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過度寵愛孩子,孩子養成習慣了,怎麼改變?

花都靚事


孩子的問題,首要原因是家長自身的問題。因此,首先要自己查找自己的缺點,先做好自己,給孩子一個榜樣。自己做好了,才能教育孩子。如果自己教不了,請人教。


安定世居


1、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和自理能力,不要“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是很大的,要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和自理能力;父母不能把孩子的事情全部給做了,孩子有了很強的依賴之後,就沒有了獨立能力和自理能力,這是不可取的;不要過度的疼愛孩子,讓孩子慢慢獨立起來才行。

2,孩子一般都喜歡吃甜食,但是過度食用,就會長蛀牙。

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歡吃甜食,如果過度的溺愛孩子,讓孩子吃過量的甜食,天長日久就會造成蛀牙的產生;有了蛀牙,就影響到了孩子的吃飯,從而影響到孩子的正常發育;所以過度溺愛孩子是不行的。

3,培養孩子早睡早起的習慣。

大多數的孩子都是懶被窩,早上天亮了,不起來;如果太溺愛孩子,孩子就養成懶被窩的習慣,到了上學時就很難叫起來,影響到孩子的上學;培養孩子早上早起的習慣,並且有物質獎勵和表揚,這樣慢慢的孩子習慣了就行了。

4.家中的電器開關和插座不要讓孩子亂摸。

孩子在家裡喜歡玩玩具,同時也喜歡玩電器開關;如果父母太溺愛孩子,不及時制止,如果孩子一旦觸電,就會造成電傷,非常危險,甚至付出生命的危險;比如父母在用洗衣機洗衣服時,不要讓孩子到跟前來,防止孩子被洗衣機轉到裡面去;要教育孩子這種電器的危害性。

5.培養孩子大小便要自理。

孩子在家中大小便一般有父母照顧,但是一旦孩子上學了,比如幼兒園,小學,如果沒有大小便自理的能力,到時候孩子自己吃虧的;所以父母不能過度的溺愛孩子,要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談情說愛


養成了的壞習慣,一定要及時糾正,越早越好,因為等到孩子越大你會發現越難管了。關於什麼“孩子毆打大人”的新聞,並不少見,多數都是過度溺愛孩子導致的。

因此,如果一旦意識到自己對孩子過度寵愛,或者說是溺愛,就要及時糾正,逐步改變。尤其是要改變的是大人對孩子的態度,該管教的時候要管教,否則,以後社會幫我們管教的。

1,養成正確的消費觀

正確的消費觀,能引導孩子樹立正確價值觀。有些東西,不是孩子想買就立馬要給他買的,適當的延遲滿足,讓孩子瞭解“想要的東西,不是每件都能得到的”,社會不會圍著你轉。

2,養成懂禮貌的好習慣

家長要言傳身教,培養孩子成為一個文明懂禮貌的孩子。不能強迫孩子跟別人打招呼,但是家長要做示範,讓孩子明白懂禮貌的重要性。在家對老人說話,正要注意禮貌。孩子第一次罵老人時,就應該阻止,讓孩子明白這是錯的。

3,讓孩子幫忙做家務

孩子是家庭的一份子,所以在他力所能及的前提下,適當地做一些家務,也是對於孩子的鍛鍊,讓他明白,不能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而是通過勞動獲得。


舒達床墊


如果孩子的壞習慣是從小寵到大的,一般情況都很難改,因為這已經形成了他主觀意識,所有人都會圍繞著他轉,一旦不順心就會生氣或者做些其他的事來發洩,自然就會有人來安慰他。

這種情況是目前大多數家庭存在的,特別是國內隔輩親的常態,長輩寵孫子輩都是想將最好的東西給他,有時不管對與錯都會賴在別人身上。有的不只長輩寵、父母也寵,孩子犯錯確沒有懲罰或者是其他引導,而是一帶而過,次數多之後,孩子自己也會認為,犯錯沒什麼大不了的,之後就會變本加厲,形成習慣。

要想改變,就需要家裡所有人配合,孩子犯錯大哭大鬧時,一定要忍住去安慰他,等情緒稍微平復,再好好引導,讓孩子意識到犯錯之後會怎麼樣,自己錯在哪裡等等,這個過程是比較艱難的,特別是和長輩一起生活的家庭,長輩會忍不住。


鑄造小能手


在家過度寵愛孩子,孩子養成習慣了要想改變,這已經很難了。這是做父母的對自己的孩子是很不負責任的。古人云,慣子如殺子!你們做父母的過度寵慣孩子使他養成了壞的習慣了,如果不進行嚴厲的糾正,這將會傷害孩子一輩子的。如果你是孩子還小的話,從現在起對他進行嚴格的管教,千萬不能認為孩子還小,捨不得對他提出嚴格的要求,首先要制定嚴格的家規,要求孩子必須怎樣做,不能怎樣做。那怕有一點不能嚴格的遵守,就應該嚴肅的批評教育,要求他立即改正錯誤。你的孩子可能很任性,例如,他想要什麼必須立即得到,若不能滿足他的要求,可能又哭又鬧。這時,家長不要心疼他,沒有就是沒有,他再怎麼哭,再怎麼鬧,父母堅決不答應他的無理要求,只要父母堅持幾次這樣做,孩子的無理要求,可能也不會再提出來了。同時父母還應該對他進行說服教育,告訴他這樣做不是一個好孩子,好孩子應該聽父母的話,不應該要的東西不能要,不應該做的事不能做,長期的對孩子進行教育和引導,你的孩子不良習慣是有可能改掉的。不知道我的淺顯的看法是否能幫助到你。如果對你教育孩子沒有多大的作用,還請你給予諒解。


姜長永


在當下獨生子女具多的家庭社會,四位,甚至六位老人守著一個孩子的情況非常多見。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美德。但樹大自直的觀點不能成為溺愛孩子的理由。

孩子是天真的,父母是孩子人生路上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行為直接決定了孩子的性格和未來。

但凡性格開朗建康,有正義感的父母,一般不會容許孩子有這樣那樣的毛病和偏執。很自然的就防微杜漸了。不會造成孩子後期的諸多嚴重的毛病。

話分兩頭。也有些性格自私,偏執的家長,對孩子的一些錯誤熟視無睹。給孩子養成了不良習慣。等到後來孩子越來越大犯的錯也就越來越大。想改?不容易了。山難改,性難移呀。

最好的辦法就是,家長們從自身做起,嚴於律己才能為人師表。給天真的孩子從小灌以良好的教育和正確的處世觀。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願天下的小朋友們健康成長。心靈更要健康,成為優秀的接班人吧。






山東農民劉哥


過度寵愛孩子,會讓孩子失去獨立能力。遇到事情第一想到的不是自己面對解決,而是想到爺爺奶奶。比如,孩子想要一個放在桌子上的玩具時,父母會鼓勵並幫助孩子想辦法自己拿到,而不會直接去拿過來給他。再比如,父母會鍛鍊孩子自己把垃圾扔到垃圾桶,並且陪同他踩在小板凳上去洗手盆洗手。而不是像爺爺奶奶那樣,直接把孩子手裡的垃圾,接過來扔掉。或者像垃圾,以及覺得不乾淨的一切東西(落葉、沙土等)直接不會讓孩子去碰!對於爺爺奶奶的這種做法,對於孩子的未來的發展都是不利的,上學、工作、戀愛、生活等等方面都會受到影響。過度寵愛孩子,會讓孩子變得叛逆暴躁。現在的80後,90後,很多年輕的夫妻都是擁有一個孩子。在孩子教育方面,與爺爺奶奶的傳統教育方式會有小小的衝突。每當孩子犯錯,父母表示懲罰或者講道理的時候,爺爺奶奶會第一時間保護起來。讓小小的孩子從小就明白,即使犯了錯,也會在爺爺奶奶那裡得到庇護,不會受到什麼懲罰,從而變得任意妄為。以至於隨著孩子的不斷長大,父母管教時會出現過早叛逆,脾氣暴躁,甚至離家出走的極端行為,這些統統都是從小過度寵愛的原因。現在的小孩子都特別聰明,誰依著他的多,就專門欺負誰。


安帝醬菜孫東梅


生活在這個獨生子女比較多的年代,溺愛孩子也是有的,如果已經養成不好的習慣,那我們就要慢慢的改過來,雖然有點困難,但是還是有辦法的。

我先來說說我的看法吧,先把自己的身份降下來給孩子做朋友,再用一個約法三章的形式來解決。

1.發脾氣,不管遇到什麼事你都不能發脾氣,只能是心平氣和的慢慢說。我們再來慢慢的解決。如果是父母做錯了,那麼我就給你認錯。如果是你錯了,你就必須得承認。並且道歉認錯。

2.自理能力,很多溺愛過的孩子自理能力都很差,現在得改掉這個習慣,就拿七八歲的女孩子來說吧,自己梳頭,掃地,拖地,洗碗這些,都可以讓他來做。

3.條件,給你安排的活,做得好就會有獎勵,如果做的不好就不但沒有獎勵而且還會有懲罰,當然獎勵和懲罰都是適當。


村裡的小豔子


1.家長不要對孩子過分袒護,如果孩子做錯了事情,要讓孩子明理,不要一味包庇孩子,讓孩子不明是非。

2.要讓孩子獨立做事情,給孩子獨立做事情的,讓孩子體會到獨立做事情的快樂。

3.要教育孩子勤儉節約的道理,要讓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勤勞習慣。

4.要注重培養孩子的禮貌習慣,到別人家裡去玩耍,不要隨便動別人的東西,要懂得和對方進行交流。

5.給孩子買東西,儘量不要購買過於奢侈的東西,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給她買的東西,也是通過辛勤勞動換來的。

6.要教育孩子,愛護環境,不要亂扔垃圾,要考慮到別人的感受,如果別人有需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範圍之內,要儘量幫助別人。



導航98k


親愛的家長朋友們大家好,首先孩子出生時一張白紙,是家長不當的方式讓他養成不良習慣。所以在去彌補的時候不要一個勁的怪孩子,要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看看自己身上的習慣是否也需要改變。一個習慣的養成是長期性的,並不是幾天就養成,所以我們不要操之過急。要保持一定的耐心。

其次,世界上最難改變的不是錯誤,而是習慣。所以,除了花時間花精力,還要有實用的方法。要針對孩子個性制定出方法,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改變。

另外,若不良習慣是雜草,那麼除去雜草最好的安排是種上新的植物。那麼就重新種上好的習慣。我的意思就是改變的過程中,不能一個勁的告訴孩子,這不能做,那不行。除了和孩子交流那樣不能做的同時,應該告訴孩子應該咋辦。要不然孩子會很迷茫,你把路都堵死了,叫人家咋走。所以有必要指出一條清晰可見的路。

最後,孩子再小,也是一個獨立的人。也有想法。我們和孩子相處改變習慣的過程中,不要以命令的態度。應該多和孩子溝通交流。用淺顯易懂以及孩子能理解的口語講解那樣做的好處和壞習慣的不好。並且,不要讓孩子一個人改變,那樣他會覺得自己一個人有點無助。應該和孩子一起實切記施。當做一個生活小任務來做。

切記,要長期的有耐心有愛心有信心的堅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