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疫情之下,醫護人員:及時進行自我調整

疫情之下,醫護人員:及時進行自我調整

掌上濟寧訊(記者 山進 通訊員 君來 新亮)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後,醫護人員奮戰在抗疫一線,不顧生命危險,直接與病毒進行殊死搏鬥,他們在心理上面臨強大的壓力,對於醫護人員會出現哪些心理問題呢?產生負面心理問題又將如何調節呢?為此,本報記者專訪了濟寧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市級心理救援醫療隊專家、濟寧市精神病防治院醫務部主任、主任醫師陳宏,請他談一下工作在疫情一線的醫護人員出現心理問題怎樣調節。

記者: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戰疫中,醫護人員衝在最前線,那麼他們會不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具體的表現都有哪些呢?

陳宏:醫護人員面對疫情衝在第一線,為人民群眾健康築起了一道防護牆。他們經常的和患者接觸,跟感染的患者生活在一起,再加上發熱門診,隔離病區,這些特殊的工作環境,以及超長的工作時間,使得他們會面臨著更大的心理壓力,甚至於導致心態失衡。具體表現會出現過度的疲勞、煩躁、心情不好,以及焦慮、抑鬱、委屈等等,在工作當中,醫護人員有時候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執行能力的下降的現象;還有就是他們面對患者的死亡和病情的惡化時,會有一些沮喪感。如果出現這種情況,要及時的進行自我調整,必要的時候要尋求心理專業人士的幫助。

記者:醫護人員如果出現了心理問題,應該如何去調節呢?

陳宏:醫護人員保持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是幫助他人和有效應對疫情的一個前提。首先,醫護人員在進入病區前,或者是在進入救助的時候,都要進行一個心理干預的培訓。這個培訓的內容,要充分考慮其進入病區後會遇到哪些問題,怎麼解決這些問題,對此,要做到未雨綢繆,心中有數。

其次就是醫護人員要接納他們自己的負面情緒,特別是焦慮、恐懼的這種情緒。因為每個人在面對危機,或者不能掌控情境的時候,都會出現這種焦慮、恐懼的情緒。這種情緒的出現並不代表著是一種脆弱,而是人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的反應。當出現這種情緒的時候,醫護人員要與他人進行交流、或者與家人進行溝通,看看他們是不是也存在這方面的問題。通過這樣一種方式,舒緩和排解心理壓力,這種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醫護人員負面的情緒。

再則就是醫護人員要認識到醫學的侷限性,雖然醫學發展迅速,成就斐然,但是醫學也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疫情的控制和病情的救治,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不可能完全由醫護人員個人來決定。因此醫護人員在疫情防控工作當中,不要過分的去苛求自己,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最後,醫護人員要堅持放鬆訓練。放鬆訓練,最常用的就是漸進式的肌肉放鬆訓練,通過循序漸進的放鬆每一組肌肉群,最後使全身達到一種放鬆的狀態。具體的做法是,在有節律、緩慢深呼吸的狀態下,使每一組肌群從腳部、踝部、小腿、大腿、腹部、背部、頭部等肌肉依次先緊張收縮5至10秒鐘後再充分放鬆。體會肌肉收縮的緊張和鬆弛感。每天堅持訓練,會使你的心身得到放鬆,從而緩解焦慮的情緒。

【專家簡介】:

陳宏,濟寧市精神病防治院醫務部主任、主任醫師,濟寧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市級心理救援醫療隊專家。擅長抑鬱症、精神分裂症及各種神經症等診斷和治療。多年從事精神科臨床、科研、教學和管理工作,具有豐富的臨床、科研、教學、管理經驗和創新精神,是山東省精神衛生領域公認的業務骨幹和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在國內外發表論文二十餘篇,主編精神科書籍7部。

濟寧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心理援助熱線:

0537——12355

0537——3165837

心理援助專家24小時守候,聆聽您的心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