情期間把村口一堵禁止外來進入,控制好本村人外出就沒事了,村書記不讓聚集在一起,村裡有三個公園疫情期間不對外開放,但本村人是可以任意玩的,村頭村尾還能到處走走,去山上玩玩,去田間挖挖野菜,去水庫裡釣魚,一點都不無聊!

圖一,封路

圖二、三,在我家二樓房間窗戶上剛拍的[呲牙][呲牙]

圖四、五、六,帶兒子一起在山上挖冬筍








太多的發現


你好,我是劉宇,這個問題提的真的很好,我也是農村的,就拿現在來說吧,農民的收入無非就是兩點,一就是在家務農,二就是外出掙錢,現在這個疫情嚴峻,一些廠房企業,酒店,飯館,不能復工開業,一些火車,客車高鐵停運,導致外出農民工,不能出行,沒我班上,沒有經濟來源,在加上又失去土地,在家沒有田地可做,所以說這次疫情農民工損失還是比較大的!希望這次疫情快快過去,讓我回到平靜的生活中去,中國🇨🇳是最棒的,武漢加油!!!








V劉宇


有些目光短淺就該說是活該了,即使你在外面混的再好,也要把老家的房子和土地留著!萬一哪天困難了,至少還有一個落腳點。我們這邊確實有不少個在外面活的好的把老家的房子白菜價賣了,後來混砸了,回來連房子都沒有,只能都縣城裡租房住。


北約上合


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但可能沒你說的那麼懸乎,不要拿個別的情況說事,因為我家就是農民工家庭。我弟弟每年過了正月十五出門打工,原本他要待在家裡抱孫子,我鼓勵他出去打工。每年他年前臘月10幾日回家,也就是說,他從正月十五到臘月十幾日回家,每年能拿回將近7萬元,情況還不錯。家裡的土地都承包出去了,他家土地也就3畝多,租費收入每年不到1000。老婆在村裡給別人家幹活,一天80元。她的收入就夠他們全家花了,況且她的兒子也在打工,也有收入。現在,他們家花銷最多的是兒媳和兩個孫子。所以,家裡就是一年半載沒活幹,也不會揭不開鍋,別說的那麼嚇人。


用戶4907820792014


我在貴陽做生意,老家有房很破舊,可居住,農戶,在貴陽有房子,二手的,存錢不多,夠三個月生活費,:兒子,兒媳,孫子二個,在鄉下的外公外婆家,山裡邊,基本上無危險,我們一直在家窩著,看電視,手機,壓力不算大


謝鐵門1


村裡的老趙很困惑,跟老趙一樣很困惑的還有很多,老趙是前幾年就進城的農民,在縣城裡面買了房,全家也都搬到了縣城居住,平時老趙去打工,媳婦做飯照看孩子,雖然老趙在縣城買了房,也在縣城打工,但不論說問起來老趙是幹啥的,老趙都會說自己的農民,話說出口,自己也覺得怪怪的,為啥會有這樣的感覺呢?哪就是農民你肯定是要種地吧!而且首先得有地吧!但老趙到了縣城之後,為了子女上學方便,早把戶口遷過來了,自己的地也沒有了,老趙一直困惑,自己到底還算不算是農民呢?

按照老趙的想法,農民原本就是應該種地為生的,但現在單單依靠種地,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家庭的開銷,種地不掙錢也是不爭的事實,所以像老趙一樣的村民,都會選擇去外出打工,憑藉著自己的一技之長、憑藉著自己辛苦的勞作,換取一定的報酬來供全家開支,也有很多像老趙一樣的,選擇了放棄了自己的土地,去縣城、城市之中安家落戶,農村也成為了一個除了逢年過節之外,其他時間都不會回去的地方,稱呼雖然沒有改變,還是叫做農民,但沒有了土地還算不算農民讓老趙想不明白,而且自己也不算市民,因為自己沒有固定的工作,更沒有什麼退休金,城市的福利自己也無法享受,老趙尋思市民和農民,自己該算哪一個呢?

除了定位很困惑之外,對於這次的疫情發生,老趙也深感自己的無奈,和尷尬的處境,老趙的收入來源,全憑著自己一天天打工賺來的,但目前的形勢,只能蟄伏在家裡,哪裡也不能去,一家人的吃喝都要依靠以往的積蓄,隨著時間的持久、延續,老趙也深感負擔沉重,這個時候跟在村裡的村民相比,老趙感覺自己真的不如他們,尤其是在疫情面前,有地的村民跟自己比較起來,有著很明顯的差距,大家都不能外出賺錢,但人家還擁有賴以生存的:土地,種地雖然不賺錢,但供得起全家吃喝還是沒有問題,而自己在疫情面前,一天不出去,就等於沒有了收入,全家的開支就無從著落,這樣的差價還是相當的明顯。

在農村,很多村民越來越看重自己的土地,種地不掙錢,也要想方設法的保留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有的會轉租給別人,有的會種樹,也有的一分錢不要讓別人幫忙種著,只要地不荒蕪就行,更有很多的是自己依然種植著,土地的緊缺越來越嚴峻,耕地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資源,也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根源地,很多村民現在越來越珍惜自己的土地,像老趙那樣的放棄土地的情況,這幾年越來越少,反而還有很多已經遷到城市的,這兩年都在想方設法的遷回來,其中的原因就包括土地。

對於農村種地不賺錢,繼續種植,還是放棄你認為那種比較合適呢?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謝謝。


棒奔霸


我是一個失地農民工,實實在在上演在自己的身上,我們70後上有年邁的老人,下有正在上學的孩子,正是花錢的時候。往年正月初三過後就出門了打工了,今年不知要到什麼時候?加上自己沒有文化和一技之長,只有做普工,工作又累又髒,吃的鹹菜和飯,住的工棚。每個月孩子的生活費,家裡的生活費,人情往來。一個月的工資所剩無幾,現在全民抗擊疫情,封村,封路,工地無法開工。家裡沒有多餘的錢,我也向朋友借開友了,真的很著急,樣樣都要買,生活壓力太大了,在這樣下去我會瘋的。





羅全雲


這類群體在農村過著城裡人的日子,卻要到處打工,能在自家附近的工廠裡找到工作最好,如果被徵地用補償款在老家鎮上或者縣城買了房子或者是現在流行的新農村小別墅,那些補償金總會花光的,而且很快花光。然後就要到處打工,這種疫情封城的情況沒了工作也沒土地連個菜園子都沒有,相當於兩頭沒著落唯一的辦法就是到工廠比較多的地方能夠輕易找到工作的地方,買房子安家落戶,跟真正城裡人一樣,才能徹底解決問題。進城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