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起特醫食品違法案未起到警示作用,“擦邊球”產品仍存在


多起特醫食品違法案未起到警示作用,“擦邊球”產品仍存在

多起特醫食品違法案未起到警示作用,“擦邊球”產品仍存在

在嬰配粉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當下,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正成為下一個新的增長點,國內已有不少企業瞄準這一市場。

需要注意的是,在特醫粉行業發展的同時,也有部分不法企業盯上了這塊蛋糕,利用打“擦邊球”的產品謀利,即使行業一直在嚴格打擊這類產品,但是在利益面前聲音顯得有些弱。

01

“擦邊特醫食品”仍然存在

資料顯示,特醫食品是為滿足進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礙、代謝紊亂或者特定疾病狀態人群對營養素或者膳食的特殊需要,專門加工配製而成的配方食品。

而適用於0月齡至12月齡的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包括無乳糖配方食品或者低乳糖配方食品、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食品、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食品或者氨基酸配方食品、早產或者低出生體重嬰兒配方食品、氨基酸代謝障礙配方食品和母乳營養補充劑等。

也就是說,特醫食品是針對有特殊需求的消費者兒特別研發的,這類產品在配方、生產工藝、註冊備案等方面都有嚴格規定。

但《母嬰時代》記者查詢發現,至今仍有多款沒有資質的產品在打著“擦邊球”銷售,甚至有些公司旗下有多款產品。

一家號稱集生產、銷售、品牌運營為一體的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專業型母嬰食品公司官網介紹,其研發出四大系列母嬰產品,“從原料、配方、綜合營養等方面不斷升級優化,從而推出了目前極具優勢的免疫力低下期、妊娠期等特殊時段食用的系列營養、保健等功能性產品。”

查詢其官網發現,確實有多款產品,其中多個系列產品均有追趕性生長配方營養粉、深度水解乳清蛋白營養素、氨基酸營養素、無乳糖(酵素)奶粉、無乳糖奶粉等產品。

該產品單純從名稱上看,會給人一種這是特醫配方奶粉的錯覺,但是產品正面包裝上並未寫適用人群,在官網一張滾動宣傳圖上卻有“用最好的產品,讓寶寶健康成長”的字樣,暗示產品為寶寶適用。

此外,《母嬰時代》記者仔細翻看這些產品發現,大多產品包裝證明顯示其產品類型為調製乳粉和固體飲料。其官網質檢報告下載一欄顯示多個產品的質檢報告的檢驗依據為GB/T29602-2013,GB19644,而這兩個檢驗依據標準分別為固體飲料國家標準和乳粉的國家標準,與特醫食品有著天壤之別。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2017年6月公佈的特配食品註冊細則中規定,申請特配食品的企業產品註冊申請要求包括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註冊申請書,產品研發報告和產品配方設計及其依據,生產工藝材料,試驗樣品檢驗報告,研發、生產和檢驗能力證明材料等9項證明性文件,註冊資質審核十分嚴格。

02

查處多起仍未起到警示作用

2019年5月,新京報記者曾以過敏患兒家長身份對北京部分醫院及周邊進行實地走訪調查,發現有3家醫院的院內商店售賣標稱寧波特壹食品有限公司、青島金大洋乳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具有一定功能性質的“配方粉”,還有醫院的醫生推薦相關產品。經查詢,這些“配方粉”實為固體飲料,均未取得特醫食品的註冊資質。

在隨後監管部門的核查處置中,寧波特壹食品有限公司被定性為在銷售普通奶粉過程中通過網絡發佈含有“迅速緩解牛奶過敏症狀”等與藥品、醫療器械相混淆的用語,違反廣告法相關規定,監管部門處以20萬元罰款。

而青島金大洋乳業有限公司被定性為“虛假宣傳,發佈廣告使用國家級、最高級、最佳等用語,非醫療、藥品、醫療器械廣告涉及疾病治療功能,其它違反食品安全法規的行為”。最終,金大洋被處以警告及238.8265萬元的罰款,同時被沒收違法所得約2.15萬元。

此外,2019年7月,《人民日報》披露了“假配方奶粉”生產廠家山東梵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並無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奶粉生產資質,被曝光後該公司曾於2019年5月起四次下達不合格食品召回通知。

2019年末,該企業再次違規。該企業生產的“舒兒呔氨基酸營養配方粉”被湖南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醫生當作“處方”開給寶媽。

而山東梵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假配方奶粉”事件被定性為不具備生產配方粉的資質,並且部分產品質量不合格,以及產品包裝虛假宣傳。最終,監管部門沒收12種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以及標籤不合格的預包裝食品包裝罐,並處罰款456105元。

儘管2019年監管部門查處了多起“假冒特醫食品”的案件,但對業內仍未起到震懾作用,至今仍有企業在打著“擦邊球”從事這些工作。

從上述企業的處罰結果來看,這些違法行為被定性成違返廣告法、虛假宣傳,然後進行一定數額的罰款。

歸根結底,還是違法成本太低了,在利益面前,這些處罰顯得微不足道。因為特醫食品一般包裝較小而價格較高。

就拿上述湖南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醫生當作“處方”開給寶媽為案例,其披露的細節顯示,一罐400克的產品售價348元,寶媽在從2018年10月到2019年2月24日期間,一共在醫院購買了12815元的配方粉。另一位寶媽購買了30罐舒兒呔,消費金額10440元。

對於只能奶粉餵養的寶寶來說,每罐產品400克的規格一般只夠吃3-4天,而特醫奶粉一般都需要長期食用。因此在這方面的花費不菲,這讓一些企業嗅到了商機,妄圖通過“打擦邊球”的行為獲得利益。

03

消費者教育需加強

“2015年,全球特醫食品市場規模約為640億元,其中歐美佔到500億,日韓市場150-220億元,中國僅約20億元”,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教授於康指出,全球特醫食品產業今年以6%速度增長,中國特醫食品市場儘管規模不大但保持高速增長,年均增速超過了37%。

而尼爾森數據預測,中國特配產品市場銷售將持續增長,牛奶蛋白過敏市場年複合增長率達20%,目前市場容量約為12億元,到2021年有望達到22億元。

上述數據不難看出,國內對特醫奶粉的需求在持續增長。而多起消費者買到“三無”特醫粉的案例也反映出特醫食品有消費需求但消費認知仍需培育。

一般情況下,消費者購買產品時很少去看產品執行的生產標準,特別是本來就十分小眾的特醫食品,這就需要行業共同努力,加強關於特醫奶粉的消費者教育,加強對特醫食品的科普宣傳,讓消費者瞭解其特殊性,普及相關產品的選購問題,並且依照醫囑進行食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任發政1月初對熱詞之一“特醫食品”進行解讀時也表示,特醫食品具有特殊性,並非適合所有人,應當加強特醫食品科普宣傳,並且要嚴厲打擊虛假宣傳。

針對特醫食品的發展,他認為應嚴厲打擊虛假宣傳不法行為。執法部門對於違反《食品安全法》、《廣告法》、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及相關管理法規的應當嚴厲打擊,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同時,已經取得生產許可證的企業,也應當嚴格依法依規的生產經營產品,不得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

《母嬰時代》認為,只有消費者的眼睛擦亮了,監管部門嚴格執法,嚴厲打擊,這類違規產品才會無處遁形,特醫食品行業才會發展的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