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孩子接触电子产品?

2020年的寒假,在一场异乎寻常的疫情里面度过,所有的孩子也有了前所未有的亲子时光。

父母们忙着阅读铺天盖地的新闻,忙于担忧生活和家庭。而孩子们,估计是不太明白为什么自己要被关在家里的,除了对病毒有些认识的孩子之外。

不能到外面去玩了,那就更多了接触电子设备的机会。总不能一家人在家里每天都是相对无言吧,我们每个家庭里都有着电视、电脑、手机、平板等等。大人们忙着刷手机,那孩子们除了看电视、玩电脑或者手机、平板,还能有更加好的打发时间的事情吗?

诚然,父母们当然满心希望孩子们可以进入一种“世外”修炼的境界:写字、画画、练琴、运动......多好哇!

可是,孩子们愿意吗?他们真的就能“与世隔绝”吗?

随着“停课不停学”的呼吁,随着各地学校纷纷利用网络开始筹备甚至已经开始网上授课,网络的应用已经变成了“正业”,而不再是“不务正业”。

因为疫情,3年前还默默无闻的钉钉APP一夜之间成为了“网红”,公司用它办公,实现在家上班,学校用它开课,实现网上授课。

有段子说“父母成为了班主任”,在这样特殊的“陪伴”历程中,父母的能力依旧在引领着孩子:因为这个特殊时期的硬性需求,能熟练运用电子产品的父母就能更轻松和有效地帮助孩子在家上课,跟上老师的节奏。

在网络学习越来越火爆的年代,对于电子产品的驾驭,已经成为了一项必须技能,没有选择。

当班主任在班群里发出要求,家长们纷纷行动。我三两下就已经完成手机和电脑上所有的配置和下载以及激活,而班级群里则一片“热闹”——“老师应该怎么激活?”“老师我该怎么下载?”“老师我怎么找不到页面和班群?”“老师哪些信息需要填写?”“老师我怎么看不到批准?”“老师怎么使用这个东西?”......

给女儿简单的说了一下APP的存放位置和图标,以及登录注意事项和班级群页面浏览,我顺便跟她灌输了一下我的“生存”观点——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保持一颗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和尝试了解,以便我们可以跟上时代,不被时代轻易地淘汰掉。

手机时代,带给了我们便利,但是依旧有很多人只是知道如何聊天如何看视频,却依旧是不具备探索和自我学习新技能新功能的态度的。

学习,是贯穿我们一生的一项生存技能。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的外在环境也每天都会发生改变,如果我们只是满足于自己已经拥有的,拒绝或者不愿意去留意新生的事物和时代正在前进的需求,那么我们就会在生活的面前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也难免落后于别人的步伐。

我是喜欢了解新事物的人,虽然不见得我就会很深入地去探索,但作为普通人,我们只要能基本了解新生事物的性能和作用,并且能够简单驾驭,帮助自己更高效地生活,就已经足够。

最近参加的网上课程也是如此,有的人早已经大踏步预习到了一个月的课程,而有的人还在问老师课程如何安排、如何交作业、文件如何保存、如何改昵称这样“原始”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学霸和普通学生的区别之一,就是学霸更善于主动掌握自己学习的步骤,也通常都会提前学习更多的内容,让自己持续地跑在了大多数学生的前面。

大人们其实也是一样的,主动地去掌握技能,坚持前进和学习,付出更多的努力,这些都是拉开优秀的人和普通人距离的生活态度。

在学校应对疫情而采取的网上授课时代,作为父母,是手忙脚乱还是轻松自如?这也算是孩子“起跑线”的区别之一吧,不同的父母,带给孩子的体验也是不同的。

所谓的“孩子的起跑线”,其实就是父母啊。父母的能力决定了可以帮到孩子多少,父母的态度也决定了孩子可以学到多少。

父母从来都不是容易的,我们总是希望能给孩子更健康、更安全和更美好的未来,面对负能量,我们也总是愿意去保护孩子,让孩子更加远离。

那么,曾经让很多父母反对的“电子产品”,曾经一再呼吁的“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在这次疫情还没结束之前,又或疫情结束以后,你还会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吗?

也许很多的父母还是会认为孩子不该用网上上课的形式学习,然而,现实总是会逼迫我们去适应很多我们本不愿意适应的,生活也总是需要我们用更加理性和理智的态度去面对。

凡事都有两面,有利的必然也会有弊。我们面对新生的事物,更重要的是如何“驾驭”它成为我们的帮手,给我们带来正面的有效的帮助。

学会分辨能力和自控能力,以及正面驾驭新生事物的能力,也许将会是未来孩子起跑线的另一项必备技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