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區為打贏疫情阻擊戰築牢“銅牆鐵壁”

新華社長春2月14日電 題:中國社區為打贏疫情阻擊戰築牢“銅牆鐵壁”

新華社記者張建、金津秀、張博宇

“兩人一組,特別是門把手也要消毒……”65歲的張亞軍反覆強調,並仔細檢查每個人配備的口罩、手套和消毒液。

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清和街道地處鬧市,這個春節已經不見往日車水馬龍的景象,但一群活躍在大街小巷身穿“藍馬甲”的志願者令人安心與暖心。

中国社区为打赢疫情阻击战筑牢“铜墙铁壁”

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清和街道“藍馬甲”志願者在巡邏。新華社記者金津秀攝

2005年開始投身公益的張亞軍就是社區裡出了名的“熱心腸”,街坊鄰居都叫他閒不住的“老張”。3年前,張亞軍成立了“老張志願團”,該團由7位“藍馬甲”志願者組成,平均年齡是70歲。

今年春節,一場全民參與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在中國大地打響。一個個普通社區成為戰鬥一線,集聚志願者、機關幹部、企業等各方面力量,為打贏疫情阻擊戰築牢“銅牆鐵壁”。

很多社區幹部和像張亞軍一樣的社區熱心人士衝在一線,地毯式排查人員,宣傳政府管控舉措,做好防控工作。

這些工作給社區帶來壓力。對此,老張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年老體弱的,能為社區做些啥呢?”

很快,老張就找到了方向。疫情發生之初,由於公眾缺少防疫知識,隨意丟棄口罩的現象較為普遍。張亞軍和志願團的老友們商議,決定撿拾使用後的口罩,幫助剷除傳染隱患。

大年初五,這支老人志願隊正式“出征”了。他們將廢棄的口罩用專用夾子拾起,消毒殺菌後放入密封袋中,交給社區統一處理。“別看我們年紀大,做起事來一點也不馬虎。”志願者田春林說。

令張亞軍和志願者們倍感欣慰的是,隨著人們的科學防疫意識逐漸提高,現在大街上很難再找到隨意丟棄的口罩了。於是,他們開始協助社區給公共場所門把手等物品消毒。

7位老人,每天跨社區“巡邏”兩三個小時,日均步行距離在十公里以上。“疫情面前,不分男女老少,我們都有信心打贏這場防疫戰!”張亞軍笑著說。

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也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防線。把社區這道防線守住,就能有效切斷疫情擴散蔓延的渠道。

和長春一樣,北京、上海、瀋陽等地的很多志願者都已行動起來,參與巡邏、查體溫、幫助正在接受醫學觀察的群眾購買生活物資,助力社區做好疫情阻擊戰。

疫情爆發後,長春市南關區明珠街道佳園社區負責人王穎組織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到崗,籌備物資、佈置測溫點、安排消毒殺菌工作。十幾天的奮戰下來,佳園社區沒有出現一例疑似病例,從湖北返回長春的7名人員也已度過居家觀察期,沒有出現異常症狀。

佳園社區有11008戶居民,由42位網格長負責日常的社區服務工作。疫情爆發後,社區要挨家挨戶瞭解居民健康狀況,網格長們工作壓力很大,志願者分擔了很多工作。

王穎說:“我們社區大多數都是回遷戶,疫情來了之後好多人湧到我這裡來,自願承擔樓道公共區域的消毒殺菌工作。”

中国社区为打赢疫情阻击战筑牢“铜墙铁壁”

長春市二道區東盛街道亞泰社區工作人員正在貼福字封條。新華社記者張建攝

面對嚴峻的疫情,各地社區幹部和廣大群眾貼福字條、送菜上門、建立消毒通道……這些暖心的舉措讓疫情防控充滿人情味兒,讓社區抗擊疫情的“銅牆鐵壁”更加堅固。

長春市二道區東盛街道亞泰社區有22戶居民處於居家觀察中,這些居民的家門上都被貼上了社區專門製作的特殊福字,福字下面有14個空格,標記居家觀察時間。

中国社区为打赢疫情阻击战筑牢“铜墙铁壁”

長春市二道區榮光街道宏盛社區張貼的宣傳標語。新華社記者張建攝

為了減少人們外出,落實小區封閉管理等舉措,很多社區把一些老舊小區的路口封閉起來,派專人站崗放哨,嚴格對出入人員進行體溫測試。同時,社區還組織防控人員為群眾提供免費服務,物業上門清理生活垃圾,讓一些行動不便的老人和處於居家觀察的人員安心待在家中,最大限度阻斷病毒傳播的可能。

“社區防控責任重大,我們和各方一定會加倍努力,努力保證轄區百姓的平安健康,為最終奪取疫情阻擊戰的勝利貢獻力量。”王穎說。(視頻記者:張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