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多数企业的股权激励是失败的?

为什么多数企业的股权激励是失败的?


一名创业者,平均一周工作80-100小时,节假日无休,无论承受多大压力,都要故作镇定给员工带来信心……创业者都是孤单的,每位创业者都希望他的合伙人、员工都能像他一样,承担起创业的责任。一个火车头能拉动多少节车厢?每个车厢都成了动力源才能更快的前行。因此,股权激励便成了最好的选择。那么问题来了,“给了股权”就必定会“激励成功”吗?

答案是“不”。

我们见过上午激励下午散伙的,见过给足了股权团队依旧互相抱怨的,遇见最多的,是做完股权激励公司毫无变化。但真的是“毫无变化”吗?仔细看,会发现员工们眼中曾经的期盼没有了,对股权的想象空间不在了;创业者对员工多了一丝怨气“给了你们股权,为什么还是不努力?”很多企业做了股权激励后,反而失去了激情。


一个残酷的真相是:“多数股权激励是失败的”。


为什么多数企业的股权激励是失败的?


为什么会这样?

作为股权的发放者,企业家不知道自己付出的股权应该换回来什么。员工不知道激励股权是不是自己理所应当获得的福利,不知道获得股权后自己应该承担什么。

很多人都并不了解,股权激励的本质是什么。

任何一个交易、一个行为都有它的本质,不知道股权激励的本质是什么,就可能找不到成功或是失败的原因,就不知道下一次,会不会还要“跌倒”。


问题一:为什么要做股权激励?

所有的创业者、企业家或者是任何一类团队的领导者,都希望得到这样一支团队:最牛的人都愿意来、来的人玩命干、干得好的人都不想走。所有获得巨大成功的企业,都有一支铁军。这也是创业路上必不可少的工作。

做股权激励,就是打造铁军的一个重要手段。它针对的是团队、尤其是核心成员对待企业、对待工作的态度。希望通过授予激励股权,让核心员工更加兢兢业业、更加拼搏奋斗,拥有更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一个人的态度转变影响他自己和周围的人,很多人的态度就会变成一个群体的共同思想和价值观。

股权激励的目标是:激发个人创业责任,形成团队创业氛围。

这个目标不是给了股权就能实现的。


问题二:股权要交换的是什么?

为了寻找实现这个目标的钥匙,我们开始探索股权激励本质之路。

股权激励的性质,是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行为,这个行为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张律师认为,股权激励,是一个用股权交换员工人力资本的交易。

1、公司或股东给员工股权,是什么行为?

显然不是赠予,获得股权的员工要承担一定的义务或责任,股权激励从行为上是一个“交易”。公司除了工资和奖金,再要给股权的原因,只能是因为,还得从员工那里获得一些新东西,一些仅仅靠工资不能得到的东西。

2、员工获得了股权,需要付出什么?

股东用来投入公司换得股权的东西,叫“资本”。投资人负责出钱(物力资本)、创业者负责出力(人力资本)。投资人可以不来公司上班,创业者如果拿了股权后下个月就说“我要辞职,换个地方工作”,尽管《劳动法》允许,但是从本质上来看,他没有尽自己的出力义务,这些股权不该属于他。


所以,获得激励股权,员工付出的是人力资本。


为什么多数企业的股权激励是失败的?


问题三、激励股权的本质是什么?

想一想创业者与员工和股东的关系有什么不同?员工是需要你支付工资,并且可以安排他的工作;而股东是和你一起来投资企业、一起承担风险,一起赚钱、一起分钱,是承担创业责任的。创业责任是人力资本的核心内涵。

投入人力资本的股东,同时又必然是企业的员工,有着股东和员工双重身份。股权激励的授予,是让股权获得者从单纯的员工身份到员工加股东身份的一次转化,是从单纯的员工劳动责任到股东创业责任的一次调整。


为什么大部分激励股权都失败了?

很多企业家在发激励股权的时候,还不能明确的总结出:激励股权应该交换被激励者的创业责任,也不知道如何给予员工必要的引导。

而这时员工最常出现的状态是:

1、 拿了股权,但不知道这是不是自己的理所应当,不知道还要向企业回报什么,把股权更多的看成一种“福利”;

2、 拿了股权,只是把股东身份看作一种权利,而不知道自己的义务是什么。

拿了股权仍然是打工者心态,会影响那些因获得股权而激起斗志的人,以及没有获得股权的人,前者会认为“我为什么这么拼命、这么傻,他也一样拿了股权,却还象从前那样悠闲自在,他多聪明!”,后者会认为“他都拿到了股权,也一样悠闲自在,我都没有股权,更没有理由辛苦!”

所以,股权激励的关键在于,创始人要明确股权不是白给的,是要求员工承担创业责任,这是一个契约。员工也理解,如果我拿激励股权,就该更加努力,就该承担创业责任,否则就是违约。


为什么多数企业的股权激励是失败的?


了解股权激励本质的意义,在于建立一种判断是非的标准、一种价值观——获得股权就应该承担创业责任;没有做好承担创业责任的准备就不要接受股权激励;同样是获得股权激励员工,勇于承担创业责任者光荣,怠于承担创业责任者可耻。

认清本质是成败的关键。

当然,股权激励的成功还会受到其他很多细节的影响,比如员工的预期管理;比如通过成熟制度设置调整机制;比如通过回购制度平衡老员工、新员工及较早离职员工的利益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