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不能學醫嗎?

摩仔1


說下個人對學醫的看法做參考吧!

學醫的初衷:

都是受家裡人影響居多點吧

理由有4點

1.穩定

2.靠技術吃飯

3.醫生受人尊重

4.越老越值錢

後悔的有4點:

1.現在不僅不被尊重,連生命和人格都保證不了

2.賺錢是211.985高中同學中基本上是最少的,但卻永遠是最忙的

3.學歷我是最高的,職位卻是最低的

4.勞動力是最廉價的,一個掛號診費幾十元都能被詬病半天,診費都不如寵物診費,各種同學關係、七大姑八大姨、這鄰居那鄰居,把你當聖人,什麼忙也得棒,幫不了就是沒醫德

不後悔的有4點:

1.救人一命勝造七級佛屠,為自己積德

2.成功救治一名病人,成就感是做任何事情都無法比擬的

3.自己家人生病,自己可以醫治

4.即使下崗也餓不死,現在西醫轉中醫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最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高科技、高費用治病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夠承受的。只會加重矛盾!

祝願,把醫學知識納入九年義務教育必考課,知識的不對等是醫患矛盾的根源!

無知的惡比魔鬼都可怕!





懶人醫考


能學,為什麼不能學?只不過學醫苦點罷了,順著這個問題,說說高考吧。

每年的高考,對人生是一個大關口。

高考已經過去了,分數也都陸陸續續出來了,馬上到了報志願的時刻,你想好報哪個學校了嗎?

俗話說的好,考試考得好,不如報的好。

很多朋友開始詢問我這個工作多年的“老醫生”醫學能不能報?

還問我,為什麼問你們那個學醫的,都說“如果是親生的,就不要學醫了”,還說什麼“勸人學醫、天打雷劈”,醫學是個“坑專業”?

我告訴他,這些的確是實話啊,因為“學醫真的很辛苦啊,而且收入低啊!”

很多人認為學醫好,認為醫生地位高、收入高,工作在醫院裡面,用不著風吹日曬多舒服,其實這一切都是假象。

而正是由於目前這種想法的人太多,每年報考醫學院的學生也非常多,醫學院校的分數都非常高。

當年我學醫就是母親曾在縣醫院住過院,認為醫生有錢,有回扣紅包什麼的,就認定了要我學醫。

事實上,如果是懷著這種心理去當醫生,你認為會是一個好醫生嗎?

事實上,在高中同學中,高考我考的最好,可是現在的收入是最少的。公立醫院的事業單位,怎麼可能給到高到離譜的收入?

學醫後,好處是家人或者朋友看病,你可能覺得更方便,但是這些在權力和金錢面前都是小問題,

選擇了學醫,你的人生基本就可以看到頭了。

畢業後,從小住院醫師起,中級、副高、主任醫師,一步步考試升級。這期間,你的收入也就是比當地平均收入高不了多少。等到你40歲後,可能才有機會帶組、或者有了科室負責人的頭銜,但是,你的收入可能只是增加了點,但是也不可能像其他行業,守得雲開見月明,年薪翻番從此走上巔峰之路,醫生,終歸還是一個拿工資的醫生罷了。

另外,由於醫生的職業性質,由於病人的特殊性,你會發現你承受了無比的壓力,看不完的病人,為了避免病人出現意外情況,你不得不格外小心,習慣性的加班,沒有節假日的休息,忽略了對家人的關心。

但是,你還要有高度的風險,迎接患者和家屬的不理解,醫患糾紛、醫鬧、甚至被威脅的風險,那一位醫生沒有經歷過這些那?

而且學醫,學制比較長,別的大學本科4年,學醫卻是5年,而且課程的數量明顯比別的專業要多。

另外,學醫還有考資格證,還要規培3年。

另外,學醫就業很難,就算你是985、211醫學院校畢業,如果只是本科的學歷拿出去也不夠看,好一點的三甲市級醫院你都進不去。我們這裡屬於四五線城市小地方,房價6000多,市醫院招聘都要求研究生學歷。

所以,學醫,最起碼得刷學歷刷到碩士,想要找好一點的,比如大學的附屬醫院或者省級醫院,就得博士了。如果你第一學歷不是211、985本科,那麼,那些全國醫院排行榜上前幾十的好醫院,你基本不用考慮了。

所以,如果你確實對醫學有興趣,而且願意學醫,那就努力吧。對於那些不瞭解醫學,或者是父母要求你學醫的同學們,你們就要好好考慮了。如果是覺得醫生賺錢多而學醫,我保證你將來會後悔。

另外,有些人尤其是女生會選擇學習護理,但你知道護士的苦,其實比醫生多多了。

今年這個圖突然在朋友圈火了,不是沒有原因的!不過學習護理或者檢驗等專業的同學,在就業的時候,相對學歷會要求第一點,目前來說,護理本科,進省級醫院還是比較容易的,所以如果你愛醫學、想學醫,高考分數不理想,要麼你就降低報考學校的檔次,要麼就避開大臨床專業。


醫護訊


不是不能學,是付出與收穫不成比例的。

自己對比一下:

本科,比別人多讀一年,讀完本科出來,基本沒有大醫院接受的。你只能當社區醫生,社區醫生現在收入比較穩定,不過,比起你讀其他專業的高中同學,收入差一大截。

或者,你先到大醫院工作站幹三年,讓簡歷裡有三年大醫院工作經驗,這三年裡要靠過執業,以後再找其他醫院可能有點譜。不過,這三年每月只有1400塊錢左右。

剩下的出路,讀研去,讀碩士,又比別人多讀一年。這下就看你跟老師好不好了,通常,本科沒有那個老師對學生出路特別上心的,你本科出來人家問你是誰的弟子你也講不出的,到碩士就不同,跟一個好老師,對你就業有很大幫助,醫生這行頭,圈子說大不大,說少不少,如果你的老師肯幫你的,就容易很多,進三甲,二甲都不是很大問題。(當然,你自己也要優秀才行)。

只是,這樣進到醫院,還得三年規培輪科,還得準備考執業(有些省份沒畢業不讓考執業),這段時間沒什麼錢的,基本就是能養活自己而已。

然後是住院醫,一邊工作一邊準備考數不清的試,還要不停去聽學術報告,學術講座,每次聽都得打卡,(你有張IC卡,以後升級都可以查你學習的情況的。當然,通常這些會有餐飯給你吃的)

然後,一切順利,考試通過,就安排你當總值班醫生,通常當一年,有個專門的電話給你,24小時on call,接到call,20分鐘內必須出現。然後才能有資格出門診。才開始有點像樣的收入。

如果你想以後升級快點,還得讀博士。又要三年,現在好像都沒有公費研究生的了,都得自費。

如果跟一個不怎麼好的老師,可能會很麻煩的,老師好不好,跟他的知名度學術水平沒有直接關係。

舉個例子,早幾年廣州發生個高考最後一天有個考生被一個人砍到重傷完成不了高考的,被砍的小孩其父親以前是湘雅的博士導師,砍人的是跟這個導師的本碩博連讀的學生,一直畢不了業。什麼原因,自己領會吧。

我大概算了一下,雖然醫生後面工資比較高,不過跟其他同學比,大家都用平平常常的水平去比吧,到退休時,一輩子賺的總數減去受教育的費用,相差無幾的。但學醫付出的努力和前期對家庭的依賴就大得多。

別想什麼紅包,以前可能有,現在跟以後都基本不會有的。

而且,能賺大錢的醫生不是靠紅包的,是靠本事,靠課題。

能不能學,看看自己家庭情況,看看自己的關係網(有得話),看自己決心吧,沒有絕對的事情。


幸福使者859


學不學醫首先看你是否真的喜歡這個行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其次,看你能不能堅持,學醫本科5年(比一般本科多1年),醫學本科畢業基本等於失業,所以你必須考研,考研你能不堅持看書,能不能考上,如果考研成功,恭喜你又是3年(備註一下:讀研期間你必須把職業醫師考過了,否則你就算研究生畢業也不佔任何優勢),8年醫學研究生畢業手持執業醫師證和規培證,你才能獨立行醫。現狀是現在醫學研究生畢業想留在三甲醫院幾乎不可能,所以你要考慮是進縣醫院還是繼續讀博,這都是很現實的問題!別一味地強調醫生收入高、待遇好、穩定、受人尊重,如果你不能做到對疾病有自己的見解和療效,沒有真正的醫療水平,患者都不找你看病,你所有的幻想都會落空!還有,現在的醫療環境就是社會矛盾的激化點,多少醫生被病人殺了或者毆打,其他行業好像沒這麼暴力吧!不是潑冷水啊,希望你認清現實認清自己!可以關注我的頭條,留言或者發私信!


推拿科醫生


左醫生杏林言骨,每日更新!💥醫生是人不是神系列💥

🚑之一•一個醫生的養成!🚑

高考結束,成績公佈,幾家歡喜幾家愁!高分過線,便有了支撐自己理想的資本,面對親朋好友各種成熟或不成熟的建議,天之驕子們還是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

關於醫學的種種,左醫生來告訴你們!

臨床醫學看上去是光芒四射,尤其是近幾年醫療電視劇的烘托,一時風光無兩。的確,工作環境肯定是冬暖夏涼,不用風吹日曬,工資收入又有保障,親戚朋友用的著。具體的那些好,我就不再說了,我就談談你需要面對的那些問題。

1】醫生是需要終生學習的職業,因為從你一腳踏進醫學院校的那一刻起,讀的書,考的試就會比你的同學多;參加工作以後,還要不停的完成繼續教育、醫師資格考試、職稱考試、進行論文寫作,又因為專業知識的更新,實在是由不得你不學,不像有些專業,畢業之時就是棄學之日。醫學,學無止境。


2】學制更長,學歷要求更高!目前,縣級二級醫院的招聘,學歷已經要求碩士研究生,可能還沒有編制。那麼,根據我國的學制設計,按照7歲入學,本科畢業要24歲,研究生畢業要在27歲,博士畢業要30歲。如果要進省級醫院,基本要在30歲以後,這個年齡,你做好準備了嗎?

3】家庭要有足夠的經濟基礎。大學期間當然可以勤工儉學,獲得獎學金,但是,當我們30歲時,在經濟上還不是獨立的,伸手向父母要錢的心酸可想而知,尤其是那時父母已經年邁,他們的經濟狀況又不寬鬆時,還是不要那麼自私的追求自己的醫學理想。記得“子欲養而親不待。”

4】目前不樂觀的醫療環境,這是你必須要正視的。電視劇終究是電視劇,現實中的醫療環境實在是不樂觀,雖然這幾年傷醫事件看上去少了很多,但因為病人醫學常識的匱乏,不良媒體對醫學的過度拔高,導致他們對醫療的期望很高,當花了很多錢而又沒有滿足他們的心理預期時,醫療糾紛隨時都可能爆發。更不要說那些因為遭受疾病折磨而產生心理障礙的病人,誰也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就會犯罪。


5】工作強度大,心理壓力大,值夜班後連軸轉的情況發生在每一個大醫院。一年365天,我幾乎每天早上都要去科室查房,處理完自己分管的病人才可以休班,忙碌的時候,休班這個詞根本就是不存在的。手機24小時開機,好多醫生的手機從買來到換掉,可能沒有關過機,不是危言聳聽,這是真實的寫照。外科醫生,很有可能24小時在手術室手術,幾乎不存在手術做一半,換人再做的情況。

醫學專業,不是魔鬼也不是天使。當你思考了以上幾個方面以後,再做出是否學醫的決定吧!

更多骨科健康知識,歡迎持續關注左醫生!

左醫生杏林言骨


不是不能學,是很難學,我哥是學醫的,那個時候我還在讀高中,他讀大學了,他讀大一回來,首先告訴我的事情就是,不要學醫,讀什麼都好不要學醫,他是這樣說的。為什麼他這麼說呢

1.學醫要學的東西太多了,太難記了。

2.學醫要讀五年,好長時間,讀完書都20幾歲了,因為我們讀書比較遲

但是現在,他出來工作幾年了,我爸還整天說我那個時候不學醫,現在整天換工作,然後我說哥說不要學的太辛苦了,主要我又不喜歡學醫。然後我哥居然說辛苦,但是我買車買房咯,額,絕對是親哥。我哥是做外科手術的😂😂,在他醫院,很多病人都比較信任他。

經常要加班的,你以為過年就不用上班?一樣要去醫院的。電話24小時開機,電話一來,無論什麼時候都要爬起來,去醫院,因為是你的病人。


豆豆笑談


勸人學醫,天打雷劈!


<strong>

昨天,後臺有粉絲給社長留言:

我是一名高考生,從小就立志當一名醫生,

可是成績放榜後,分數也夠了,我卻猶豫了。

我不解,他回道:

家裡所有人都反對我學醫,

<strong>

因為學制年份多,回報率低,工作強度高,

<strong>

再加上現在的醫患關係……

<strong>

讓我也開始懷疑自己能否撐到真正成為一名醫生的那天。

的確,每年這個時候,

關於高考報志願有什麼建議,

“慎報醫學專業”毫無懸念都排在首列。

甚至有很多“過來人”告誡大家學醫必備:

1、記性好;2、頭髮濃密;3、家裡有錢。

<strong>

否則,你是真的熬不起。

他們反對,是因為他們瞭解,

他們瞭解在這一行成功前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吃多少苦。

但是自古人生價值與舒適不可兩全,縱使這是一條山路崎嶇、飛沙走石、峭壁斷崖、險象環生的不歸路,

但白衣加身的使命感,會讓你收穫無法用任何東西衡量的幸福與成就,

<strong>

這又豈是其他行業能夠比擬的?

當背一條知識就可能拯救一個人性命的時候,

當看到患者痊癒後露出笑臉的時候,

當明白了生命可貴的時候,

你就會知道,十年飲冰,難涼熱血……

說反對,他人可以有千百條理由,

但你若是想做,便只需一條“我願意”。



創意社


為什麼不能學醫呀?我近兩年買了眾多的處方,有一本介紹藥性。從眾多的處方中,悟出治病思路,找出最好的處方,有時加以修改,就變成神方了。我一次是修改一傷方,我胸膛受擠壓,呼氣都很痛,我第一試服,3劑治癒,以後我把方子推薦給受傷的人用。後來我二嫂手臂骨折,我查閱處方,我決定在傷方中加自然銅,讓我二嫂試服,那知很快見效,15劑就治好了。傷方後又治癒3個骨折的。我冠心病,在兩個藥店各拿了3天無效,我試著用處方,前兩方無效,第三方14劑百多元治癒了。一婦女肋神痛,醫院檢查費和藥費花了6千多也不知是什麼病,我診斷為神經痛,修改一方20劑治癒。我越發覺得中醫神奇,在頭條有許多病人,迫使我多查處方,我的醫術來了個飛躍,其實治病就是會用藥組成處方。現在耳聾、神經痛、冠心病我治起來勢如破竹,耳聾五年的,經我治療能聽見了。我同事的腦囊腫,被我治癒,得益於頭條有人邀我寫治肝囊腫評論,後我把方子推薦給她。她以前每天吃中藥丸子、西藥丸、蟲草,無精打精,在醫院住一次花了2萬多無效,加上吃蟲草的錢,超過3萬,我用一方15劑2百多元徹底把她治癒了,現在她再沒吃蟲草,精神煥發,我賺了個謝字。自己懂中醫了,方便自己,又可以幫助別人,何樂而不為?頭條越來越多的疑難雜症讓我治癒,我不求財,只愛自稱神醫。不知評論是否槍斃?


用戶12728784739


勸人學醫天打雷劈,畢業工作工資800-1200起步(端盤子都比你掙得多),夜班無數,無薪加班無數,只要不混到科室主任,毫無尊嚴,爛酒鬼,說打你就打你,說罵你就罵你。醫院不管,請假扣錢。只要你家裡有礦,可以挑戰下這個高難度的行業,哦,對了猝死率極高的(麻醉、放射、急診、外科)不推薦。


進擊的草叢侖


本人80年代獲醫學學士學位,從事臨床醫學30餘年,感觸很深、堅定子孫不能學醫,犬子自認智商沒超我,7年前可保送上海交大醫學院、被我否定、考入北大光華,今合法收入我十倍,你說醫學是智優群的N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