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18年茶葉行業,當下已無路可走,要如何破局?

邪不壓正FHC


做了18年,都無路可走?那麼我們才入行的怎麼破?

你做了18年,客戶積累的多了,好好維護下!其他行業不好做,別輕易放棄,畢竟喝茶的人也多,多利用互聯網吧,直播,短視頻,文章都可以找到入口,在於你願不願意去做!



二麻與茶


我也是做茶葉的,有四十多年的時間了。我覺得,現在的網上賣茶葉,都是一些低檔的茶葉,靠包裝,靠宣傳,都是一些不怎麼懂茶的人,才會在網上買茶葉。真正懂茶葉會喝茶且很講究,懂品味的人,是不會在網上買的。

這些年來,其他日用品實體店都受到網商的衝擊。可是,我經營的茶店,沒有受到網購的影響。原因就是,我經營的是中高端的茶葉,都是一班內行人在喝我的茶,客戶每年都有增加,但是,作為我們經營的主業,千萬不能急功近利,一定要把好關,一定要保質保量,讓客戶安心跟我買茶,所有的客戶都成為了朋友,這才會讓我的茶葉生意越做越有。


用戶99670438655


從我出生的時候,家裡就有茶,也從小在茶山跑。

從小我父母不想我去當茶農,不想我長大以後當茶農!就送我去讀書!送我去讀計算機專業,畢業後也從事了IT互聯網行業10年左右!2017年回福鼎老家,還是選擇做茶葉,原本想通過互聯網將福鼎白茶給賣了,註冊了淘寶。結果發現價格無法跟別家比,基本沒出售多少!後來網店直接關了!

網絡時代是讓信息流通。而不是賣茶葉,能在網絡上賣的,未必是客戶想要的那個味,而廣告和價格麻痺客戶!真好茶還是要門店品一品!

“酒香不怕巷子深”!

我一直在問自己如何做到好品質?最好我還是選擇從源頭做起,管理好茶園,接收父輩的傳統工藝。

再通過互聯網渠道,向外傳播出去!讓大家能認識到就好了!

買與不買,都是客戶說的算?能不能多交下朋友才是關鍵!





沐芯白茶



張151202772


看到你發這個,我剛好有感而發!

首先說明我沒有針對任何人!我只是把我的真實的體會說了出來。

我是一個東北農村人沒有見過什麼大世面。最近有幸來到西湖。也是第1次上這樣大的城市,傳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果然名不虛傳,杭州的美景盡收眼底。來杭州啊讓你耳燻目染的絲綢還有西湖龍井茶。自幼呢,對茶葉,有一點點的愛好,但是不懂茶。在西湖邊玩的時候,路人對我說,買茶葉一定到龍井村,到茶農家裡去買。心裡十分的好奇,游完西湖的第2天就去了龍井村。下車以後看到的龍井村。讓我感覺到這裡是一個很美的山裡鄉村。正在路上走著,迎面走來一位大媽。問我小夥子你要買茶葉麼?我說我到這裡來看一看。大媽說,那你到我家來喝點茶葉吧,買不買沒有關係,喝好了你買,喝不好你就不買。因為是第1次到這個西湖龍井村。我就跟著大媽到了他家。大媽的家裡收拾得非常乾淨整潔。很熱情的拿出來幾種茶葉。泡了兩杯讓我品嚐。給我講了那個茶葉好,哪種茶葉不好?在品茶的過程當中大媽一直在問我,你要不要帶點回去?我說我先不帶了,我在走走看看,因為第1次來。我話音剛落。只見大媽臉上,瞬間黯淡無光。只見大媽很是生氣。嘴裡還說著你不買茶葉跟著我回家幹啥?頓時之間我心裡很是委屈。我心裡不知道說什麼了。大媽把剛剛拿出來的茶葉收起來,拿回了屋裡。大媽出來時,我說大媽,你能把你的名片給我一張嗎,大媽說那名片都是我花錢印的你都不買茶葉給你幹啥,此時我跟大媽說,那我先走了,謝謝你。大媽趕忙把我剛才喝水的杯子拿去刷了?其實,跟我想的是不一樣的。其實我也是真的想買點兒茶葉。最初我想的柴火人家,民風樸實,都沒有,可能是我沒有遇到有緣的人吧。


人參王子


誰說"網購茶″騙人?坑人?假的?

"網購茶"須你知道誰家的茶好!

什麼樣的"店"裡的茶不能買!

你要學會自我判斷!

以我這個合肥老茶客來講:自己喝茶60年!小時候三天就幫父親到"茶莊″買二兩一袋/2.3毛錢的"安徽炒青″茶。

二十年前時"安徽炒青"茶難買了,"金寨炒青"基本不做了!

三十年前"金寨炒青"在"含山路茶葉一條街"賣10元錢一斤。

二十年前就沒有賣的啦!說是茶葉都去做"高檔茶"了。

我就到處找這"炒青"茶。

後在"北京華聯"見到"皖南″有家"汪滿田茶廠″的"屯綠"炒青,特級茶24元/斤,一級茶18元/斤。喝過後感覺這"老茶味″又回來了!

但在"華聯超市"裡買了5年"汪滿田炒青茶",忽感到"難買″了,後又買不到了!全市裡去"搜″他的茶無果後!

在近兩年我這70歲人學會了上網淘寶!

打出"汪滿田″搜搜看有沒有他的茶!

果然,心儀中的"屯綠"又來了!

問之"汪滿田″為什麼撤了"實體店"?他說:不好做!收款難,費用大,價格低。

當前"汪滿田"一級炒青掛價29元/斤,實買在26元左右,特級的34元/斤(我不買感覺差不多)!

他家所謂高檔茶也有,但不適合"老茶客"喝,因為太淡了!泡三次就沒味了,而炒青茶?我從早到晚這一直續也有味!

我說這麼多?

您記住:一,做真茶。二,網購可做。三,培育客戶群。四,應做大眾茶。五,絕不可做"高檔包裝,低等茶,爛茶″,以次充好!

"安徽茶″沒您們宣傳的好!歷史上你們的茶賣幾佰幾仟上萬/斤,安徽茶只有幾十元/斤!!但安徽茶好喝不貴!

您按我所言做茶,肯定行!

你網上宣傳:自家茶山茶廠自銷,價定的合理,產量不夠你可收鄰居葉子,提高產量!

安徽皖南非"汪滿田"一家自產自銷茶廠!

有的比他價還低,一級茶23元/斤!

當今的"工藝與儲存技術"早己突破"新茶老茶"的界線!

"用老茶代新茶"有多少人能識別?

一切自己掌控!

就看你誠信否!你有茶園茶廠自銷網店!就是優勢!

買茶人是不能進"茶葉店″買茶的!

我喝60年茶!基本不到"茶葉店"買茶的!

70年代買"白鐵皮"打幾個桶,5月份去農村茶山農戶家買!也提前把桶送他家裡,做好後去拿!那時也就2一3元/斤!

供您參考!


用戶黃山路老芋頭


這幾年不止茶行業不好做,是很多行業都不好做。我不知道你在茶葉這行中屬於哪一個環節的,如果是茶葉零售這行,那些有內涵的老店,雖說生意不會逆市上漲,其生意還是會比較穩定的。

那些以禮品茶為主營業務的店,在我眼裡不屬於傳統茶葉零售店,賺的不是茶錢,是關係錢。我每次出門,都會抽時間去找這些老茶店,給我的感覺,這些店雖然不會大富大貴,但賺些錢養家餬口完全不會有什麼難度。


那些老字號的茶店老闆,跟他坐下來喝杯茶,聊聊天也是挺有意思的,因為他們夠專業,也比較受人尊敬。

你說做了18年,那挺久的了,在一個地方開那麼久也算是老店吧。喝茶是一種很容易成癮,並形成生活習慣的一種行為,只要你的茶品質夠硬,有自己的特點,一定是會積累不少穩定客戶的。


只要人品沒問題,老闆也能親力親為,有控制好成本,那肯定是不愁生存問題的。你也說了自己吃苦耐勞、做事誠信又善良,那做不下去的原因就是你的產品和個人的茶專業知識不足。

喝慣了高品質茶的人,是很難喝得下低品質茶的。乾淨的好茶喝多了,味覺會越來越靈敏,對口腔的純淨度也會越來越高,喝到點稍微有問題的茶,馬上會感覺到不適。


茶葉起源的故事裡說神農有個透明的肚子,能看到茶葉是怎樣在肚子裡解毒的,現在想想還真有那麼點道理,只是形容得抽象了些而已。我喝的好茶多了,尤其是喝溫性的茶多,稍微喝到點寒性的茶,肚子馬上有感覺。

這幾年有高品質要求的客戶,較多是自己喝的,這些人的辨識能力也越來越強。反觀挑選禮品茶時,越來越無所謂其品質了,只要包裝好看,牌子響,反正收禮的人也不懂茶好不好。


禮品茶這種生意我是不看好的,無法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也無法積累長期的穩定客戶,為了拉這些關係,心還特累。但要做前者的生意,對老闆們的個人修為要求很高,但現在的市場分工就是越來越精細化,也在呼籲匠心精神的迴歸,要做這行不就應該要讓自己的專業能力更強嗎?

比如一些客戶拿一款茶給你鑑定,你一看幹茶就能說出一些茶的類型、等級、茶樹品種、工藝等信息,喝完茶、看完葉底,就能做出準確的評判,有依據、邏輯清晰,最多三次,絕對讓他信服。這些年除非他不喝茶,或者喝不起你的茶,但他要找茶喝時就會問你意見。


這兩年開茶店的人越來越多,還有不少是很有情懷的,也有一定的專業知識,而且本身也有一定的文化底蘊。那些開了十幾年茶店的老闆,如果自己不再學習進步,產品品質不夠硬,被淘汰是很正常的。


山石言茶


茶葉行業這幾年不景氣有兩個原因、原因之一與這幾年的反腐形勢有關、反腐前、高檔名貴茶葉銷量極好、花俏包裝越搞越豪華、因而價格越來越高、利潤扶遙直上、因為購買者買來是送禮的、不是喝的、所以不講究質量只看包裝與價格、"只買貴的不求最好"、那些年是茶商的黃金時代,第二個原因也就是第一個原因的後遺症、反腐後這種高價高利潤而且十分好銷的渠道沒了、利潤也直線下降了、於是處在"甜美回憶"中的一些茶商以次充好、用香料冒充茶香、坑害了真正喝茶的主了、失去底線的茶商尤其在網店銷售中較多、大面積地喪失信譽、惡性循環日子越來越不好過。

解決的辦法只能一個、做個講誠信的茶啇、貨真價實、薄利多銷、把失去的信譽找回來、現在買茶的十有八九是自己喝、最多也就敬老訪親贈用、最後還是能回饋茶葉好壞的信息、這些老茶客雖然金錢無萬貫、但是茶齡卻有萬天、他們最講究的是一分價錢一分貨、貨比三家最後花茶還是買的張一元、所以質量和信譽永遠是經啇之根本。


王慶元


茶葉生意難做麼?我就是零售商,一點不覺得難做。輕鬆體面乾乾靜靜!我這店口岸很偏僻人流量很少,不過我待人真誠根據客戶口味給客人推薦適口的性價比最高的茶葉。回頭客很多,利潤別看那麼高,合理就行了,給客人親切感!真沒啥難做的生意。當然質量把控特別重要冷庫是必須的,儘量一個價位的茶葉保持一年口味一致。這行受網店衝擊比較小,個人覺得只要用心對待客人就能好好的活下去,做大做強也不是不可能,目前年銷售額90萬,明年準備做一個體驗式的結合茶舍休閒購茶功能的茶葉店,目標年銷售300萬![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努力中~



隨我去遠方


真實的分享

讓我們一起痴茶

只有倒閉的企業,沒有倒閉的行業,做了18年的茶行業,應該對茶葉市場非常熟悉了,問題還是出在自己身上,向內看找找自身的原因,我認為不外乎兩條,一,不接受新事物,墨守成規。二,服務跟不上,只顧利潤缺乏服務。

新零售新商業模式已經形成,那麼你的茶葉銷售還在保持傳統的門面店嗎,拒絕研究和接受新的商業模式嗎,如果是這樣的話,就要考慮一下新的銷售模式。我看到茶葉店很多老闆都拒絕網上銷售,其實原因就是開網店要一大筆費用,並且還要有專人維護,老闆自己又不懂網絡和電腦,遇到困難就選擇了放棄,更有甚者選擇攻擊電商平臺,說網上都是假貨,對此我有很多實踐經驗,我比較過線下店的價格和質量,說真的,線下的傳統茶葉店是價格虛高的,能騙就騙,而線上店價格是透明的,買的不好可以給差評,甚至向平臺投述,開網店是有押金的,店主是不敢亂來的。

服務客戶要升級,不能光停留在笑臉相迎上,要給到客戶買賣茶之外的價值,定時回訪,瞭解客戶需求,其實大多數客戶是不懂茶的,這些客戶需要掃盲,店家可以組織一下培訓,讓客戶學到真正的茶知識。

今天就說這兩點吧,如有不同意見,歡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