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今天,如何被醫護人員感動;今後,就請怎樣去善待他們

01

自從武漢疫情發生以來,我們每天都能在新聞上看見那些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的身影。

84歲的鐘南山院士一直奮戰在一線,為武漢人民,為所有因疫情而失去性命的同胞,心疼的眼含淚光。

記住!今天,如何被醫護人員感動;今後,就請怎樣去善待他們

73歲的李蘭娟院士,帶領著她一流的科研團隊與醫療團隊,不分晝夜的奮戰前線,只為儘早的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疫苗成功研發。

李文亮醫生作為“疫情吹哨人”,為提醒世人,用他年僅35歲的生命為這場疫情買了單。

為抗擊疫情,“硬核張爸”(張文宏)要求所有科室共產黨員跟著他先上。

北協和,南湘雅,東齊魯,西華西,中國醫療界四大王牌軍也來支援武漢了。

2月13日,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在短短2個小時內集結了137名醫務人員,馳援武漢,這是安徽派去武漢的第四批醫療隊。

當然不止這些,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都在火速馳援武漢。

記住!今天,如何被醫護人員感動;今後,就請怎樣去善待他們

我們可以看見武漢天河機場一架架飛機降落,可以看見各地一批批白衣天使踏上征程,可以看見一面面各大醫院的旗幟飄揚。

“英雄出征”、“最美逆行”、“四大天團”、“到武漢去 ”,成了我們最常聽到的詞語,也是最讓我們熱血澎湃和感動的詞語。

02

但是,光有感動是不夠的!我們更需要銘記!我們更需要尊重!

還記得嗎?17年前的“非典”期間,我們同樣對白衣天使禮讚,對生命衛士致敬,言猶在耳。

可是當危機過去,17年來,全國各地“鬧醫”、“傷醫”、“殺醫”的悲劇不斷上演。

這一次,我們不能再讓對醫護人員的感情,像潮水一樣,來了又去。

這一次,

我們必須把感動變為尊重,把對醫護人員的尊重融進骨子裡。

記住!今天,如何被醫護人員感動;今後,就請怎樣去善待他們

03

我們為希望感動,那麼更應該對希望背後的付出予以尊重。

我們知道越來越多穿著白色大衣、帶著口罩的天使們出現在武漢出現在湖北,他們來了,帶著希望來了。有他們在,武漢人民踏實了,全國人民都心安了,因為抗疫有希望了。

可是我們不知道,這希望背後的付出是每一個醫護人員長達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努力學習和經驗積累。

記得有人說過,如果只靠四年大學本科的學習是當不了一個出色的醫生的。

醫生本就是一個門檻很高的職業。讀完本科,需要讀研究生,讀完研究生最好再讀個博士。當身邊所有的朋友,玩伴等同齡人都已經在感受青春,享受生活的時候,他們還在讀書。

好不容易熬到學業有成,但是這不是結束,而只是個剛開始,因為醫學發展非常迅速,所以醫生是個活到老、學到老的職業,這樣才能始終了解和掌握醫學前沿知識,更好的去治病救人。

記住!今天,如何被醫護人員感動;今後,就請怎樣去善待他們

是他們十幾年如一日的堅持學習,埋頭苦幹,辛勤積累,才使得他們有了治病救人的本事和白衣天使的美稱。

所以,當我們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在絕望中看到了希望,請記住那些光明和希望背後是他們用青春在讀書,用生命在工作!

04

我們被英雄感動,那麼更應該對英雄背後的選擇予以致敬。

我們知道,在很多人因疫情喪命,很多人莫名其妙被感染,人人都對病毒驚恐躲避的時候,他們卻朝著最危險的方向逆行。我們感嘆,這就是英雄。

我們不知道每一個逆行者在成為英雄之前,都做出了像平凡人一樣艱難的選擇。

哪有父母不擔憂?哪有兒女不戀家?每個英雄都是父母,也是子女,他們也是普通人,他們也有放不下的家長裡短。

只是因為“醫生”,“護士”這個職業讓他們肩上多了一份比家長裡短更沉重的使命,那就是救死扶傷。

可是正因為是醫生,是護士,所以他們比任何普通人都清楚病毒的危險性,後果的嚴重性。

他們每個人都是用最懂的頭腦做了最艱難的決定。

記住!今天,如何被醫護人員感動;今後,就請怎樣去善待他們

其實他們不是“不害怕”,而是“我願意”。

所以,我們要記住,他們這一刻的英勇,都是他們用比平凡人更清醒更艱難的選擇換來的。

05

我們為驕傲而感動,那麼更應該為驕傲背後的偉大而致敬。

在金庸老先生的小說裡有一個名場面,江湖六大門派為剷除魔教,齊聚光明頂,氣勢雄偉,浩浩蕩蕩。

在現實中,如此震撼的場面也在前幾日上演了。“北協和、南湘雅、東齊魯、西華西”齊聚武漢,讓人莫名的感動,網友高呼:“王炸來了。”四大天王都是王炸,中國一定能贏!

我們知道,全國最優秀最頂尖的醫護人員都來了,一聲“王炸”道出了所有人心中的驕傲,他們皆是國之棟樑,悲壯又英勇。

我們不知道,幾十年來,中國幾百萬醫護人員一直是以這樣的姿態在默默的工作著,服務著。殊不知在有些國家,這樣頂尖的專家是不會給老百姓看病的。但是在我們中國,在公立醫院,通過掛專家號的方式,老百姓是可以直接接觸到這些頂級的專家的,雖然有時候掛號很難,但是這是醫院的體制問題,跟專家們無關。

記住!今天,如何被醫護人員感動;今後,就請怎樣去善待他們

我們可以驕傲地說,在中國,不管是多專業多精湛的醫生,他們始終和人民站在一起。

平時裡,他們面對的是看不完的病人,做不完的手術,寫不完的論文,但是當國家有難,當人民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他們整裝待發,齊聚武漢,試問全世界有幾個國家能做到?

所以,讓我們自豪和驕傲的“王炸”背後,有一個強大的隊伍,和一個強大的祖國!

不管是17年前的抗擊非典期間,還是現在的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期間,都只是通過類似於馳援武漢這樣的方式將每個醫護人員每天都做的日常工作集中展現出來,只是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我們知道了。

所以,有沒有去過武漢已經不再重要了。當每一個醫護人員,在每一個平凡的日子裡,走出家門,走上工作崗位,服務患者時,他們都應該像馳援武漢時那樣被當作英雄,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尊重!

記住!今天,如何被醫護人員感動;今後,就請怎樣去善待他們

可是,總有些人健忘!當疫情結束,當災難不再,依然有人會站到白衣天使的對立面,沒有尊重,甚至去傷害!

請所有人記住!

今天,如何被醫護人員感動;今後,就請怎樣去善待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