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戰”一線“勇士”在衝鋒——柞水縣全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先進典型系列報道之九

“抗疫戰”一線“勇士”在衝鋒——柞水縣全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先進典型系列報道之九

編者按: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防控疫情是一場嚴峻鬥爭,正處在刻不容緩的緊要關頭。這個看不見硝煙的戰場,既是考驗各級各部門執行力的戰場,也是檢驗廣大幹部群眾戰鬥力的驗金石。

為充分展示我縣各級各部門和疫情防控一線幹部群眾的先鋒模範作用,通過講述他們在疫情防控一線的感人事蹟,展現柞水人民團結一心、同舟共濟抗擊疫情的精神風貌。縣委宣傳部和縣融媒體中心策劃推出《“抗疫戰” 一線“勇士”在衝鋒——柞水縣全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先進典型系列報道》,通過視頻、圖文等多種形式全媒體對疫情防控一線的感人事蹟和典型人物進行連續報道,引導廣大幹部群眾主動在疫情防控一線強本領、壯筋骨、長才幹,進一步堅定全縣人民眾志成城戰勝疫情的信心和決心,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強有力的精神支撐。

乾佑街道辦車家河村第一書記高華雲

“抗疫戰”一線“勇士”在衝鋒——柞水縣全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先進典型系列報道之九

柞水縣疾控中心外科主治醫師高華雲,從醫25年,2003年“非典”來襲時,他的先進事蹟被宣傳部拍成專題片,當年被評為柞水縣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2019年7月被單位派任乾佑街道辦車家河村第一書記。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認真乾佑負責的他,作為乾佑街道辦車家河村駐村第一書記一馬當先,哪裡最危險哪裡就有他,處處衝在前,組織帶領駐村幫扶工作隊開展宣傳普及疫情防控科普知識和入戶排查、隔離觀察和信息報告等工作,沒有過大年、沒休禮拜天,就像一隻旋轉的不知疲倦陀螺。

元月21日,柞水乾佑街道辦車家河村五組村民陳替兵,從湖北務工返鄉回家過春節,按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處置流程,經排查登記後於元月28日採取居家隔離進行觀察。當天下午,自由慣了陳替兵就開始慢慢起了恐惶、急躁牴觸情緒,一會兒要這兒一會兒又要那的,報告自己所測的體溫忽高忽低,一時讓管理服務人員為難了起來,肆虐的疫情對每個人都是面臨被傳染、生與死的考驗,只能在警戒線以外指導被隔離的人員,開展消毒居所室內環境、測體溫,代購生活必須品等等,而測好準確體溫才是瞭解、掌握研判隔離人員是否有被感染的重要一環,為了穩定陳替兵的情緒,掌握其真實體溫和身體症狀,從醫多年具有十分豐富農村從醫工作經驗的高華雲,二話不說、穿上白大褂、戴上防護帽、手套和防護口罩,進入警戒線來到陳替兵大門前,指導其測體溫、消毒,觀察其症狀,開展其心理疏導,不到半個鐘頭,陳替兵的情緒穩定了,體溫也測量好了,36.8℃ 正常。從陳替兵家出來,高華雲對同行及工作人員說,居家觀察這些重點人群,他們及其家人面臨的心理壓力更大,在生死關頭啊擱誰都一樣。作為醫護工作者和工作人員在這緊要關頭,就是老百姓的定心丸,首先作為醫護工作者不能慌,要沉著冷靜應對疫情防控,在科學做好自我防護的同時,展現在被隔離者面前表現的很輕鬆、親切,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幫助其度過被隔離觀察的恐惶難關,重點做好居家觀察疫情防控科學技術指導和心理疏導,告訴他們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居家觀察或集中醫學觀察,就是管理隔斷傳染源,讓傳染源在可控的場所內。不串門,大家都呆在自己家裡,戴口罩、消毒、洗手就是落實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了易感人群.....

高華雲就這樣又帶著疫情防控宣傳品一便普及疫情防控知識,一邊趕往下一家與陳替兵有過密切接觸史的袁蘇明家,又不厭其煩的耐心講解疫情防控知識、常識,和自我居家觀察要點,自我隔離這14天不要和家裡人密切接觸,也不用外出走動,多吃綠色素菜、雞蛋等加強營養,多看看電視新聞等,忙完了這家,又告訴周圍群眾,不串門,一定要戴口罩、不聚餐、不吃正月“磨盤會”,不扎堆侃大山,多看電視新聞了解疫情防控知識和常識。

就這樣,他繼續帶著他的團隊進組入戶開展疫情防控排查、普及宣傳疫情防控知識,日復一日,組織村組幹部同心協力、群防群控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供稿:吳履山


曹坪派出所張曉健

“抗疫戰”一線“勇士”在衝鋒——柞水縣全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先進典型系列報道之九

1月26日,農曆大年初二,本該是闔家團圓的日子,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散和蔓延,返鄉人流量大、人員聚集,疫情擴散危險係數高,防控工作迫在眉睫,形勢非常嚴峻,曹坪派出所民警主動全員返崗投身“疫”一線。返崗那天,午餐是一頓簡單的麵條,同事們邊吃飯邊討論這次的疫情防控情況,張曉健一言不發,只是飯罷後給民警說:“這幾天重要時期,你們平時和我說話聲音稍微大一點,聲音小了我聽不見,怕影響工作”。話語落,他便赴九間房檢查站,上崗執勤,排查車輛、篩查返鄉人員,風雪中他咬牙一站就是6個小時....

1月27日在九間房檢查站篩查防控時,他和同在一線做防控的衛生院小劉簡單交流了自己耳朵的情況,小劉原是西安市某醫院耳鼻喉科的醫生,聽到張曉健同志的病情後熱心的小劉在執勤結束後帶他去衛生院做了初步檢查,小劉告訴張曉健,他患的可能是“卡他性中耳炎”,中耳可能已經積液,要去大醫院進一步檢查。張曉健委婉的說:“危難時刻國家需要我們,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眼下疫情這麼嚴重,我們曹坪鎮又與西安、藍田、商洛接壤,與柞水五鎮交匯,道路四通八達,流動人口多,為了確保疫情工作好的防控和武漢返鄉人員的排查監控,這次任務十分艱鉅,我這又不是什麼大病,過一陣子等疫情穩定後再說吧!”

隨著疫情一天天嚴重,曹坪派出所加大排查防控力度,對轄區內進行地毯式摸排,面對轄區百姓對設卡檢查不理解、返鄉務工人員居家隔離不配合等,張曉健同志總是會衝在前面,對群眾進行疏散,耐心的勸導,化解矛盾。為了控制疫情,防止病毒傳播和蔓延,他開著警車在轄區用擴音喇叭宣傳防疫知識,每當到人員密集處他聲音會格外洪亮,鏗鏘有力,因耳鼻喉相通,他一次次洪亮的喊話後右耳撕裂性疼的他滿身是汗。

1月30日,張曉健同志的右臉出現紅腫,在曹坪衛生院再次簡單檢查時醫生告知說右耳已有積液,需要引流,如果治療不及時的話,可能引起右耳失聰。民警們都勸他不要硬撐了,立即得去大醫院治療,他卻很堅定的說:“這幾天疫情擴散越來越嚴重,危難時候更顯擔當,我是派出所所長,更是一名共產黨員,不能因為自己的一點小病給組織拖後腿”。他簡單的服用一些消炎藥,強忍劇痛堅守崗位,每天排查來往車輛50餘輛,入戶篩查務工人員100多戶。2月6日,張曉健出現了嚴重的耳鳴,伴有抽扎性頭痛,距離3米聽不見人講話,他怕自己萬一病倒了更加影響所裡的工作,無奈之下,安排好近期防控工作後,自行開車去鎮安縣醫院做了引流手術,手術期間他未告知親朋好友,獨自一人檢查、取藥、輸液、治療,經過兩天的輸液,病情稍有好轉,大夫建議他治療後返回家中休養,待耳朵恢復良好再行返崗,但是他一直心繫疫情嚴重,黨員幹部應將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沒有思考,沒有糾結,毅然決然的於2月7日他返回曹坪,奔赴一線繼續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張曉健自同志參加工作以來,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他曾榮獲個人三等功2次,大大小小榮譽30餘次。一個黨員是一面旗幟,在張曉健同志不畏病痛折磨,仍然堅守崗位,自覺在疫情防控鬥爭中挺身而出的精神感染下,疫情期間曹坪派出所6名輔警紛紛向黨組織莊嚴的遞交了火線入黨申請書和請戰書,投身一線。相信有太多太多像張曉健一樣的民警他們牢記使命、頑強拼搏,讓警徽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熠熠閃耀,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我們一定能夠眾志成城,取得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最後勝利。

供稿:黨學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