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中的輕煙散入是什麼意思?

用戶8033938157368


首先我們先來欣賞這一首《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這是唐代詩人韓翃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描寫了寒食期間整個皇城豪貴氣派的景象。

在唐代,寒食是一個傳統節日一般在清明前兩天,按照風俗家家禁火,到清明這天,皇帝取榆柳之火賞賜近臣以示皇恩,並將宮中蠟燭送給重臣,這就是“輕煙散入五侯家”的由來。

唐朝的亡國以楊氏擅寵開端,這首詩作於天寶年間,詩人以“輕煙散入五侯家”暗諷,五侯家指當時得勢的宦官外戚五家。


每日文鮮


《寒食》—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 ,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 ,輕煙散入五侯家。

《寒食》是唐代詩人韓翃的一首描寫寒食節長安城中景象的詩。

寒食是我國古代一個傳統節日,一般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清明節前兩天。古人很重視這個節日,按風俗家家禁火,只吃冷食,故名寒食。

詩的前二句描寫寒食節時長安城和皇城的風光,後二句則是借“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這樣的情景暗含隱喻。

寒食節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批准,才可列外。除了皇宮,只有皇親貴族才可以得到這份恩典。“漢宮傳蠟燭”正是寫這樣的情景,一個“傳”字說明賜火是按等級制度一個個賜予的,可見封建等級次第的森嚴。

“輕煙散入”四字,生動描繪了一幅宮中宦官走馬傳燭的畫面,雖然句中未寫馬也未寫人,但那飄散的嫋嫋輕煙,透露著這一消息,使人嗅到了燭煙的氣味,聽到了清脆的馬蹄聲,猶如身臨其境。同時,使人自然產生一種聯想,體會到更多的言外之意。首先,風光無處不同,家家禁火而漢宮獨傳蠟燭,這本身已包含著特權的意味。進而,優先享受這種特權的,則是貴為“五侯”的家。它使人聯想到中唐以後宦官專權的政治弊端。中唐以來,宦官集團專擅朝政,政治日趨腐敗,有如漢末之世。詩中以“漢”代唐,顯然暗喻諷刺之情。

據孟棨《本事詩》記載,唐德宗曾十分欣賞韓翃這首詩,為此特賜多年失意的詩人以“駕部郎中知制誥”的官職。

這首詩詩意含蓄卻富有情韻,雖然止於描繪,但是能發人深思,比許多刻意諷刺之作更高一籌。


晉唐風骨


暮春時節,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落紅無數,寒食節東風吹拂著皇家花園的柳枝。

夜色降臨,宮裡忙著傳蠟燭,點蠟燭的輕煙散入王侯貴戚的家裡。

寒食:古代在清明節前兩天的節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稱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樹。

漢宮:這裡指唐朝皇官。

傳蠟燭:寒食節普天下禁火,但權貴寵臣可得到皇帝恩賜而得到燃燭。





彈道無痕o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 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官傳蠟燭, 輕煙散入五侯家。

後兩句意思是:夜色降臨宮裡忙著傳蠟燭,裊裊炊煙散入王侯貴戚的家裡。

這首詩寫的是寒食節,寒食節也就是清明節的前一天,是禁止煙火的,也就是說所有的人家是不準有煙火的。然而受寵的宦者,卻得到皇帝的特賜火燭,享有特權。因此詩是譏諷宦者的得寵。然而,詩不直接諷刺,而只用“輕煙散入”描摹生活上的特權階層,含隱巧妙,入木三分。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王耀才5751


“輕煙散入”要根據上下文的語境理解。

寒食全文: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翻譯白話文即為:暮春時節,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落紅無數,寒食節東風吹拂著皇家花園的柳枝。夜色降臨,宮裡忙著傳蠟燭,點蠟燭的輕煙散入王侯貴戚的家裡。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


愛知土撥鼠


寒食節日,官宦人家點燃的蠟燭清輕的味道瀰漫在各個廳房


泰霖震旦


很簡單,詩人以輕煙和炊煙的區別,來突出寒食節的氛圍,,,


悠芳齋洪寶


這首詩基本背景之前的回答中都有介紹,我就直接講對所問的理解吧。“輕煙散入”指皇帝傳燭的燭煙飄散到皇親寵臣之家,體現了當時的皇家風俗,也昭顯了皇家特權以及得帝之寵所帶來的好處


古典子卿


嫋嫋的輕煙飄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