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誰目前把《道德經》解釋的最好?

用戶如是我聞


這麼說吧,術業有專攻,你要知道物理咋回事,你去聽物理學家的,你要知道醫學咋回事,你去聽醫學家的。同理,你要知道宗教咋回事,你去聽宗教人士的啊。

道德經是道教根本,你當然要聽道士的。現在不少人一邊想了解宗教古籍,可又傲慢不信宗教人士,卻好去聽一些教外的江湖大師說教還奉為圭臬,真的很搞笑。

所以你問這個問題就是白問。道德經誰解釋的好?問道士去!


米亞瓶子


當下開課解老、注老、講經的太多,就本人而言,接觸的較多的還是臺灣的學者的課程。但不管內地還是臺灣的學者,都各有所長,各有擁躉。由於每個人的需求層次不同,各有喜愛,南懷瑾、曾士強、王東嶽、馬叔禮、空海法師、翟鴻燊、于丹等等學者、教授的講座,我也都聽過,但是都有點會扯,有的很會聯想,把老子與現代科技結合起來講,似乎很玄乎;有的高大上,開口閉口宇宙大道、人生導師,還有的嘴皮子很溜,張口滔滔,閉口商海,讓人感覺就像叫賣。

近期接觸較多的是傅佩榮、王東嶽等人等幾位先生的講座,頗受教益,感覺傅教授治學很嚴謹,且學識融貫中西,見解獨到新穎。

王東嶽先生作為獨立學者,有一種從容不迫、通天徹地的磅礴氣勢,更喜歡他的口才,完全一副大哲模樣,其架構之巍峨宏大,立意之高遠超拔,見解之獨到精闢,令人心生敬服。不過其說也因縱橫捭闔而稍顯深奧,一個話題能廣泛聯繫到達爾文、哥白尼、佛洛依德、康德,從生物學講到理化,講到黑洞、暗物質,講到神學講到古希臘哲學,還會生造不少新的學術術語,這也難怪,因為他首先是醫學碩士,多年來獨立於“主流”之外,默默耕耘,不問世事,大概正因為此,才自詡為“獨立學者”的吧?

沒法判定誰講的最好,只能說你喜歡的才是最好的。就上述幾位大師級別的,幾乎沒有一個沒遭非議的,最早接觸翟鴻燊,真的被他鎮住了,學問廣博氣場又強,可是網上炮轟的也多,直到現在我也偶爾看看他的講座,並不是一無是處,雖然他多涉及商務活動,但是隻要我們心態端正,看到他的長處,比如他的知識儲備總比我們要多得多。

即便像于丹那樣被轟下神壇的人,看看也無妨,雖然她最會扯,但是她的“扯”也是一門學問,不符試試?南懷瑾曾經被譽為經學大師,後來備受爭議,但至今多年過去了,一樣粉絲眾多。

所以,向別人學習,不要管有無負面議論,要看到人家的長處,只要能給自己帶來新觀念,給自己開竅的,都是好的。

當然,不可能只看一家的,不管是專欄文章抑或是講座視頻,可以對照著看,慢慢積累發酵,等到對某人的觀點產生懷疑,由開始時的喜歡到有了新的崇拜對象的時候,說明你真的進步了。

其實做學問不光要有一種空杯心裡,還得有一種喜新厭舊的心態。因為不空杯,新的東西進不來,只能抱殘守缺;不喜新厭舊,知識就不能更新,只能在原有天地裡孤芳自賞,自我陶醉。


問道黃老


談談《道德經》註解版本選擇,推薦7位證道宗師的注本。歷史上註解《道德經》的人很多,粗略算下來怕是有上千家。這麼多註解,龍蛇混雜,參差不齊,我們如何選擇?如果普通人,想讀道德經獲得一點啟發,那麼選什麼版本都無所謂,裡面都會談及一些大道理,就像保健食品一樣,就算不能治病,但也有些許營養。但是如果希望瞭解老子的精髓,獲得《道德經》深層次的秘密,那就需要斟酌版本了。

《道德經》實際上同《陰符經》《金剛經》《大學》《中庸》一樣,是修身修心,進而成賢成聖成真的書。儘管其中提及了總兵和治國,但這已是第二層意思。

歷史上註解道德經的分兩類人,一類是學者,一類是行者。所謂學者,就是把《道德經》當做文獻和哲學去研究,這種路子,註定了無法觸及《道德經》的真實內涵,只能說在文字言語層面上提煉一些生活的經驗與智慧。而另一種人,是行者,所謂行,即踐行、修行。即《道德經》所謂“修之以身,其德乃真”。也是《論語》所說的“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說白了,就是內聖是外王的基礎,正幾是化人的基礎,而闡釋經典的基礎是自己修身修的如何,而非言語文字層面的知識多麼淵博,口才如何了得。所以道家宗師黃元吉這樣說“今之思慮不息,智謀日多,此是知覺之心,在人謂之智慧,而吾道家則目為邪火。”

所以,在這千部《道德經》註解中,我們可以按上面的思路來選擇注本。有悟道者,有得道者,有證道者,各有層次之差別。我這裡推薦幾位祖師的注本,都是證道者,每人的註解各有特色,差異中又相同的是都得到了《道德經》中最上乘的領悟。

一、呂洞賓呂祖《太上玄元道德經解》(道家弘法傳法開派著書最多,發願不度盡眾生不成仙)

二、白玉蟾《道德寶章》(道家天才,30多歲證道,金丹南宗的實際締造者)

三、李道純《道德會元》(金丹中派祖師,著有《中和集》)

四、陸西星《道德經玄覽》(他還寫了《封神演義》,呂祖親傳弟子,金丹東派開派祖師)

五、李西月《道德經註解》(呂祖張三丰親傳弟子,金丹西派開派祖師)

六、黃元吉《道德經真義》(清朝那個,非元朝那個,《樂育堂語錄》堪稱道家最美丹經,當散文看也能沁人心脾)

七、劉一明《道德經會義》《道德經要義》(清代道家最閃耀的師父之一,著述很多)

以上都是證道祖師,下筆字字珠璣,句句真言,與諸擅長文字言語功夫之學者天淵之別。研習道德經,選擇注本,不可不詳。選擇“明師”或是“名師”?相信行者們心中自有答案了。



儒釋道小火鍋


你提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很深刻。



我想我有資格回答你,因為我1991年遇見了天蠍星先生,他認為我能夠闡釋《道德經》真義。我一直在研究,探索發現,但還有百分之五左右不能真正明白。

我研究這麼長時間,尚且如此,何況那些並不專業的教授們、專家們呢?

你問誰講的最好?我只能回答:沒有一個人。不要看那些教授們出了書,或者是教授,其實他們根本無法理解《道德經》真義。為什麼?因為《道德經》講玄,精神境界。我們是無神論國家,人們只是簡單粗暴地把玄當做一種迷信,又怎麼能真正理解《道德經》呢?他們把玄當做荒誕不經,這一點就已經與《道德經》本意違反,怎麼能夠明白《道德經》意思呢?肯定不能。

只有精通精神境界的人,才能夠真正理解《道德經》真義。而截至目前,還沒有聽說誰精通精神境界。

什麼是玄?看不見,摸不著,聽不見的東西或者境界,就是玄。人們因為聽不見,看不見,摸不著,於是就認為玄不存在。外國科學家發現了暗物質,在證明玄的存在。

我童年時候,躺在草地上,對著太陽,眯縫著眼睛,就能夠看見空氣中有很小東西——好像是肥皂泡一樣在飄飛。估計現在依然能夠看見。假如睜開眼睛,就無法看見。這些東西,就是玄。



假如一個人只是陷入拜金主義、拜物質主義、拜權力主義,不能做到“守靜篤,致虛極”,想解釋《道德經》,即使教授,即使國王,我也要說你是可笑的。

雖然人們承認西漢的河上公、魏國的王弼先生解釋的比較好,但我還是要說,遠遠不夠。道教創始人張陵先生要解釋得比較好,因為他精通玄。據說,太上老君曾經在四川鶴鳴山與他相遇,這件事情,我想也有可能。因為神仙之事,見之說有之,不見者則說無之。

《道德經》語句極為簡單,想理解它,必須知道太上老君生活的時代歷史、語言特指,沒有這個基礎也是不可以的。



譬如“不傷賢”,如何理解?難道解釋為不崇尚賢能的人嗎?不是。古代有舉賢任能的做官制度,這個“賢”,指的是官員,意思是“不崇拜官員”,把官員當做服務國民們的僕人。

有哪一位教授能夠正確解釋呢?你看他們出的書,根本不會這樣解釋。

所以,理解《道德經》真義,還應該與一個人與生俱來的天性有很大關係。假如沒有這種天性,教授們,權威們,專家們,只是在欺世盜名,信口開河而已。

我正在做這方面的工作。



有一位名人,可能還做過大官,竟然出書要談論所謂玄機,我就感到荒唐可笑。一個對鬼神沒有研究的人,不明白玄的人,竟然大談玄,非常滑稽。

寫過《搜神記》的幹寶先生,他有能力談所謂的玄。

目前,還沒有誰真正理解《道德經》真義,我是看遍了所有人物以後,得出的結論。

三克油。


二郎戩真君


道德經是一部非常凝鍊的哲理性著作,我聽過一些講座,一些註解,比如曾仕強、羅中華、何上工、範應元等等。因為道德經本身就說道是不能言說明白的,事實也是這樣,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完全在於個人的感悟,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從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就有不同的結果。同樣以山來喻,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怎樣樂山怎樣樂水?第一座山和笫一滴水是怎樣產生的,都很做出準確的解答。再說玄,有說是深奧是難懂,有說是玄術,引伸說可以是神也可以是鬼,反正說不清道不明,只能說玄之又玄,放之四海而皆準,這就是哲學語言的作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民認識世界逐漸地由籠統變細化,一些道理不斷被證明,另一些道理又不斷被發現,這就叫進步。


用戶9640879081646


老子,開篇就解釋道德經,所以解釋的最好,從開頭到結尾,就解釋兩個字,生,的過程偉大。死,亡的原因教訓,物質不滅。無生有,有化無,無再生有,反者道之動,衝者道之用。後人的解釋都是畫蛇添足,失去了原意。


馬振廷1


紫俠狼,90後,他的酷說《老子》堪稱最好的解讀,強烈五星推薦,目前處於連載狀態。

90後酷說老子。

他的解讀不僅融合了佛學、儒學、基督教,而且還包含了西方哲學、心理學、生物學、物理學。

通過有趣的故事穿插敘述,中西印證,語言詼諧幽默,既系統又科學。

讓人不得不拜服,別人不清楚,反正我讀的時候感覺痛快淋漓,豁然開朗。

有一篇是:為什麼“吃肉”“殺人”也能成佛?

令我震撼不已,才知道我們對佛家和道家的誤會一直太多了。

他的學識遠遠勝過南懷瑾的《老子他說》、陳鼓應的《老子今注今譯》、傅佩榮的《老子新解》。

我相信你讀了以後,也一定會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說好每一句話


不妨以《道德經》第八十章打個擂吧。

小國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歡迎大家貼出你認為最好的解

我也很期待見到各位大師的不同見解,因為我讀《老子》才半年,至今尚未通讀一遍,更無暇拜讀古往今來大師們的高見)

先給出我的破譯——小國寡民並非國家很小、人民很少

小國對應雷山小過之於地山謙:

小過上震為宗法政體、中央集權;九四轉陰為坤地,為權利讓渡,契約共和。下山是邦國是公信,上地為眾多為聯邦,分權制化,雜然和處,故小國是中央集權的反義——是三權分立的小政府(安其居)。

而寡民對應地山謙之於水山蹇:

六五轉陽為坎水,是選賢任能,民主自治,故寡民其實是寡君的反義——就是現今之民主競任,能者總統(美其服)。


雷澤歸妹:澤為公民自衛,雷為以法治國,故曰“使民有什佰之器而不用”。

什佰之器,猶言什物,乃隨手取得,通用之器物,可作自衛之用。

風山漸:山為福地洞天,風為生而自由。安居樂業,頤養天年;風有漸行漸遠之象,故曰“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雷水解:水為智者謀權,雷為以法之國。木乘水上之象(震有舟象,坎有輿象),杜絕大盜投機,故曰“雖有舟與,無所乘之”

雷山小過:山為聖人遺德,為墨守教規,美言曰德治,信言曰磚制;雷為依法治理。山為利益集團,自帶甲兵之象(艮山物理本質為雙極磁球,如同地磁保護盾);雷為憲政法治,法高於團,故曰“雖有甲兵,無所陳之”。

雷地豫:地為自然無為(坤地物理本質是交變駐波,為契約精神,市場經濟),雷為繩之以法(為律法公理,民法通則)。契約為中庸駐波——結繩之象,故曰“使民復結繩而用之”。豫是歸妹卦的中宮樞紐,憲政法治才是王道。


澤山鹹:澤為酉雞,山為戌狗,雞犬相聞;澤為品嚐,山為糖類,故甘其食。(木為蛋白質,火為脂肪,土為糖類)

兌為澤:下澤為公轉、為普世價值,上澤為感應、為文化滲透,故鄰國相望而樂其俗。

民至老死是各得其所,頤養天年;不相往來是各司其職,不相爭奪。


老子打了一個啞迷,世人誤會了幾千年。

“小國寡民”是老子的理想國,其實是老子對歸妹卦的解讀,但從來無人悟解歸妹卦的真意——

澤為向心公轉,為潮流趨勢,幾於道為體,雷為禮儀準則,為鐵面無私,處眾惡為用。歸妹的物理本象就是天之道——開普勒和諧定律 Rv²守恆。(對應乙理之“丙辛合癸水”,軌道半徑為丙火,火主禮——為儀軌圓規,辛是直線運動,二者相合就是向心公轉。九大行星各歸其所,和諧運轉,老死不相往來)

歸妹卦的社會意象就是聖君當效法天道和諧,立治法垂拱而治,使官民各司其職,各歸其所,是一種理想化的和諧狀態——大同世界。

不精通周易,不得洛書解易之法,不可能真正領悟老子。


洛書圖解周易


《道德經》誰講的比較好?我覺得站在哲學的角度理解,每個人講的都很好!如果站在《道德經》的角度上看每個人講的離道德經主題相差甚遠。《道德經》第一章講不明白,後者無從談起。《道德經》第一章至關重要,是《道德經》的門戶。門戶不開何以走進《道德經》?《道德經》第一章是總綱,文字表達不多,可字字珠璣引導每個人邁向大道之源,打開玄學之門戶。玄學是一門隱藏在自然科學界獨有的學問,對應天,地,人有兩有數。在華夏文明的傳統節日裡均可以找到,中國的傳統文化是最完整的系統哲學,從《道德經》中追溯到《易經》,又從《易經》追溯到《河圖與洛書》。從《河圖與洛書》中解讀自然科學與人文相融後即可解讀《道德經》第一章到八十一章才不會認為《道德經》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同樣會實現打開玄之又玄的《道德經》大門,踏進《道德經》從裡往外看,知其言而言!


懂佳1


每個人,對書籍的讀後感都不一樣,職業,認知,各有不同,收穫也不相同。

道德經我還真沒有把這本書看全過,因為感覺沒有小說有趣。老子是什麼樣的人物,經歷過什麼樣的事,什麼學歷,什麼歲數寫的。

自然就以什麼樣心境寫這本書。

可能這本書就是作者一生的感悟。

人的一生感悟何其多!老了,自然會感概。我年輕怎麼樣,或者相當年。有經歷才有故事,生活中有苦,也有甜。

我這麼說,可不代表我老了。

本人才二十多歲,[吃瓜群眾][吃瓜群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