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流汗流淚 疫情期間心理疏導是為了誰?依靠誰?怎樣做好?

說到疫情期間的心理疏導,心理疏導為了誰?必須明確這個範圍!宅在家感到特別恐慌的人 可以通過電視、電影、音樂、讀書和家人交流等方式解壓,真正需要解壓的是以下三大類群體:第一就是患者,患者不僅是身體受到病毒侵害,更重要的是心理壓力。據英國《每日郵報》12日報道,在印度,一名父親誤以為自己感染上了新型冠狀病毒,為了保護家人免遭病毒侵害,他最終選擇上吊自殺。他的兒子稱自己求助印度當地衛生部門,但被生硬地告知,如果他父親最近沒有去過中國,就不用擔心。這個孩子就轉達給父親,卻沒有照顧他父親的情緒,最後釀成慘劇。疑似感染的患者都會寢食難安,何況已經確診的病患。

不再流汗流淚 疫情期間心理疏導是為了誰?依靠誰?怎樣做好?

不再流汗流淚 疫情期間心理疏導是為了誰?依靠誰?怎樣做好?

2月9日上午九點,湖北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方艙醫院內的醫護人員和部分患者一起打起了太極拳,帶隊的是一位患者大爺。在護士的號召下,不斷有人加入,顯示出積極戰勝病魔的良好精神狀態。

不再流汗流淚 疫情期間心理疏導是為了誰?依靠誰?怎樣做好?

身處艱難必須要有希望,苦中作樂,也是一種很好的心理治療方式。簡單的太極拳帶動了病人的活力。本來躺在病床上長吁短嘆的病人,互相鼓勵運動起來,運動完再休息會。還有的人說,做完太極拳,一會還要做廣播體操。

不再流汗流淚 疫情期間心理疏導是為了誰?依靠誰?怎樣做好?

有積極樂觀的好心態,才能攻堅克難。

不再流汗流淚 疫情期間心理疏導是為了誰?依靠誰?怎樣做好?

第二類急需心理援助的就是救護人員,本來就有醫者難自醫的說法。疫情來勢猛,任務重。醫護人員不懼困難,連夜奮戰在第一線,元宵節特別節目裡濮存昕、陳道明、徐帆、宋春麗、吳京安、史可等六位知名老戲骨,聲情並茂的朗誦《相信》他們有帶病堅持在一線的老院長,用生命呵護生命的白衣戰士,90後漂亮女孩為了病人剪去了滿頭秀髮。讓所有電視機前的觀眾感動到哭。

不再流汗流淚 疫情期間心理疏導是為了誰?依靠誰?怎樣做好?

其實這世上哪有什麼英雄,那是因為有人需要,有人願意犧牲,才成為了英雄;假如這世上真的有天使,那就是這個模樣。身體健康狀況直接關乎整個“戰役”的成敗。為他們在高風險工作中儘量提供安全保障、人文關懷和心理支持,保護好他們的戰鬥力,是此次疫情心理援助的核心。


不再流汗流淚 疫情期間心理疏導是為了誰?依靠誰?怎樣做好?


第三就是衝到一線的相關保障人員。浙江台州宣判的首例涉疫刑事案件。2月7日下午,丈夫謝某某與妻子邵某想要從臨海市某小區後面綠道的封鎖處繞行回家,被正在此處執行政府防疫工作的工作人員勸阻,他們惱羞成怒甚至用板磚狠狠拍打安保人員頭部。

不再流汗流淚 疫情期間心理疏導是為了誰?依靠誰?怎樣做好?

2月9日16時許,吉林通榆縣退休的公務人員都不理解。解某飲酒後,到居住小區東門的預防疫情登記點處,因相關登記工作要求與工作人員發生口角。解某拒不佩戴口罩,拒不配合登記檢查,並出言辱罵通榆縣政府、辱罵工作人員,嘲笑群眾“怕死”。一大批管理、安全保障、後勤服務人員等,也處在高危和高壓的狀態。他們需要的不是乾巴巴的安慰和談話,最重要的是給他們簡單明瞭的信息支持,這些信息包括安全保障方面的信息,關於他們的親人安全的信息。他們衝到了第一線,可是會遇到一些不理解、不配合工作的,小則言語辱罵,重則動手打人,確實寒了這些一線保障人員的心。

當疫情發生後,為重點人群和心理問題的個人給予心理幫助是非常有必要的。需要的也是三類人精神科醫生、臨床心理學工作者、社會工作者來擔當的。

不再流汗流淚 疫情期間心理疏導是為了誰?依靠誰?怎樣做好?


精神科的專家、臨床心理學工作者組成救援隊配合應急救援全面工作的發展。從各個國家級精神和精神/心理健康中心(包括北京、上海、華西、湘雅)抽調經驗豐富的臨床實戰專家進駐到武漢的定點醫院,與武漢當地的心理專家一起,進入醫療團隊,並確保每個醫療團隊中有一名心理專家。心理專家對確診患者、疑似患者及患者家屬展開心理干預,同時對團隊內的臨床專家提供全程、持續的心理支持。

有關部門要健全一整套恐慌危機心理應對體系,加強心理輔導組織的建設,心理輔導組織發放、宣傳心理應激手冊,預防突發事件對群眾的心理衝擊。比如說非典爆發後,香港社會福利署發放並宣傳的《非典心理手冊》,這種方式就具有非常強的推廣價值。如果當地沒有心理輔導組織,可以到網上下載心理應激手冊閱讀,或者是到網上購買。

心理技術不能直接殺病毒,但當災難或疫情來臨,人都有情緒,需要溝通、疏洩、安撫,渴望被傾聽、被關注,急欲抱團取暖。情緒狀態和免疫系統功能密切關聯,積極情緒被激發起來,人體的免疫系統就健康,就能有效的去殺滅病毒。

人類是在與疾病的對抗中,在各種磨難中不斷進化的。我們每個人都是在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成熟起來的。在疾病與災難面前,很多人的社會情感被激發出來,愛心、同情心、同理心得到昇華,經驗、智慧、勇氣和膽量得到充實提高,這都是積極的心理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