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非冠肺炎疫情,那麼多相似的“場景”,總讓我們難忘

有太多的場景,總是那麼相似。

“讓我掩護”、”我先上”、向我開炮” ,在戰爭年代,這些口號和場景人們再熟悉不過了。

今天,在決戰非冠肺炎疫情的戰鬥中,這些口號和場景又再次出現在我們面前。

“不希望大家近期到武漢去”,這是鍾南山對人們的勸告。

“武漢應該封城”,這是李蘭娟對武漢、也是對人們的建議。

然而,面對疫情,鍾南山、李蘭娟和眾多的科學家們毅然選擇了“逆行”。


決戰非冠肺炎疫情,那麼多相似的“場景”,總讓我們難忘

與這些德高望重的科學家們一樣,無數的醫務工作者、無數的軍人還有其他各方面的人們,面對兇殘的敵人,他們沒有絲毫的猶豫與退縮,毅然決然衝上了戰場。

他們當中,有的剛剛穿上潔淨的婚紗,還沒有來得及步入婚姻的殿堂,就毅然換上了那身潔白的衣裝;有的初為人父,竟然是在手機裡看到孩子初來人世的模樣----等等等等。

他們當中,有的已經倒在了與死神搏鬥的戰場。


決戰非冠肺炎疫情,那麼多相似的“場景”,總讓我們難忘

前方在打仗,後方來支援,就如同當年的支前一樣。

“最後的一碗米用來做軍糧,最後的一尺布用來做軍裝,最後的老棉被蓋在擔架上,最後的親骨肉送去上戰場”。

這首歌,每聽一次都會感動一次,這是當年人民群眾全力支前的場景。

今天,疫情來了,戰鬥打響,當年的場景再次出現在華夏大地上。

當山東日照那位68歲的環衛工人把省吃儉用的一萬兩千元悄悄捐出來的時候,誰能懷疑老人身上閃耀的難道不是 “沂蒙精神”那不朽的光嗎?

象這位老人一樣,面對疫情,無數的人們紛紛行動起來,全社會行動了起來,他們從四面八方以自己的行動為打贏這場戰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這場戰爭事關人人,大家都是參與者,也應該、必須是參與者。

然而,總有一些場景讓我們感到憤慨。


決戰非冠肺炎疫情,那麼多相似的“場景”,總讓我們難忘

當湖北紅十字會無奈的發出“心力交瘁”的嘆息時,無異於戰鬥衝鋒號吹響時一支部隊突然“臨陣退卻”;那些囤積居奇、漫天漲價的無良商人,和戰爭年代發國難財的奸商有什麼兩樣?還有戰前寫辭職書、不作為、不配合防疫安排、製造傳播謠言,等等,這些現象,雖然只是滾滾洪流中一些小的雜音,但也應該引起我們深思。

也許各方面的原因,我們上不了一線,不能去與敵人肉搏廝殺,做不了鍾南山、做不了李蘭娟、做不了與敵人近距離肉搏的戰士,但我們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一個正能量的你、我、他,可以去獻愛心、去做志願者、可以在自己的崗位上幹好自己的工作。

但有一點就是:不能做他們的反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