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端醫療,你應該知道的5件事


公元1348年,黑死病籠罩在意大利佛羅倫薩這座城市的上空。城市裡窮苦的病人跌倒在大街上死去,或者孤獨的在家裡面嚥氣。而10名這座城市的貴族男女,因為擁有經濟實力,所以離開了佛羅倫薩,來到他們遠離城市的郊外別墅裡。這裡綠茵相伴,糧食美酒儲備豐富。貴族男女終日歡宴,並決定每人每天講一個故事用來消磨時間。這,就是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經典故事集《十日談》所描述的真實背景。


六百年之後,歐洲另一位思想巨匠 讓-保羅.薩特(Jean-Paul Sartre)寫到:“鼠疫猖獗無非使階級關係更加激化 — 窮人受難,富人倖免。”

— 本文題記

-§1 高端醫療不是一種公共產品 -


如果你的大學專業是經濟學,那麼在經濟學101課程裡,公共產品與市場失靈是肯定會包含的兩個主題。醫療作為一種“公共產品”,或者說一種“公共資源”,因為其具有經濟學意義上的外部性特徵,所以不能夠完全市場化。


關於高端醫療,你應該知道的5件事

在醫療領域,國家通過社保體系中的醫保報銷等,為國民提供了廣覆蓋的基礎醫療保障。這種醫保報銷受限於人口數量巨大、老齡化嚴重等剛性約束條件,必然只能提供相對低水準的保障,例如我國的醫保體系對於各類自費藥物都是不予報銷的。


在國家醫保體系之外,越來越多中產階級開始通過配置商業保險來彌補自身社保的缺口與不足。商業保險已經突破了社保在用藥類型、報銷比例等方面的限制,但對於所涉及的醫療資源而言,一般商業保險和社保所面對的醫療資源供給卻是基本相同的,即還是作為“公共產品”出現的醫療資源,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公立醫院門診和住院等。

關於高端醫療,你應該知道的5件事

作為“公共產品”的醫療資源,其核心問題就是哈佛經濟學教授曼昆所強調的“共有地悲劇”(Tragedy of the commons)。高端醫療則是在性質上完全不同的另一件事情。在高端醫療領域,醫療服務是作為一種相對純粹的“市場化服務商品”出現,簡單講就是“明碼標價,付多少錢,享受什麼級別的服務”。高端醫療的費用社保無法報銷,一般商業保險也不可以,但保險公司專門針對高端醫療開發的高端醫療保險則可以完全覆蓋高端醫療的費用。


作為一種商業化的醫療服務,中國的高端醫療大體是從2000年之後從三個不同路徑發展起來的:

  • 第一類是為解決就醫環境差/服務差痛點而出現的各類私立醫院,其中以“和睦家”為代表;
  • 第二類是為滿足中國加入WTO後,各大外資機構的外籍高管的醫療需求而出現的三甲醫院國際部,例如協和醫院國際部;
  • 第三類是為滿足市場對醫療領域頂級專家的需求,三甲醫院的特需門診部門也逐步涉入到了高端醫療領域。

關於高端醫療,你應該知道的5件事

高端私立醫院/三甲醫院國際部/三甲醫院特需部是高端醫療方面最主要的醫療資源供給方。而伴隨中國經濟的發展,高端醫療的客群已從之前的港澳臺人員/外籍高管逐漸轉變為以境內高收入人群為主。


高端醫療作為商業醫療服務,自然費用不菲。針對醫療費用則有兩種解決辦法 — 一種是在費用發生的時候,個人直接來支付;另一種則是個人配置高端醫療保險,發生醫療費用時,由保險公司來支付高端醫療費用。


除去醫療機構和保險公司,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TPA(Third Party Administration)是高端醫療市場生態中的另一個主要參與者。TPA作為隱藏在保險公司和醫療機構後面的服務機構,為這兩方面架起橋樑,並在其中提供各類增值服務(國內協助掛號/全球醫療時的簽證辦理/海外醫療時的地陪人員安排/境內及全球的醫療網絡維護等等)。在高端醫療領域,國內目前最主要的TPA機構包括MSH、Cigma、Bupa等。

關於高端醫療,你應該知道的5件事

-§2 關於高端醫療的5件事 -


關於高端醫療、高端醫療保險、以及相關的TPA服務,大概有5件事你應該知道。


第1件事:高端醫療是高端在就醫體驗,而並非醫療器械

請想想你自己最近一次看病時的經驗:

  • 醫院掛號大廳裡密密麻麻的人群
  • 不停在各處排隊,掛號排隊,繳費排隊,做檢查還在排隊
  • 候診等3小時,就診只有3分鐘,或許還不到3分鐘
  • 旁邊那個不停在哭鬧的小孩,在抱怨的男人,在爭吵的病患
  • 被安排住進的那個“大車店”一樣的病房
  • 那個甚至連乾淨都談不上的醫院廁所

如果你在中國看過病、住過院,那麼我想你一定明白我在說些什麼。


關於高端醫療,你應該知道的5件事

高端醫療的就醫體驗則是完全不同的。JW之前有十年時間都在德國,既在德國看過病,也曾經住過院。後來回到國內,既經歷過普通醫療,也因為配置了高端醫療保險,體驗過幾家三甲醫院國際部的高端醫療。JW的感受是,在國際部的就診體驗真的是非常好,和在歐洲的就診體驗非常相似。硬件環境一流,非常舒服的等待區,很友善的護士和格外有耐心的醫生。當然還有人少,以及人少所導致的等待時間短。也許做檢查照CT的機器,無論國際部還是普通門診都是產自德國西門子,但做檢查照CT的個人體驗,則是天壤之別。

關於高端醫療,你應該知道的5件事

怎麼來形容這種就醫體驗上的區別呢?也許一個較為貼切的類比就是出差住酒店。都是一個睡覺的地方,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如家/漢庭和萬豪/洲際沒有什麼差別。但對於另外一些人,萬豪/洲際帶來的體驗上的差別卻非常重要,而這些人也願意針對不一樣的體驗,支付不一樣的費用。


關於高端醫療,你應該知道的5件事

第2件事:高端醫療可以非常便捷,非常方便

在中國看病,掛號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而看病後的報銷也是件蠻討厭的事情,無論是通過社保的報銷還是通過商業保險的理賠。


高端醫療不是這樣的。假設你有高端醫療保險,那麼整個的醫療過程就會非常便捷,非常方便。你會獲得一張你的高端醫療會員卡,模樣類似於社保卡。如果你想看病,只需撥打卡片上的服務電話,讓服務人員根據你方便的時間你方便的地點,幫你預約你想要的醫院和醫生就好。


關於高端醫療,你應該知道的5件事

在醫療這件事上,這種一切“以你為中心”的感受是非常好的。以JW的真實就醫經驗,這種預約時的個性化安排大概率都會得到滿足。這裡面的原因在於,高端醫療的醫療資源供給是市場商業化的,獨立於作為“公共產品”的普通醫療資源體系。因此相比作為“公共產品”的普通醫療資源,高端醫療無論是在門診安排,還是在住院/手術等安排方面,都有著相對充足的醫療資源可供調動。當然這種醫療資源獲取上的優先性,也確實會反映在看起來有些昂貴的賬單上。

高端醫療的另一個便捷之處在於,一般而言高端醫療的醫療費用都是通過保險公司“直付”的,並不需要個人來支付。也就是說,在看病的時候,你只需出示自己的保險卡就可以了。所有發生的醫療費用,會由保險公司和醫療機構直接來進行結算,並不需要個人在看病時付錢,更不需要再拿著一堆亂七八糟的各類單據之後去報銷或者理賠。你所需要關注的,就是你的身體和你的醫療需求,其他的,都不需要你來費心。


關於高端醫療,你應該知道的5件事

第3件事,高端醫療保險的一個內含理念:錢遠比關係可靠

中國人默認一個潛規則:在中國看病是需要找關係的 — 如果你想去好的醫院,找好的醫生的話。

有的人有關係,而大部分人則需要找關係。關係既靠不住,而且也並不免費。事實上欠下一筆人情,常常需要我們用一筆更大的人情去回饋。

與此相反,高端醫療保險覆蓋下的高端醫療是不用的。因為在這背後,通常站著一家或幾家TPA機構,他們的任務就是和境內或全球最好的醫院建立鏈接,搭建並且維護商業化的醫療資源網絡。這個網絡的使用費用已經摺算到了高端醫療保險費裡,所以一般配置了高端醫療保險,也就已自動獲得了這背後的醫療網絡資源,你已經為此花過錢了。

如果一個資源,明碼標價花錢就可以可靠的獲取,又何必再費心費力去找那些不透明的關係呢?《阿特拉斯聳聳肩》的作者,美國思想家安.蘭德說,自由市場經濟的一個好處是,錢是遠比社會關係更為可靠的力量。至少在這點上,她是對的。


關於高端醫療,你應該知道的5件事

第4件事,高端醫療保險突破了醫療資源的國界限制

除去境內私立醫院/國際部/特需等的醫療資源覆蓋,目前市場上的高端醫療保險,有些也可以覆蓋赴美生子、歐洲看病等個性化的海外醫療需求。這種對於國界的突破,對於有些客戶還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經常往返不同國家的跨國公司高管,有海外孕產需求的客戶,以及希望使用美國或歐洲更好醫療條件的客戶等等。


關於高端醫療,你應該知道的5件事

第5件事,高端醫療保險其實遠比你想象中的要便宜

高端醫療保險的價格會根據保障的地理範圍(是隻限於中國境內,還是會包括全球其他地方)和保障的內容(是否包括孕產等生育項,是否包括牙醫等)而在價格上有所差異。

高端醫療保險自然比一般的商業醫療保險要貴,但卻也比很多人想象中的要便宜很多。以高端醫療保險的核心客群,35-45歲的男性企業高管為例,目前可以覆蓋中國境內三甲醫院國際部/特需醫療/私立醫院的高端醫療保險,市場報價在1-2萬人民幣/年就已經有很不錯的產品可供選擇了。從另一個直觀的角度,這大概相當於一年內出差或休假,住10多天萬豪或洲際的開銷水平。


關於高端醫療,你應該知道的5件事

-§3 和酒店的定位一樣,高端醫療只適合特定人群 -


人生而平等,但賺錢的能力,和對自己生命的市場估值差異巨大。

和酒店的定位一樣,高端醫療確實也只適合特定的人群。如果你在出差或者旅行的時候,喜歡入住洲際、萬豪或是麗思卡爾頓,那麼高端醫療就可能也是適合你生活方式的一種選擇。至於具體的高端醫療產品,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私聊溝通

關於高端醫療,你應該知道的5件事

——————————————————

JW家族辦公室 專注保值/保全/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