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課不停學,老師當主播,我們不討厭學習,但討厭教育


停課不停學,老師當主播,我們不討厭學習,但討厭教育


武漢疫情突然的爆發,打擾人們正常的生活節奏,本來這個時候孩子們在學校上學,現在全部都憋在家裡,為了不耽誤教育進度,讓孩子們有事情可做,最近推出了“停課不停學”的政策,硬生生把人民教師培養成十八線主播,而孩子們天天對著手機或者電腦,進行網課學習。

我能理解教育部發布這樣的政策,畢竟每個學期都要完成課時任務,中考和高考的考生更是壓力很大。

在這裡不討論這種教學模式好不好,是否是形式主義,這些我都沒資格去評價,我想把思路打開一點,從一個社會人的角度思考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教育。

高中生考入大學,覺得人生終於解放了,每天開始混日子上學,熬到大學畢業,找工作,也就是隨波逐流,如果說讀書的時候,會為了考試而看書,工作後看書的唯一可能性就是通俗小說,有很多人不願意呆在書房看一本經典書籍,或者繼續學習,除非是單位逼的,我們發自內心的討厭學習。

這些現象看似是沒有養成習慣,沒有培養閱讀能力,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出在教育上。


停課不停學,老師當主播,我們不討厭學習,但討厭教育


大家都會學習,只是不享受教育的過程

很多人討厭學習嗎?

不是,我們討厭的不是學習本身,而是討厭在學校受教育的過程。

紀錄片《零零後》導演張同道在2006年跟拍了幼兒園裡的18個孩子,2017年這部片上映,2019年,張同道拿出此前“特意雪藏”的兩個孩子,將他們的故事剪成同名電影《零零後》,兩個孩子其中一個叫柔柔。

柔柔在班級裡特別地扎眼,不願意順從其他孩子做遊戲,所以被孤立起來,但她很有藝術天賦,歌唱、畫畫都非常拿手,電影裡的歌都是柔柔唱的。

但在當下的教育下,柔柔每天愁眉苦臉,有做不完的作業,天天挨批,對柔柔來說數學就是地獄。


停課不停學,老師當主播,我們不討厭學習,但討厭教育


張同道在拍攝小學階段時,他說:“我非常痛心,哪兒出問題了?他們是壞孩子嗎?為什麼那麼光芒四射的孩子,現在就變成這樣?我想想,因為我們的評價標準就剩一條了,除了考試,一切都不算數。”

柔柔的父母為了保護孩子,沒有選擇走高考的路,而是讓她選擇出國讀書。但現在的她拿到十個大學的offer,最終選擇普渡大學,在美國排名前五十,她選擇教育學,將來去幫助更多的孩子。

你看,在中國,柔柔是老師眼裡的壞學生,是學渣,但出國後,她變成一個愛學習,並能考上不錯的學校。

這是因為柔柔的智商有問題嗎?是因為柔柔討厭學習嗎?

我想都不是,柔柔的智商沒有問題,也不討厭學習,她只是討厭以分數為標準的教育模式。

現在我們的教育模式是工業化模式,工業化的前提是把人變得更加統一,人失去了自我精神。

其次,工業化的要求是傳授給下一代基本技能,然後一代一代把這個產業傳遞下去。放在教育上,就是把這些技能變成一個章節一個章節,考核標準化。

人要成為聽話的機器,這是當下教育的前提。


停課不停學,老師當主播,我們不討厭學習,但討厭教育


02.成年人會討厭學習,是因為受到的教育是劇本式學習

我們都知道保持學習能力很重要,但道理都懂,就是討厭學,這是因為我們學習習慣是劇本式學習。

在《學習的升級》中作者把學習分為劇本模式和真人秀模式。

我們都看過電視劇,看多了就知道這劇情走向了,如果講大女主的戲,主角從一開始的資質平平,經過一番折騰,最終成為女王。

我們的學習模式跟影視作品拍攝相似。演員演一部電視劇,不是從頭到尾連貫地表演下來,而是一條一條地拍攝,最後再用各種鏡頭剪輯成一部電視劇,而演員只要按照劇本背臺詞,做出相應的肢體動作。

在學習模式上,學生就像演員一樣,按照教科書的安排,按部就班學習,如果學生的表現不符合劇本的要求,就 NG重來,分階段考試如同分段拍攝。

這也就能解釋,為啥很多人考完試就忘記,一提到要上學,要考試,腦子就疼。

許多年輕人拒絕接受教育,不是因為他們不想學習,而是因為傳統學校的教育儀式和慣例妨礙了他們的學習,有了陰影。

而好的教育不是老師給你套教材,要求你記住哪些內容,而是要像真人秀節目一樣,靠自己去挖掘,主演自己的節目。

在這一點上,孔子的教學模式就很符合真人秀模式。

根據《論語·先進篇》的記載,孔門有四科,包括德行、言語、政事和文學。每一科都有代表人物。德行科,就是道德模範,代表人物有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科,擅長溝通、演講,能說會道,可以當外交家,代表人物有宰我、子貢,其中子貢還很會做生意,被後世的商人尊為財神。政事科,善於處理行政事務,治國理政,代表人物有冉求、子路。文學科,這個文學不是我們今天理解的文學藝術的文學,而是指歷史文獻、檔案資料,在古代,查閱和運用歷史文獻是很重要的技能。文學科的代表人物有子游、子夏。

正是因為孔子挖掘每個人的特性,因材施教,每個學生都很有個性,各有所長。

真人秀模式就是隻給方向,每個人按照不同的路徑進行自由學習。

人類的學習能力很強,只是被當下的教育模式侷限了。


停課不停學,老師當主播,我們不討厭學習,但討厭教育


03.教育最大的失敗,人沒有學習的主動性

學習的動力是求知慾,有了求知慾才會有主動學,如果有一天,一個人失去了好奇心,也就喪失了學習的動力。

《翻轉式學習》中提到一個物理學家米特拉在印度貧民窟做過一個實驗,在一個洞裡放一臺能上網的電腦,安裝好後,就走人了。

貧民窟的小孩開始玩電腦。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在沒有任何人教的情況下,每個小孩幾乎瞬間就能獲得基本的電腦技能,能用鼠標指點、拖拉、刪除、複製,甚至瀏覽網頁,他們還自己發明稱呼,比如在電腦上顯示程序運行的沙漏,他們把它叫作“溼婆之鼓”。

可見,當一個人有了好奇心,就會想要探索,在玩中就學到了知識。

有一個朋友她很討厭數學,高考結束後,選擇的專業都要避開數學,為此她還特別說了一句:“終於不用再做數學題了。”

結果,有一次去她家做客,發現她居然在看數學題,旁邊還列著一些公式,我很驚訝地問她:“你不是討厭數學嗎?怎麼現在做數學題了?”

她說:“前段時間,我在網上看到一個老師教數學,講得很有意思,也能聽明白,我發現數學挺有意思的,也沒有這麼難,所以我現在買了一個習題冊,跟著老師學。”

從原來的討厭數學到現在不排斥聽數學課,看似很玄幻,其實是因為朋友心中有了一顆數學的種子。

我們都知道現在要終身學習,知識的迭代更新速度太快,但光喊口號沒有任何用處,如果一個人對學習本身沒有任何興趣,也沒有想學的慾望,無論終身學習有多麼重要,人都不會想要學習。

好的教育,每個人都是一個完整的人,每個人都找到自己想要學習的星星之火。

底層教育是把人培養工具,以找工作為目的;

中層教育是把人培養成工藝品,以提升個人價值為目的;

高層教育是把人培養成主人翁,以欣賞、選擇和改變周圍世界為目的。

也許社會需要一個人像工具一樣去競爭,去奮鬥,但唯獨你自己知道,自己作為個體何其珍貴,擁有自我感、獨立的靈魂是多麼重要。

長大後,我才終於明白:

學習不是為父母增光,也不是為了攀比上哪一所學校,嫁給哪個人,學習的唯一目的是自己要把它學會,自己認為探索這個世界很有意思,這才是學習的目的,也是想要受教育的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