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者研討《當代中國社會史》

【信息與動態】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的鉅變不僅反映在政治領域、經濟領域、文化領域以及日漸強大的國防和外交領域,更實實在在地反映在社會領域,反映在社會方方面面的巨大變化和歷史性進步上。近日,全面記錄和系統反映當代中國社會70年發展變化的圖書《當代中國社會史》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新華文軒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和四川人民出版社在京共同舉辦《當代中國社會史》出版座談會。來自中共中央黨校、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國家出版基金規劃管理辦公室、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首都師範大學等單位的30餘位專家學者,對該書結構、特點、學術價值等展開討論,並就如何進一步深化當代中國社會史研究交流心得體會。

《當代中國社會史》由北京師範大學朱漢國教授主編,作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中國當代社會史”的最終成果,入選2018年度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全書共6卷,240多萬字,分為導論、當代中國社會構成、當代中國社會建設、當代中國社會生活變遷、結語5個部分,全面記錄當代中國的社會風貌,真實反映當代中國社會的滄桑鉅變,生動展現社會建設的巨大成就,系統總結社會建設和發展的寶貴經驗。

與會專家學者認為,該書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在三個方面有所創新。一是探討了當代中國社會史的研究對象,為當代中國社會史研究框架和學科體系構建做了探索。二是挖掘並利用一批新史料,尤其是運用大量未刊資料,如文中徵引的未刊檔案就有175個卷宗。此外,還有大量前人很少利用的筆記日記、報刊資料、民間史料等。三是在研究視角和方法上有所創新,綜合運用歷史學、社會學等理論和方法,在分析框架上,從“國家—社會”層面觀察和分析當代中國社會史的發展軌跡,把研究視角從傳統的國家層面移向社會層面,並注意兩者之間的互動關係。該書全面梳理新中國成立以來社會發展的歷史脈絡,充分反映國家制度、政策與民眾社會生活變遷之間的互動關聯,社會構成、社會建設與社會變遷三個環節緊緊相扣,清晰展現當代中國社會的演進歷程及其內在的發展邏輯。它的出版,不僅有助於推進當代中國社會史的學科建設和發展,而且有助於深化人們對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認識,可以為今天的社會建設提供歷史借鑑。(華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