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病毒撼動了誰家的市場

近期由冠狀病毒爆發引發的全球市場波動可能會在短期內持續。對經濟和金融資產的全面和持久影響仍不清楚。在這種環境下,重要的是要記住,隨著形勢的發展,各種資產類別和地區經濟的表現將有所不同。我們正在密切監測一系列指標,以瞭解各種資產類別和我們的投資組合的潛在影響。

不確定性將推動各資產類別的短期波動

隨著病毒的擴散和不確定性的增加,市場可能會繼續波動。在年初的良好開端之後,當冠狀病毒的嚴重性開始顯現時,全球股票和固定收益風險部門在1月中旬遭到了明顯的拋售。許多亞洲市場隨後在中國春節假期後的第一個交易日2月3日大幅下挫,因為人們在那之前已經積壓了很多擔憂情緒。

我們預計短期內不會出現有意義的反彈。可能至少還需要幾周時間才能等到疫情被更有效率控制的跡象,市場才能夠更有把握地評估疫情對中國和全球經濟的全面影響,。在疫情沒有明顯升級的情況下,在中國政府短期貨幣刺激措施的幫助下,市場可能在近期大幅下跌後企穩。

按資產類別分類,我們的近期展望如下:

股票——自1月中旬以來,全球股票市場大幅下跌。市場在前幾個月經歷了持續的反彈,這意味著一些地方的估值變得過高,加劇了近期的波動。我們預計短期內市場的波動和低迷會持續一段時間。疫情的嚴重程度至少可能在短期內拖累中國經濟增長,進而波及全球經濟的其他領域。

固定收益——貫穿全球市場的風險厭惡期對核心政府債券收益率造成了下行壓力。美國公債和德國公債收益率(殖利率)已跌至去年10月以來最低的水準,且在冠狀病毒擴散情況更加明朗之前,收益率可能仍將受到打壓。

固定收益的風險部門,包括新興市場和收益更高的公司債券,可能會出現類似股票市場的短期波動。然而,除了中國以外,大多數新興市場債券部門的損失都不大。在亞洲,特別是投資級公司債券,表現將會繼續穩定。

貨幣——冠狀病毒對全球增長的預期影響可能會干擾外匯市場,包括人民幣的下行壓力。在假期後的市場拋售中,人民幣兌美元跌破7元。

我們期待中國人民銀行(PBoC)在此期間能幫助消除任何異常波動。如果人民幣大幅貶值,中國可能希望避免引起美國當局的反對。

在2003年非典爆發期間,許多亞太貨幣受到了更嚴格的管理,這在當時限制了它們的波動。如今,可能會出現更多波動,受旅遊業和對華貿易影響最大的國家將受到最嚴重的打擊。亞太地區大多數國家的經濟基本面保持健康,這應該會產生支持性影響。

中國經濟增長可能在疫情爆發後出現反彈

這種冠狀病毒的傳播已經達到了一定程度,將對中國經濟產生顯著影響。我們預計,如果疫情持續下去,中國第一季度經濟增長率將大幅下降,未來幾個季度也可能如此。

上一次大規模的非典型肺炎爆發是在2002年末。2003年3月和4月左右,經濟影響達到頂峰,經季節性調整後的年增長率從第一季度的12%大幅下降到2003年第二季度的3.5%。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經濟的許多方面與2003年不同。與2003年相比,服務業佔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更高。這可能導致比SARS更大的整體影響。

然而,如果SARS的影響模式可以當作參照物,那麼一旦疫情平息,中國經濟就有可能以高於潛在增長率的速度反彈。2003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率在第三季度攀升至15.5%,原因是被抑制的消費需求在非典(SARS)爆發後出現反彈。

冠狀病毒之後的類似反彈可能有助於保持中國經濟的長期軌道相對平穩。同樣,股市和信貸市場也可能復甦,因為受疫情衝擊最嚴重的行業將受益於被抑制的需求。

儘管如此,這類疫情仍然難以預測,而且容易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響,例如控制傳播的力度和持續時間。與SARS相比,冠狀病毒的爆發可能會持續更長的時間,並帶來更大的經濟影響。

短期刺激提供了支持

中國已經採取了一系列廣泛的短期刺激措施來應對最初的市場恐慌。這些政策包括下調10個基點的逆回購利率,增加流動性以維持市場功能,以及其他支持金融業的措施。此外,中國還宣佈了一項3000億元人民幣的貸款計劃,以支持疫情中心城市武漢。

從長期來看,我們預計中國政府將對任何長期的刺激措施採取剋制的態度。近年來,中國一直專注於去槓桿化,所以這次也不會過於激進地偏離這條道路。中國央行可能仍將對低迷的增長數據做出反應。支持經濟增長的主要工具可能是財政刺激,而非貨幣措施。總的來說,我們認為目標將是保持全年增長率與目標大體一致,同時在短期內容忍一定程度的暫時疲軟。


冠狀病毒撼動了誰家的市場

圖/Foter


值得關注的流行病的主要特徵

報告出現症狀前的潛伏期為1-14天。冠狀病毒爆發的速度和傳播速度可能很快改變。我們監控的主要特性包括:


傳播速度——我們確信,隨著當局逐漸能夠更好地對開始出現症狀的感染人群進定位及診斷,確診的案例將會持續上漲。但是,中國當局已經採取了積極的封鎖措施。市場將如何反應,將取決於疫情的蔓延在短期內是見頂還是仍舊加速。

最近有跡象表明,湖北省的感染情況正在趨於穩定,這表明控制措施可能正在產生預期的效果。我們將密切關注未來幾天裡,是否有跡象表明這種擴散不會再次加速。

傳播地點——我們正在監測湖北省武漢地區以外的病例進展。大多數國際病例發生在去過武漢的人群中,最近的數據顯示,中國境外的新病例發生率有所下降。然而,由於該病毒報告的潛伏期在症狀出現前1至14天,這一趨勢可能會改變。中國各地的病例數量在短期內可能會大幅增長。中國國內的傳播範圍和國際感染率會將回拓寬對此次疫情的分析。

變異的風險——到目前為止,新冠狀病毒報告的病例和死亡人數表明它的死亡率比SARS低。該病毒仍有變異成更致命形式或加劇在人群中傳播的風險。

亞洲經濟以外的影響

現在要準確評估對全球經濟的長期影響還為時過早。與非典相比,中國對世界其他地區的影響可能更大,原因很簡單:與2003年相比,中國在2020年更高程度地融入了全球經濟,其產出在全球GDP中所佔的份額也大得多。

加劇放緩導致的需求下降可能會對油價構成壓力。通常受益於油價下跌的國家和企業還可能維持相對的穩定,而那些受到更直接影響的國家和企業可能會經歷更多波動。

我們預計亞太地區的出口和旅遊將受到影響。這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顯著削弱發達市場的增長數值,包括較低的季度GDP數據。在目前階段,美聯儲(fed)或歐洲央行(ecb)改變政策方向的可能性似乎不大。

總的來說,冠狀病毒在全球的傳播還沒有達到我們認為會嚴重削弱美國和其他發達經濟體長期增長前景的程度。我們對可能引發市場波動的實時消息保持警惕,同時關注長期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