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國畫的大神,怎麼去講這兩副國畫?

隨心56343586


不多說,這兩幅畫為初學國畫者的大作,國畫若是千,此畫只有一。點評直言,請海涵。











龍山真人


簡單看了這兩幅畫,從畫面風格看,作者應該有一定的創作經驗和時間,用筆流暢,筆墨自然。

第一幅梅花,構圖比較簡單,枝條單調。主幹過於單調直白,缺少創意和造型,平面化,缺少美感,花朵枯燥無生命力不適合在家中掛放。

第二幅山水畫,有基本結構,山無勢無峰,平淡無奇,素寡清欲,林木畫的過於簡單,水面沒有流動感,缺少動態我生命力,如果在豐富加工充實一下,還是一幅不錯的畫面。

繪畫是一種藝術,是其他現在智能手段所不能比擬的,畫好每一幅作品,離不開大自然的恩賜,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豐富於人們的想象,繪畫只不過一種二次創作,把人們對美好的希望和文化融於創作中,奉獻給人們另一種美!回味無窮。

國畫藝術需要創新發展,傳統的國畫總感覺平面格式化,門派化,一看畫面就知是誰的徒子徒孫,缺少立體感,呆板蒼桑,缺少有激情創新的新生代有國際知名畫家,院校派對發展有滯酷。

相信在這日新月異的新時代,定會誕生不愧於時代的大藝術家!








陳秀順1


梅花的構圖

中國花卉或花鳥畫的構圖,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認識。一是處理畫面的具體手法或方式,如“S”形構圖,半環形構圖,縱橫交叉構圖等。二是掌握畫面佈局中美的法則,如主輔、虛實、疏密、聚散、藏露、開合、呼應等。初學畫梅,掌握幾種具體的構圖形式是必要的,但根本上是要理解和掌握構圖規律,做到舉一反三。梅花構圖和其他花卉大同小異,根據梅花以表現枝幹為主,構圖上可歸納為“長短、粗細、多少、縱橫”八個字。梅花的一切構圖形式,萬變不離其宗,都發自這八個字。

畫梅要表現梅枝的鐵骨氣質,用筆應列首位。對線條總的要求是雄渾蒼老,遒勁有力。切忌光潔平實和軟弱無力。

枝幹是梅花的骨架,也是一幅作品成敗的基礎和關鍵,在進行梅花的學習過程中,一定要將枝幹的運筆方法和用墨規律掌握。畫梅花要選擇硬毫筆,如狼毫、山馬或石獾等,這樣畫出來的線條才能勁鍵蒼老。行筆過程中要有頓挫,要求“一波三折”,不要一瀉千里,平板僵硬。

注意線條的力度和彈性,只有這樣才能表現出線條的韻律和節奏。畫枝幹時要充分考慮到花朵的生長位子,枝幹中間要留出空隙,這樣才不會影響後期花朵的表現。畫枝幹時還要學會用墨,要表現出墨的不同濃淡乾溼變化。 畫小枝可以單線勾勒,畫朽根老樁就要運用勾勒幹檫和皴染,運筆的角度變化要大,線條要遒勁有力,墨色的變化要豐富,既要表現出虯枝的蒼鍵,又要描繪出梅花的秀美,因此墨色的乾溼變化要適度,既不可焦枯,也不能爛溼。枝幹畫完後用點將那些留下的較為規則的空隙破開,使畫面完整統一。

山水畫的講解

山水畫的構圖是經過畫家苦心經營的。因此一幅好的山水畫,必須有好的構圖。好的構圖一般要符合以下兩個規律:

1、對立統一規律。體現在形式上有賓主、呼應、虛實 、疏密、開合、藏露、節韻等關係。

▪ 賓主——構圖要主次分明,不能喧賓奪主。

▪ 呼應——畫中一切物體(包括題款和印章),都要互相關聯,有呼有應。這樣才能氣脈貫通。

▪ 虛實——傳統山水畫常把雲和水作留白處理。白與黑,空與物,白與灰,灰與黑,就是虛實的對比。但實處要實而不塞,要透氣,要有“活眼”。如無中間的“活眼”,就是一盤“死棋”。虛處要虛而不空,即使是空白,也要讓它表示一種實體,既所謂“計白當黑”,這樣才能“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

▪ 疏密——山水畫構圖最忌均勻整齊,古人說:“疏處可走馬,密處不通風。”這樣才能變化多姿。

▪ 藏露——畫要給人留有想象的餘地,一覽無餘,就沒有情趣了。因此作畫要善於運用“藏”的方法。郭熙說:“山欲高,盡出之則不高,煙霞鎖其腰,則高矣。”“藏”,使人感到高深莫測,從而給觀者想象的空間,這就是“藏”的妙用。

▪ 開合——開與合是相對的矛盾。有對立,畫面才生動。開而不合,就會顯得不穩和散亂。有開有合,才能相對穩定。

▪ 節韻——即節奏與韻律。一幅好的山水畫,是有節奏美和韻律美的。這不僅體現在勾、皴、擦、染、點等筆法的運用上,也體現在整體的佈局上,既要有變化又要有規律。

2、透視規律。西洋畫一般採用“焦點透視”,中國畫採用的是“散點透視”,也叫“移動透視”。“焦點透視”就象照相一樣,觀察者固定在一個立足點上,只能把視域以內的東西拍攝下來。“散點透視”則是移動著立足點來進行觀察的,所以不受視域的限制。把中國山水畫的透視歸納為“三遠”,即“高遠”、“深遠”、“平遠”。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張山水畫中,往往是“三遠”綜合運用的。

▪ 高遠—— “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也有一種說法叫作“蟲視”,即故意把自己放在低處,看什麼都是高大雄偉、氣勢磅礴,這種透視法宜於描繪崇山峻嶺。

▪ 深遠 ——“自山前而窺山後,謂之深遠。”這是站在山前或山上遠眺,並要移動視點才能看到的景象。這種透視法宜於表現幽深的意境。

▪ 平遠—— “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這是在“平視”中所得的遠近關係。宜於表現坦蕩開闊的南方山水。

2

從筆墨來看

用筆與用墨,是學習國畫首先要解決的的問題,是最能體現畫家功底的問題,因此也是識別一張國畫優劣的最主要的依據之一。

1、用筆。中國畫的造形達意,是以線為主來表現的。因此看一幅國畫用筆的好壞,主要是看這幅畫中線條的好壞。古人提出“書法用筆”,即要求畫家在作畫時要象寫書法一樣用筆。黃賓虹總結了前人的經驗,提出了“五筆”之說,即“平、圓、留、重、變”。

▪ “平” 是指運筆時用力均勻,起訖分明,筆筆送到,要“如錐畫沙”。

▪ “圓” 是指行筆轉折處要圓而有力,不妄生圭角,要如“折釵股”。

▪ “留” 是指運筆要含蓄,要有迴旋,不浮不滑,要“如屋漏痕”。

▪ “重” 即沉著而有重量,要“如高山墜石”。

▪ “變” 一是指用筆要有變化,中鋒、側鋒、逆鋒、順鋒,根據需要隨機應變;二是指運筆要彼此相讓,互相呼應,氣勢連貫。宋代韓拙提出:“用筆有三病:一曰板、二曰刻、三曰結。”所謂“板”,是指線條扁平,沒有圓渾的立體感。所謂“刻”,是指筆劃過於顯露,妄生圭角。所謂“結”,是指行筆猶豫,線條不流暢。其他還有枯、弱、光滑、草率等,都是山水畫用筆的病忌。

2、用墨。墨色的變化,有“五彩”之說,即“焦、濃、重、淡、清”;也有“六色”之說,即“幹、溼、濃、淡、黑、白”。不論是那種說法,無非就是講墨色的變化多端。山水畫用墨有三要:厚,透明,豐富。

▪ “厚” 就是感覺要厚重而不輕薄。

▪ “透明” 就是層次要清楚,不渾濁,不僵化。

▪ “豐富” 就是指墨色多變,層次豐富。總之,看一幅山水畫的用墨好不好,主要是看用墨是否有變化、有韻味,層次是否清楚、豐富,能不能表現物象的立體感、質感和遠近的空間感。

3

從用色來看

傳統國畫著色多從物體固有的本色出發,很少考慮光的影響和變化,所以用色相對西洋畫來說比較單純,具有清新明快的特點。根據山水畫不同的種類,用色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 在淡彩山水中,以水墨為主,色彩只起輔助作用,用色要求“淡雅”、“清透”。要“墨不礙色,色不礙墨”。即墨足之處用色要清淡、透明,不讓色覆蓋了墨;濃的色彩要用在墨少之處,不讓墨破壞了色的清麗。這樣,二者才能相得益彰。

▪ 在重彩山水中,用色要求渾厚凝重而不膩濁,清麗鮮明而不單薄。

▪ 在潑彩山水中,用色要求色墨渾融,變化豐富,不髒不濁。

不管是淡彩、重彩還是潑彩,用色都要有一個主調,不能混亂、花俏。但在主調中又要求變化,不能單調、呆板。總之,既要有對比又要和諧統一。

4

從表現各種物象的技法來看

山水畫的技法很多,使用哪種技法,因物而異,因人而異,因畫而異。看一張畫中的技法用得好不好,主要是看這種技法在這張畫中,是否能充分表現對象的“形”與“神”,是否能充分表達作者的“意”。

5

從意境來看

好的山水畫,要有美的意境。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一幅畫,必須給觀者留有聯想和再創造的餘地,能使觀者受到感染並引發自身生活感受的共鳴,感到言外意,弦外音,境外味,才算是有意境。山水畫意境的類型,可分為三種情況:

▪ 以景勝 這類作品比較注重寫實,以真實感人的空間境象構成意境,把理想和感情融入實景之中,主要是通過境象自身誘發觀者聯想。它類似於詩的“無我之境”。這類畫,在古代山水畫中以宋畫居多。

▪ 以意勝 這類作品比較注重寫意,富有個性和情致,更明顯地流露出對主觀情感的表達,所塑造的空間境象,更多地具有了“意造”的成分。對於“形”則要求“在似與不似之間”。它類似於詩的“有我之境”。這類畫自元代以後,逐漸成為山水畫的主流。

▪ 意與境渾 這是感情與形象高度結合,達到“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境界。王國維說:“至意境兩渾,則唯太白、後主、正中數人足以當之。”可見對於詩來說,這是意境的最高境界了。而對於畫來說,當是畫家神來之筆的得意傑作了。








惠寶好萌


請老師給指點一下,,,,,,



用戶4670790047850


中國畫不是講構圖,形式,首先紅梅,在中國畫中,屬於花鳥畫類,花鳥畫有工筆,寫意,這幅畫屬於寫意,中國畫講究筆墨,詩書畫印,只要是意到,筆到為上層品質。焦墨畫杆,技,梅花色濃為嶺南畫派常用之,印章著不清楚,提款書法一般,沒有墨層,第二幅山水,有一定的傳統功力,但提款不對,中國畫空白可行馬,墨層,染色不厚重,也沒有新意,應該是方向問題。


浩子182679144


如何系統的欣賞一幅畫作呢?我總結了一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7個部分:

1、派別。

2、看構圖。

3、看色彩。

4、光影

5、筆法(技法)

6、空間

7、寓意

我們能將一幅畫作的這7個部分識別得的越清晰,我們對畫的理解就會越全面。告別人云亦云的情況。

當然欣賞畫作還受到個人生活閱歷的影響而有所不同。我們現在來看看這兩幅國畫。

《氣滿乾坤》是一幅寫意的紅梅綻放圖,豎構圖將梅花不屈向上的精神表現了出來,整幅畫面畫面飽滿、梅枝疏密有致、色彩統一而富有層次感、用筆辣而飄逸,把梅花傲氣滿乾坤的畫面感充分的表現了出來。不過整幅畫的空間感稍微欠缺,為遠近景的虛實和主次表現欠妥所致。

《春韻》是一幅表現初春萬物復甦乍暖還寒的寫意山水畫。以俯瞰的視角使得畫面視野開闊,然後作者做了雙S形構圖,通過山水的走勢讓畫面有了流動感,讓整個畫面活了起來。不過整體構圖的重心太過靠上,給人一種“頭重腳輕” 的不安全感受。

好在“松石綠”的用色將畫面裡“春”的氣息推高了一個層次。如果畫面上再有一些生命,比如飛鳥等作為點綴,那這副畫的生機會更加盎然。另外,從畫面看作者筆法較為簡單,缺少變化,使得畫面不夠有靈性。

下面我也附上幾張國畫,以饗讀者。





琦嵐子


作者年齡六十往上,曾掌小權。半路出家浸藝未久。兩幅作品與時下絕大多數畫作一樣,只在意要畫什麼,不注重要表達什麼。即只有形沒有意,其實畫如同一首詩,詩的書法好壞,佈局是否得當固然能增色不少,但詩的文學素養,美學意境才是根本。

第一幅梅花,筆觸線條上能看出歲月所賦與的老練,但也因如此整幅畫暮氣較重缺乏新氣,沒表達出梅花老而不禿,老中縕新的生氣。且在畫面處理上也欠功夫過於平白,主輔景缺乏濃淡深淺對比,因此也就沒有了景深。國畫就是陰陽,一幅畫中有濃必有談,有重必有清,有枯必有潤,有主必有輔。。。對立統一相映成趣。但也表現出作者脾氣耿直刻板喜聽好話不容批評。

第二幅山水,比梅花差太多了!又是一幅足不出戶的書房山水。山水畫 眼裡有江川,胸中有丘壑,筆下才能有山水。畫面上還是缺乏主次變化,近景的樹與石樹瘦不繁,石軟不硬,色輕不重,下筆過輕。近景鎮不住遠景,致整幅畫頭重腳輕。


落英袖裁1


骨相清奇、氣韻流暢、精神飽滿,真正寫出來的國畫作品自帶仙氣!




大千淘淘客


畫畫這一行業已經不行了,在古時沒有攝影,沒有手機,沒有電腦,只有靠畫畫捕捉美,所以畫畫的人很吃香,就好比古時候沒有電燈,有個蠟燭、棉油燈就很了不起了,古代皇帝大臣才用那麼高端!

今天看來,國畫無論怎麼好,也沒有攝的好,畫質清晰,讓人耳目一新,心情愉快。畫畫業面臨淘汰。






楊哥之翩翩舞


看了你兩幅畫,感覺畫得可以,尤其山水畫得完整稍好,把色彩濃淡來表現山體遠近,想必作者是一大特點,自成風格。對梅花圖,稍差,老樹幹未顯立體感,與背景沒拉開空間。建議潤色好點,著重筆墨一些,它是主體,加強重點。有題字印章,布位很好,有一定功力基礎和手法,看出你有強烈的上進心,望你繼續加油。下面附上圖,是我早年第一次採用丙烯顏料來畫在玻璃砂板上來表現水墨山水畫,供欣賞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