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喪母,遭後母冷落虐待,獨身一生只為了一個男人

文 I 人文視角

苦難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會更加堅強。趙清閣就是這樣一個人,她的童年充滿了辛酸,她的一生更充滿了無限的孤獨。

1914年5月9日,趙清閣出生在河南信陽城內一個小官僚地主家庭裡。她的祖父是清朝舉人,曾當過學官,對古文韻律頗有研究,能吟詩作賦。

5歲喪母,遭後母冷落虐待,獨身一生只為了一個男人

趙清閣的舅舅是進士,母親是一個聰明而有才氣的女子,不僅長於刺繡女紅,還從小就自學文化,會作詩繪畫。原本出生在這樣的家庭,會很幸福,可惜母親紅顏薄命,在她5歲時,26歲的母親就離世了。

年幼的趙清閣就此成為了孤兒,被寄養在舅舅家中,和表兄妹一起受舊詩書的薰陶,直到8歲時進入省立女師附小念書。在她讀小學時,父親續了一房太太,但是趙清閣不喜歡後母。

後母對待趙清閣,同樣是非常的不喜歡,也經常虐待她。然而父親卻經常站在後母那一邊,開始疏遠趙清閣。這時也僅有祖母和趙清閣相依為命,這樣的家庭,常常使得趙清閣想逃離這個惡劣的家庭。

5歲喪母,遭後母冷落虐待,獨身一生只為了一個男人

後來在附小教書的蔣光慈夫人宋若瑜注意到了趙清閣,給予她一些關愛,並誘導她寫一些詩歌。由此趙清閣的生活才不至於那麼絕望,雖然宋若瑜的關愛並不能代替母愛,但總比沒有的好。

趙清閣受到宋若瑜的影響後,性格上變得更加叛逆了,她想脫離這個封建家庭。無意間趙清閣聽見父親和後母的話,說是要把她早點嫁出去。趙清閣意識到這個封建家庭已經容不下她了,連包辦婚姻都想好了。以此犧牲她的終身大事,換取更多的利益。

趙清閣一想到這個腦袋就疼,她心一橫就離開了這個封建家庭。通過趙清閣自身的努力,她慢慢成長為一個作家,這一路走來充滿艱辛。趙清閣所處的時代,正處於抗戰時期,在她的很多作品中,寫了很多宣傳抗日的文章。

5歲喪母,遭後母冷落虐待,獨身一生只為了一個男人

她不怕受到特務的威脅,愣是把滿懷的愛國情懷,都揮灑在文章中。然而趙清閣的一生,卻一直保持著獨身,沒有和誰有過戀情。她和女傭吳嫂相依為命,常有文章見報,但拒絕為自己寫傳。即便如此,她的一生也不孤寂,她有幸結識了諸多的師友,並得到他們的友誼和關愛。

在她一生當中,最早認識了郭沫若,兩人在文學上的交流頗多。後來,趙清閣結識了矛盾、梁實秋,他們給趙清閣的創作,給了不少的建議,也使得趙清閣的文學世界不會寂寞。

抗戰後期,趙清閣和她和老舍同在文協工作,她十分佩服老舍的才華,仰慕之情常溢於言表。她藏有老舍大量的手札,晚年她把書畫捐給了國家,家裡掛的都是複製品,唯一留下的真跡是老舍的對聯:“清流笛韻微添醉,翠閣花香勤著書。”

5歲喪母,遭後母冷落虐待,獨身一生只為了一個男人

邊上的小字是“清閣長壽”,落款為“老舍恭祝”。它被掛在她書案前方的牆上,與她朝夕相處。這種感情放到現在,我們或多或少能感覺出來。

然而,趙清閣卻始終沒有捅破這層窗戶紙,杜宣先生關於趙清閣的一段話:“我原本以為才女高標,潔身自好,是一件至善至美之事;可是看到趙清閣的結局,大受刺激。獨身可以,但不要因為一個男人。好的女子一定要有好的感情呵護著,不能給予她們這種保障的男人,不配去接近她們。”

後來,在商羊的文章中這樣說到:“男女在看待某些問題上先天註定地會天壤之別”,“男人看到的是價值,女人看到的是情義”。因此,趙清閣的一生,童年是不幸的,難得的是她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業,可惜的是一生沒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