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分歧,从高中出现,到大学决定

人的一生中,会面临着很多的分叉路,而在这些分叉路中所做的每一个选择,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人生的轨迹。而其中对于人生走向影响最大的又是“高考”,所以说,人生最大的分歧,是在高中时候出现的,然后会在大学时候决定了下来。

人生的分歧,从高中出现,到大学决定

<strong>为什么会说,人生最大的分歧是在高中阶段出现呢?

因为,高中的学习成绩,决定了将来考上的是怎么样的大学。比如,在一般情况下,清北肯定要比其它大学好,而985名校又要比211名校好,211名校又比一般本科好,本科又比专科要好。事实上这就像一个阶梯一样,越是往上的学校越好,越是往下的学校越普通,当然读的大学越好,往往也代表了将来的发展越好,可选择越多;读的大学越普通,将来的发展也越受限,可选择也越少。

所以,高中读的是怎么样的学校,学习成绩如何,便显得尤其重要,比如你所读的是镇普通高中,还是市一中,又或者是大城市更好的高中,这些不同地区的高中,都会让不同的学生站在人生不同的分叉路上,也将决定了大部分人未来人生的发展走向,这便是人生分歧的开始。

人生的分歧,从高中出现,到大学决定

<strong>在这里,我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我有两个亲戚,他们的儿子都是同龄人,一个叫吴旭,一个叫苏伟,其中姓吴的亲戚是住在镇上,姓苏的亲戚是农村的,但经济环境并不比镇上那个亲戚差。这两个亲戚表面看起来大家经济环境差不多,但由于居住环境不同,对教育的认知度便也不同,而刚好也是这点造成了他们儿子以后人生不同的走向。

在读初时,两个亲戚的儿子,虽然都是在镇上的普通中学就读,但成绩都比较优秀。后来让他们人生走向不同的轨迹,是在高中阶段选校的问题上。镇上那个亲戚认为学校的好环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于是将他的儿子“吴旭”送到了市一中去就读。而农村那个亲戚却认为,读书在于个人,聪明的人到那个学校都一样能学好,于是在高中阶段选择了本县城一所普通高中就读,理由就是离家近些,平时还能回家吃个热饭啥的。

市一中,学校大部分学生都来自于城镇户口,成绩不但个个优秀,而且家庭都比较重视教育。在学校里面的学生,大家都会很自觉地努力学习,都有很明确的理想,大家平时交流时,谈的更多的是彼此将来要考哪个大学,将来自己要从事哪一个行业。因为在这里的学生们都很明白,只要自己肯努力学习,就有很大的机会能考上好的大学,甚至名校,这些都让大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反过来也更加激励着大家学习的热情。

吴旭在这样的学校里面读书,由于本身成绩就很优秀,再加上与更多优秀的同学一起,学习就更加重的越来越用功,成绩自然也就越来越好,最后考上了一所985名校。


人生的分歧,从高中出现,到大学决定

然而,在县普通高中读书的苏伟,却又是另外一种不同的走向。因为在这所普通高中里面,学校大部分学生都是来自农村里面的,并且很多家长并不是多么的重视子女教育。在这里大家平时谈得更多的是什么游戏好玩,什么电视剧好看,那些明星的动向等,而不是学习,更不是将来要考上一个怎么样的大学,追求怎么样的理想。对于这里很多学生来说,谈理想太过遥远,更多的现实是高中毕业后,自己要去哪个城市打工的问题。

苏伟本来学习成绩并不差,但在这种学习氛围的影响下,慢慢的也就无心向学了,慢慢的也和大家一样,抱着高中毕业后就去打工的念头,最后当然没有考上大学,最终还是毕业出去打工了。


人生的分歧,从高中出现,到大学决定

苏伟高中毕业后,去另外一个亲戚家的工厂上班了,而吴旭此时则正在985名校里面努力吸收知识。几年后,当苏伟从工厂辞工去当快递员时,吴旭此时正在名校里面读研究生;当苏伟不想做快递员后,辞职回家做起小水果摊时,吴旭毕业后,进入了一家知名大企业;当苏伟的水果摊经营不下去,四处打工的时候,吴旭则开始创业,有了自己的公司,并且发展潜力巨大。

<strong>对于吴旭与苏伟,我不能说,在这些年的不同人生轨迹中,谁的生活过得更好些,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对于社会的理解,苏伟一定会比吴旭更深刻。

吴旭与苏伟,本来在初中时候,学习成绩都很优秀,但让他们往后的人生轨迹走向不同,是在高中阶段那个分叉路选择不同造成的。从这点也可以看出,人生最大的分歧,事实上是在高中阶段出现的,然后会在大学阶段决定。

人生的分歧,从高中出现,到大学决定

<strong>为什么会说,人生最大的分歧,是从高中出现,到大学决定呢?

因为,好的高中,通常能考上好大学的机率,要比普通的高中高很多,而普通高中,能考上好大学的机率就少很多,更多的是考上一所普通本科,或专科,这就是好的高中与普通高中的差距。在这个差距的作用下,学生将来的人生轨迹也会越来越不同,主要表现在这三方面上。

第一:学习环境的不同

在一流的名校里面,先不说硬件设施、教学成果、科研实力是普通大学所不能相比的,就单从师资力量上来说,名校的老师很多都是院士级别的,和普通大学请的几位有限的名师来对比,差距真的很大。

另外,名校的学习氛围也不是普通大学能相比的。在名校里面,如果你不认真读书学习,是会被同学们所嘲笑的。但在普通大学里面则相反,因为在这里,如果你认真读书,反而会被同学嘲笑。大家想一想,在一个你认真就赢了的学习环境中读书,和在一个你认真就输了的学习环境里面读书,你觉得哪个环境下,更容易产生优秀的人才呢?

这就是名校和普通大学的学习环境差距,而这个差距也造就了名校的学生更加的优秀,而普通大学里面更加多的是“矮子里面拔将军”的普遍存在现象。

人生的分歧,从高中出现,到大学决定

第二:校友资源的不同

虽然我们会习惯地说,英雄不问出处,但事实上一个优秀的人,那他周围的人也肯定不会太差。比如,一个毕业于名校的人,那么他的同学,他的老师,他的学兄学妹们自然也是非常优秀的人。这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人际关系网,而当有了这个的资源后,就能自发抱团、相互提携,往往机会就会从此生起。

然而,对于普通大学的校友资源来说,同学关系就是同学关系,这个关系仅仅是大家闲时打发一下无聊的时间而已,想借用同学资源办点事是很难的,原因就是大家都是打着一份普通的工,没那个能力,也没那个资源给你办事。


人生的分歧,从高中出现,到大学决定

第三:就业难易的不同

名校与普通大学,在经过四年大学生活后,踏入社会就业时,也会有着天壤之别。

因为在大学不断的扩招下,大学生可以说是一年比一年多,所以就业竞争也就会越来越大,那在这种形势下,学历的含金量毫无疑问,将成为就业的最核心竞争力。比如在985名校里面,很多大四学生都还没毕业,就已经得到了来自很多知名大企业伸出来的橄榄枝,甚至还有很多企业愿意提供优越的条件,来吸引这些名校的学子们。可以这样说,对于名校毕业生来说,就业并不难,如果硬要说难的话,那就是在面对众多大企业伸出的橄榄枝中,难以选择的问题。

但这种众多企业开出优越的条件,来吸引毕业生的场面,在普通大学里面可以说是没有的,因为大企业根本就不会到普通大学里面开设招聘会。而且最重要的是,很多大企业在招聘岗位上,虽然没有特别地说明非名校毕业生不可,但如果你拿一个普通大学学历去投递简历的话,不好意思,你是不可能得到回音的,因为你的简历会在第一时间,便给设置的条件给刷了下来。

<strong>因此,同样是读四年的大学本科,但名校毕业生是大企业相互争抢的对象,而普通大学毕业生,则是找工作四处碰壁的现象,这就是名校与普通大学毕业后,就业难易的不同。


人生的分歧,从高中出现,到大学决定

大家也许会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此话虽不假,但各行各业却也有着很大的差异。比如送外卖和坐办公室赚同样多的钱,但是送外卖的是每天风雨无阻,按时按点送到客户手中,这份收入是用艰辛的汗水与努力的付出才能有所收获。相反,坐办室的,虽然也是朝九晚六为主,但工作环境相对来说就舒适得多了,夏天有空调,冬天不用在外面吹寒风,而且还有周末休息,各种福利等。这就是两者间最大的差距,而造成这种差异的背后自然是学历原因,而学历却又是高中成绩决定的。同样高中的成绩好坏,又是与高中学校的好与普通来决定的。

<strong>所以说,人生的最的分歧,事实上是从高中时候出现,然后在大学里面注定了今后人生的发展轨迹。

人生的分歧,从高中出现,到大学决定

最后小微想说的是:

人生的分叉路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也就那么几个,而其中高中阶段这个分叉路,很明显便是人生一个最大的分歧。如果你能在这个分叉路中做出对的选择,那么将下来,你就会有可能读一个好点的高中,然后和同学们努力学习,考上一个好点的大学,甚至是985名校,当你有一个名校学历后,你的人生将会有更多的选择,有更多的可期。

相反,如果你在高中这个分叉路中,没有做出一个好的选择,那么你有可能高中毕业后就出去打工了,就如上面我所说亲戚的儿子“苏伟”一样。当然,你也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一个好的大学,但这种机会太过低了,更多考上的是普通本科,甚至是一些专科。当你拿着一张普通本科学历或专科学历去找工作时,你就会发现,能力并不是你的工作能力,而是你的学历;你就会发现,你手中学历这块敲门砖太轻了,轻到根本就敲不开大企业的大门。最后也就无可奈何的去一些中小企业里面,随便找一份工作,说是积累些工作经验后,再跳进大企业里面,但事实上能做到这一步的又有多少人呢?更多的是年复一年,最后拖没了激情,也就放任自己,成为了一个随波逐流的普通职场人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