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幼年家境清貧險輟學,今73歲奮戰一線,演繹現實版《外科風雲》

看著同事們一個一個倒下去,我當時特別害怕,特別想給你打個電話,但又不想你回來"。

她幼年家境清貧險輟學,今73歲奮戰一線,演繹現實版《外科風雲》

這是《外科風雲》裡陸晨曦在爆發新型肺炎時對莊恕說的話,她堅守在一線,卻害怕將莊恕拉入其中。

但是莊恕,作為一名醫生,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時間便回到了醫院,和陸晨曦一起,和同事們一起抗擊病魔,最終獲得了勝利。

她幼年家境清貧險輟學,今73歲奮戰一線,演繹現實版《外科風雲》

看過《外科風雲》的人一定知道,這是一部正午陽光出品,併入選"一帶一路"推薦劇目的優秀電視劇,而莊恕和陸晨曦作為片中的男女主角則由當紅明星靳東和白百合出演。

片中,兩人因為父母的原因,堅定了學醫的道路,並努力成為了仁合醫院胸外科的主治醫生。

雖然曾經因為誤會,發生過分歧,但在朝夕相處中,陸晨曦逐漸意識到了莊恕的精湛醫術和對病人極度負責任,她開始對莊恕產生了別樣的情愫。

她幼年家境清貧險輟學,今73歲奮戰一線,演繹現實版《外科風雲》

在一場場手術、一次次合作之後,兩人的心越來越貼近,合作找出了當年的真相,解除了誤會。

最後在陸晨曦的努力下,終於為莊恕的母親翻案,兩人也在最後的新型肺炎來臨時守望相助,跨過了內心的最後一道心結,牽手成功。

現實生活中,為了新型肺炎疫情親赴一線的李蘭娟院士也如陸晨曦一樣,在醫學界找到了自己的靈魂歸宿——鄭樹森院士,兩人在肝臟領域守望相助,挽救了不少患者的生命。

傳染病學科的女院士

李蘭娟能夠成為如今中國唯一一位傳染病學科的女院士,也是像電視劇中那樣經歷了一番挑戰,但遠比電視劇裡的故事更加充滿神奇色彩。

從小家境清貧的她,父親患有眼疾無法工作,全家只有靠著母親賣貨維持生計。

李蘭娟甚至一度迫於壓力準備輟學,後來通過老師做工作,才靠著助學金讀完了初中、高中。

因為從小體會到農村人看病難的問題,她選擇在高中畢業後去浙江省中醫院學習中醫針灸技術,並隨著知青下鄉的熱潮回到家鄉,一邊當代課老師一邊為鄉親針灸治病。

她幼年家境清貧險輟學,今73歲奮戰一線,演繹現實版《外科風雲》

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李蘭娟很快面臨了必須在代課老師和赤腳醫生之間做出選擇的難題。

思慮再三之後,她選擇了與魯迅當年棄醫從文相反的想法,她認為"當醫生可以直接解決鄉親們的病痛"。

兩年時間,她靠著自己的醫術幫助了不少患者,走過了村裡的每家每戶,1300多人都對她十分熟悉。

因為這份經歷,她獲得了鄉親們的認可,並有倖進入浙江醫科大學讀書,隨後又順利被分配到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的感染科工作。

她幼年家境清貧險輟學,今73歲奮戰一線,演繹現實版《外科風雲》

剛工作的時候,她見到最多的就是大量的病毒肝炎引起的重型肝炎。

這些人一旦感染之後,往往只需要十天半個月,就會陷入昏迷,消化道出血,然後因為得不到有效治療而去世。

當時有患者的家屬跪在她的面前希望她能夠救救患者,作為一名醫生她感到十分無奈,因為當時的教科書裡寫道"重型爆發性的肝功能衰竭,它的病死率高達百分之七十到八十"。

她幼年家境清貧險輟學,今73歲奮戰一線,演繹現實版《外科風雲》

一次十分偶然的機會,李蘭娟選擇利用濾過透析治療一位因為肝衰竭陷入昏迷的病人,一週後這位病患竟然奇蹟般地甦醒了,她意識到這可能是個可行的治療辦法。

於是她申報了人工肝治療重型肝炎的課題,在僅有3000元青年科研經費的初始經費的情況下,開啟了長達數十年的研究。

在課題研究時李蘭娟和她的團隊遇到了無數的困難,甚至有老專家對她說"李蘭娟,人工肝是很難的,肝臟那麼複雜的功能你怎麼替代得了呢。"

有一些同事因為感到前途渺茫也相繼離開了團隊,但她堅持著"我就像鑽牛角尖一樣鑽下去,一定要想辦法研究到底"。

她幼年家境清貧險輟學,今73歲奮戰一線,演繹現實版《外科風雲》

在團隊成員換了一波又一波,機器設備更新的一代又一代,十年之後李蘭娟初步研究出了一套比較完整的獨特有效的人工肝系統。

她幼年家境清貧險輟學,今73歲奮戰一線,演繹現實版《外科風雲》

那時候大家都在講究專利,她卻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對"人工肝"專利的申請,反而每年開幾期培訓班,毫無保留地將技術教給大家。

她認為"

看到那麼多病人得到救治,把他們從死亡線上拉過來,就是我們最大的快樂。"

她幼年家境清貧險輟學,今73歲奮戰一線,演繹現實版《外科風雲》

而人工肝的成功,並沒有讓她停止下研究的腳步,從肝臟的微生態研究到各類感染病的研究,她一直站在前線,致力於讓更多的人擺脫被傳染病控制的恐懼。

從當初的SARS,他們在缺乏相應的醫療資源和臨床經驗情況下,依舊能夠對浙江省的防治提出了一系列創新建議,最後使得浙江實現了醫護人員零感染。

後來在面對H7N9時,李蘭娟和其他專家一起僅在5天之內就確定了病毒來源。

在她和團隊成員的努力下,政府積極採納了他們的研究意見,及時處理了當地的活禽,將一場可能會演變成全國性甚至是世界性的疫情扼殺在初始階段。

外患解決,內憂依然存在。對於已經感染的患者,當時也並沒有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看著患者一個個離去,李蘭娟感到心如刀絞。

在這種情況下,李蘭娟想到了一個大膽的方法,那就是用她的人工肝技術來治療這些H7N9患者。

她幼年家境清貧險輟學,今73歲奮戰一線,演繹現實版《外科風雲》

事實證明,李蘭娟的想法讓奇蹟發生了通過人工肝治療的患者的生命體徵逐漸正常,人也慢慢甦醒。

如今的她,已經成為了醫學界的專家,獲得了中國工程院院士稱號,但她在堅持科研的同時,也就定時到醫院坐診,為患者提供直接有效的醫學建議。

她說"我永遠是一名普通醫務工作者,醫生最大的心願就是人類最終能夠戰勝傳染病。"

醫學界的伉儷情深

她的個人經歷充滿了傳奇,但她與鄭樹森院士的愛情故事卻是在平淡中充滿了溫情。

她幼年家境清貧險輟學,今73歲奮戰一線,演繹現實版《外科風雲》

她與丈夫鄭樹森相識於浙江醫科大學,畢業後又都被分配到了同一家醫院。

雖然兩個人一個在感染科,一個在普外科,相距較遠,工作上也鮮少出現交集,但作為醫院的團委幹部,在各種團委工作、文體活動中他們開始瞭解彼此。

他們的性格和《外科風雲》中的陸晨曦和莊恕很像,李蘭娟被鄭樹森認為是一個很自主的女性,做事情特別認真,特別努力,要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成。

她幼年家境清貧險輟學,今73歲奮戰一線,演繹現實版《外科風雲》

李蘭娟則認為鄭樹森"是一個埋頭苦幹,幹事情的人,而且對病人特別負責人。"

她幼年家境清貧險輟學,今73歲奮戰一線,演繹現實版《外科風雲》

正是這種的互相認同,讓兩人走到了一起。

在兩人剛結婚時,其實也發生過一些趣事。當初兩人剛剛舉行完結婚儀式後,家裡卻突然打來電話表示鄭樹森的父親得了重病,於是兩人放下一切急匆匆的準備連夜回家。

但由於沒有直達的車,兩人只好在金華中轉,晚上睡覺的床也只是一床鋪在火車站內的被子。

事後李蘭娟回想起來,卻只覺得"條件雖然艱苦,內心卻很甜蜜"。

婚姻並沒有讓他們停下追逐事業的步伐,反而兩人不約而同地將研究目光放在了肝臟領域。

鄭樹森在剛有了這一想法時,比較糾結,畢竟已經成家,有了兩個孩子,如果自己轉頭去學習新的肝膽胰領域,並將在很長一段時間沒辦法照顧家庭。

但是李蘭娟卻十分支持鄭樹森去攻讀博士,她認為"互相信任、互相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她幼年家境清貧險輟學,今73歲奮戰一線,演繹現實版《外科風雲》

為了讓鄭樹森安心讀書,公公重病時李蘭娟瞞著他獨自回去,盡心盡力地照顧了整整一週的時間,直到公公痊癒才放心離開。

正是因為互相成全,互相支持,鄭樹森很快便學成歸來成為了一名技術精湛的肝膽胰外科專家,而李蘭娟在人工肝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兩人對工作的熱情,可以用李蘭娟的一句話概括"經常是他在臺上做手術,我在實驗室討論問題,弄到半夜一兩點是常事"。

她幼年家境清貧險輟學,今73歲奮戰一線,演繹現實版《外科風雲》

結婚多年,兩人一天中只有早餐這一頓是一起享用,但與常人想象的家長裡短不同,他們討論的依然是工作和病情。

對工作的投入,讓他們花在家庭和子女身上的時間只能相應減少,李蘭娟有時候也會慚愧自己沒有盡到做母親的責任。

"一個稚氣未脫的孩子騎著自行車,後座上坐著弟弟,每天接送上學,風雨無阻。這在當時成為了學校的一道風景線。"

好在兒子的早熟和獨立讓李蘭娟感到欣慰,他們已經學會了互相照顧,為李蘭娟和鄭樹森的科研事業減少了後顧之憂。

除開工作上的思想一致,日常生活中其實兩人也有不少溫情的相濡以沫。

她幼年家境清貧險輟學,今73歲奮戰一線,演繹現實版《外科風雲》

原本李蘭娟熱愛看電影,但因為時間有限,便遷就鄭樹森看他最喜歡的婺劇,並將此變成了自己的愛好。只要一有時間,她就會陪著鄭樹森一起去劇院約會。

雖然李蘭娟吐槽過鄭樹森不會做飯,炒青菜不放油只放水。

但是在李蘭娟赴武漢參與新型肺炎防治時,鄭樹森選擇繫上圍裙,拿起菜刀,為李蘭娟做一頓除夕晚餐。

李蘭娟開心地在朋友圈裡發佈了一條動態,"今天我輕鬆了,可以不燒年夜飯了,由鄭院士替代,手術刀改廚房刀。"

她幼年家境清貧險輟學,今73歲奮戰一線,演繹現實版《外科風雲》

如此充滿煙火氣的相處,讓這對院士伉儷不再是人們誤會的"高高在上"的科研人員,而是與普通大眾一樣的恩愛夫妻。

如今他們已經攜手走過四十幾年,卻幾乎沒有吵過架,他們認為夫妻間最理想的生活狀態就是"志同道合、互相關心;彼此支持、相互理解"。

結語

李蘭娟在傳染學領域做出的突出貢獻令人感動,而她與丈夫兩人的化小愛為大愛更是值得大家尊敬。

如今,李蘭娟依然和團隊們戰鬥在一線,甚至每天只睡3個小時,當別人讓她注意身體時,她卻只說著"沒有問題"。

而且對於前往武漢,她說自己早就做好了長期戰鬥的準備,而什麼時候回去她從來沒有想過。

她幼年家境清貧險輟學,今73歲奮戰一線,演繹現實版《外科風雲》

希望她,或者是他們,能夠在保證身體健康的同時,早日研究出疫苗,為這場戰鬥吹響勝利的號角。

#李蘭娟#、#肺炎專家#、#院士夫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