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決守住疫情防控第一線——記戰“疫”中的老軍營人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來勢洶洶,老軍營街道各級黨組織發揮堅強堡壘作用,黨員幹部守初心擔使命,衝鋒在抗疫一線,轄區駐地單位,沿街商鋪,居民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努力構築起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線。


黨員幹部篇


黨的力量要挺在最前沿,黨員幹部要衝在第一線

面對疫情,街道黨工委將黨的力量挺在最前沿,迅速行動,第一時間成立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召開防控專題會議進行部署安排。從大年二十九至今,轄區哪個區域防控存在漏洞,哪個樓棟信息不全,哪個小區宣傳不到位…街道黨工委書記張彬和辦事處主任牛滔都會第一時間知曉,因為從早到晚他倆不間斷在10個社區巡查,他們的腳步走遍轄區每個角落。無論是白天,還是半夜凌晨,只要收到重點人員名單,都會第一時間安排落實。街道將疫情防控任務按“院落、公共服務場所、駐地單位”切塊,將院落按“有物業、無物業有產權單位、無物業”進行分類,嚴格做到“七個一",院落封閉只留一個出口,配備一支由居民組成的管控小分隊,每戶居民發放一個出入證,每個小區門口配備一張桌子,一個登記表,一個宣傳喇叭,一份告知,嚴密防控每一個角落。街道幹部全員上崗,黨員帶頭走進街巷院落張貼疫情防控海報,勸導居民戴口罩不聚集,拿著小喇叭走遍大街小巷,站在小區門口嚴格管理,強化居民的防控意識。疫情面前,黨員幹部衝在了防控一線。


堅決守住疫情防控第一線——記戰“疫”中的老軍營人


王彩——我是黨員,我還是分管領導,我有責任衝鋒在前

分管衛體工作的街道副主任王彩,從疫情防控第一天起,她就沒休過一天假,有時候忙到夜深顧不上回家,乾脆就在辦公室湊合一晚,看著急劇上升的數字,夜夜失眠成了常態,從藥店買回的安神補腦液卻還是原封不動的放在抽屜裡,她說,“吃藥怕睡過頭,錯過疫情數據就是錯過更多人的平安健康”。


堅決守住疫情防控第一線——記戰“疫”中的老軍營人


“疫情防控工作是一場接力賽,要求我們在每個環節中都竭盡全力奔跑,與時間和生命競技,慢一分鐘採取措施,就可能讓群眾多一分危險,這就要求我們基層工作者必須精益求精、一絲不苟”,這是王彩主任召開第一次工作部署會時強調的內容,她要求把“五個第一時間”做紮實,即一旦發現疑似病例,必須第一時間做好登記,第一時間如實上報,第一時間督促活動空間全面消殺,第一時間全面排查密切接觸者,第一時間做好隔離,切實切斷所有可能的傳播途徑,築牢疫情防控的“防火牆”。


王彩主任的女兒是剛上大一的新生,離家半年時間,終於盼到春節團聚,心裡不知藏著多少悄悄話要和媽媽說,但是每每看到媽媽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回家,她卻怎麼也張不開口,想把更多時間讓媽媽休息。刷著同學們在朋友圈裡分享家人其樂融融的照片,心裡酸酸的,感覺媽媽好像分給自己的愛越來越少了,多想回到小時候,自己的吃穿住行依賴於她的安排,不開心的時候更是能得到媽媽的愛撫,不像現在,每天母女倆見面就是一句話,“多喝水、勤洗手、別出門”。


宋佔濤——我第一位考慮的是居民的安危和健康

“怎麼樣才能切實提高居民防控意識,讓防控知識宣傳入腦入心?”走在小區院落,街道掛職副主任宋佔濤邊張貼疫情防控告知,邊思考著。忽然,他想到了小喇叭,讓小喇叭連續移動播放防控知識,這樣居民在家、街巷院落都能聽到。說幹就幹,他立即給包片的桃園南路第一社區購買了幾個小喇叭,帶著社區幹部走向各個院落進行有聲防控宣傳。就這樣,小喇叭成為了老軍營疫情防控最有力的宣傳工具。


堅決守住疫情防控第一線——記戰“疫”中的老軍營人


一天,得知桃南一社區有一名疑似病例,宋主任立即帶領社區幹部第一時間來到現場,對患者所住樓房進行了全面消殺,並啟動封閉管理。他親自和居民電話溝通,通過居民微信群向單元住戶發送消息,宣傳防疫知識,同時對家屬進行思想疏導,讓居民加強防護,不要恐慌,一直忙到晚上十點才回家。到家後,他始終還是懸著一顆心,不知道該患者化驗結果會如何。第一次核酸檢測是陰性,他稍微鬆了口氣;第二次核酸檢測呈弱陽性,剛剛鬆一口氣的宋主任又警覺起來;第三次核酸檢測呈陰性時,宋主任也放下了心,但醫院經專家分析後,還需給患者做第四次檢測。


同時,還有一項最關鍵的工作需要完成,那就是對患者的家屬要進行集中隔離。晚上10:15接到隔離任務的宋主任,立即和患者家屬溝通,得知患者家裡有個80歲的奶奶,老人剛剛做了心臟搭橋手術。電話裡,宋主任聽到患者6歲的女兒在大聲哭泣,他的心不由地揪了起來。如何能夠讓老人不擔心、不恐慌、不出意外?如何能讓6歲的女孩安靜下來?如何能順利地說服病人家屬配合隔離成了擺在面前的緊要任務。通過耐心的說服,患者家屬終於同意隔離了,怎麼去隔離點又成了擺在面前的棘手問題。坐公交顯然不合適,太危險;坐出租車也會給乘客和司機帶來風險。這時,患者家屬提出可以步行去隔離點,可想到80歲的老人和6歲的孩子,這也終歸不是個好的辦法。於是,宋主任立即和街道黨工委張書記彙報了有關情況。得知消息的張書記馬上協調聯繫了一輛救護車,護送他們安全到隔離點。至始至終,宋主任腦海裡想著的,都是如何保護百姓的安全,他完全忘記了自己的安危,忘記了自己會給家人帶來的風險。親自護送他們到達隔離點後,到家已經是第二天凌晨1點了,到家的宋主任這時一點睡意也沒有,一直擔心著80歲的老人和6歲的小孩,擔心著如果一旦病人確診後他們該怎麼辦?一連串的問題擾得他徹底失眠了。第二天,他帶著疲憊的身子再一次來到桃南一社區,繼續通過電話和微信安撫該樓的住戶,做他們的思想工作。直到下午五點,當第四次核酸檢測陰性的消息傳來時,宋主任懸著的心才稍微放下了些,但患者還有支原體肺炎,他又趕緊安排社區做好家屬的後勤服務等一系列工作……


王悅——非常時期,我不能離開崗位

剛剛上任沒多久的衛計辦主任王悅,深感責任重大,任務艱鉅,她每天一大早,總是第一個到辦公室,開窗通風透氣、打掃消毒,默默地承擔了衛體辦的每日衛生和消毒工作,每天叮囑監督大家做好自身消毒。她總是說,我們必須確保自身安全,才能夠為居民群眾做更多的事情。


堅決守住疫情防控第一線——記戰“疫”中的老軍營人


在疫情防控期間,防護用品變成了必需品。在社區排查期間,她遇到一位自行在家隔離的居民沒有口罩,王悅毫不猶豫拿出了一個自己購買的口罩送給居民,一個小小的舉動,詮釋了基層黨員幹部良好的黨性修養。王悅的愛人也是防控責任主要承擔部門的負責人,這個春節,夫妻二人毫無保留地將全部精力奉獻給了疫情防控工作。作為一名黨員幹部,王悅可以心懷坦蕩地說自己做到了盡忠職守,但是作為妻子、媽媽和女兒,連日來在外奔波勞碌、心力交瘁的她,回到家面對需要盡孝的老人、需要陪伴的孩子卻是滿懷愧疚。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她義無反顧地舍小家、為大家,堅定地選擇用自己柔弱的肩膀為人民的健康保駕護航。


社區幹部篇


90後高豔梅——我是社區書記,我得守護居民的安全

“一個女娃娃,你還這麼年輕,你就不怕嗎?”,“怕,但我是共產黨員,我還是社區書記,扛起黨旗衝在前面,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她是老軍營街道新建南路第一社區的黨總支書記高豔梅。自疫情爆發以來,這位90後社區書記衝鋒在前,每天奔走在轄區各居民院落,召開社區疫情防控工作會議,安排部署工作;在居民院落張貼、發放疫情防控宣傳海報;逐個居民院落、逐個商鋪、駐地單位排查武漢抵並人員、返程人員,發放小區來訪登記表,管理人員出入;為值班人員領取物資,幫轄區居民聯繫購買84消毒液;督促公共場所消毒……事無鉅細。從年三十到今天,天天如此,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90後”的擔當。


堅決守住疫情防控第一線——記戰“疫”中的老軍營人


準媽媽賈夢楠——疫情面前沒有特殊化,大家已經很照顧我了

晚上7點多了,老軍營街道勁松社區的賈夢楠還在忙碌著。白天和同事們一起出去張貼發放宣傳資料,回來先趕緊報了信息,現在她才抽出時間開始製做視頻資料。


堅決守住疫情防控第一線——記戰“疫”中的老軍營人


90後的賈夢楠,有四個月的身孕,打電話、報臺賬,和同事們一起走上街頭做宣傳,雖然身孕在身,但是在工作面前她毫不退縮。她說:“疫情面前,沒有特殊化,大家已經很照顧我了。我是入黨積極分子,在緊要關頭就需要積極向上,努力奮進。我會和大家共同努力,成為一堵牆,一堵隔開居民和病毒之間的牆。”


老書記李麗萍——只要身體扛得住,我會一直在

老軍營街道濱河東路第一社區書記兼主任李麗萍,已經55歲的她,對轄區情況瞭如指掌,她每天親自在轄區範圍內巡查,查看是否有居民沒戴口罩,棋牌室的門是不是開著,小商販是否不聽勸阻營業……幫助居民採購消毒水,滿足日常的消殺工作,堅持把轄區居民的健康放在首位。每天下班後都要把轄區內的重點區域——雙塔西街南一至五巷再巡查一遍,遇到生面孔的人員便要仔細詢問,才能放心回家。從1月23日開始,李書記夜以繼日的在工作崗位堅守了17天。她說“只要身體扛得住,就要帶領濱河東路第一社區全體工作人員盡最大努力阻斷疫情傳播鏈條,這是我作為一名已有18年黨齡的共產黨員應盡的責任!”


堅決守住疫情防控第一線——記戰“疫”中的老軍營人


新兵王慧娟——我做好了連夜蹲守的準備

大年初三的下午,剛成為社區負責人王慧娟接了一個電話,表情凝重。信息顯示,xx大酒店入住了一位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觸者,上級要求對其進行嚴密的隔離觀察,她立即到達酒店,與對方取得聯繫,對方在聽到讓他原地隔離觀察的決定後,非常不滿,言語憤怒,還試圖強行離開。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溝通,最後對方終於鬆口願意配合。此時,已是晚上7點鐘,王慧娟稍稍鬆了口氣準備回家,眼看就到家了,她的電話又響了,酒店來電說這名人員要離店去醫院為他愛人送藥。王慧娟立即表示要堅決阻止他,並立即返回,經過協商,酒店工作人員幫忙買好藥送到了他愛人手中,這才告一段落。從收到隔離指令的24小時裡,她早就做好了整夜不合眼,哪怕是去酒店門口蹲守的準備。


居民代表篇


街道社區幹部日日夜夜奮戰在抗疫情一線,社區黨員、群眾、轄區駐地單位看在眼裡,感動在心上。


何美紅——我是老社區人了,想盡一點自己的力量

老軍營街道新建南路第一社區黨員、退休職工何美紅,曾在社區工作了多年,她熱愛社區工作,熱心於群眾的“小事情”,2020年1月初,何美紅剛剛做了宮頸切除手術,還在家中療養的時候,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來襲。原本在家裡休息的她,一刻也呆不住了,她決定以自己的行動參與疫情抗爭!她參與設卡守點,排查來往車輛和人員信息登記,利用空閒時間入戶排查宣傳。她說:作為一名黨員,自己要更具大局意識和看齊意識。用自己的努力換來群眾的安全,值!


堅決守住疫情防控第一線——記戰“疫”中的老軍營人


馬建模——你們健康了,才能更好地守護我們

“我可以在家不出門,可以少消毒一次,但是社區工作人員,你們天天在樓院摸排疫情,宣傳防控措施,你們才是真正的英雄,不能讓奮鬥在第一線的你們出現任何的閃失,只有你們健康了,才能更好的守護我們。”熱心居民馬建模為濱河一社區送來了84消毒液、酒精、噴壺等防護用品。


堅決守住疫情防控第一線——記戰“疫”中的老軍營人


薛樹中——你家的菜,我來買

薛樹中是老軍營小區三社區一名志願者,由於他居住的鄰居一家五口人都是從湖北宜昌回來的,需要在家醫學觀察半個月,薛師傅得知情況後,毫不猶豫,主動承擔了監督任務、送菜任務,薛師傅第一時間給隔離家庭 送去了兩顆大白菜,他說:“你家的菜,我來買”,被隔離一家人都很感動,“大家這麼關心我,讓你們費心了,我們一定按社區要求做好居家隔離,請鄰居們放心!”


堅決守住疫情防控第一線——記戰“疫”中的老軍營人


婁花榮——國家有難 ,人人有責

家住桃南一社區下崗職工席虎生,每月僅領取生活費400元左右,但是這種危難時刻,他找到社區捐出100元,說要為抗擊疾病獻出一份自己的心力。老軍營小區西區大院6號樓的樓長是一名退休黨員婁花榮,將省下的10個口罩送到社區,她自己也同時擔負著西區大院輪班值守的任務,她說,國家有難,人人有責。濱河一社區小巷管家、業主委員會紛紛加入到抗擊疫情的隊伍中,配合社區量體溫、做排除、噴灑消毒水,每天奔走在轄區各個院落。


堅決守住疫情防控第一線——記戰“疫”中的老軍營人


宋凱麗——始終紮根疫情防控最前沿

老軍營一社區民警宋凱麗,除夕夜接單位緊急通知,她把2歲的女兒留給年邁的父母照顧,與老公立即返回工作崗位。對這個雙警家庭再尋常不過的小別離,在春節的節日氛圍裡顯得格外傷感,她紅了紅眼眶,穿上莊嚴的警服,義無反顧地投身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


老軍營一社區有19個駐地單位,62棟居民樓,居民人數過萬。她第一時間開展摸排核查工作。“漏登記一個,都會威脅一方群眾的生命安全,我們不能放過一個隱患!” 在做好疫情排查的同時,她和老軍營小區一社區共同成立“愛心驛站”,統計居民家中的食品儲備情況,聯繫轄區企事業單位、飯店捐贈蔬菜、糧油等食品,為社區群眾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她還發動轄區有條件的商鋪為居民免費發放防疫物品。如今疫情防控已經進入關鍵期,形勢不斷變化,宋凱麗始終紮根疫情防控最前沿,以一名共產黨員的高標準踐行初心使命,體現了責任擔當。


堅決守住疫情防控第一線——記戰“疫”中的老軍營人


抗疫雖難,但人心很暖。咱的街道咱的家,守家護家靠大家,每一個老軍營人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樹起了抗擊疫情一線的暖心典範,嚴防嚴控、群防群控、聯防聯控,堅決守住疫情第一防線。戰勝疫情,我們勢在必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