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早提出病毒學說的名醫,竟死於不肯剪頭髮,令人感到惋惜

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夏日絕句》

文天祥在南宋覆滅之時,毅然拒絕忽必烈高官厚祿的勸降,留下一句"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引頸就戮,一片丹心照耀了史冊。而在明末清初,清軍入關之時,江南的一位名醫,正氣凜然,拒絕降清,不幸被清兵所害,他威武不屈的氣節同樣值得我們欽佩。

史上最早提出病毒學說的名醫,竟死於不肯剪頭髮,令人感到惋惜

1、 瘟疫來襲,醫者仁心


明末,崇禎帝15年,全國範圍之內爆發了一場傳染病。傳染病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爆發,一個人染上之後就一傳十,十傳百,受到感染的人呈現幾何倍數的增長。先後波及南方北方,山東,江蘇,浙江等省份,原本山清水秀,人民安居樂業的江南一帶,十室九空

親身經歷過這場傳染病的慘烈情況的他如是寫道:"一巷百餘家,無一家僅免,一門數十口,無一倖存者。"醫生們按照以往醫術上記載的方法治療傳染病,收效卻微乎其微。傳染疾病的流行,使得本來就風雨飄搖的明朝舉國上下都惶惶不安,各地人心浮動,政局動盪。關外有清軍虎視眈眈,國內農民起義呈現星火燎原之勢。

在瘟疫來臨之時,身為一名醫者的他盡顯高尚醫德和仁心本色。他長期走在治療瘟疫的第一線,夜以繼日地診治病人,爭分奪秒地與死神賽跑,拯救感染者的生命,為抗擊明末的這場疫情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史上最早提出病毒學說的名醫,竟死於不肯剪頭髮,令人感到惋惜

2、 撰寫《瘟疫論》

他結合自己的平生所學和親身抗擊江南一帶瘟疫的實踐經驗,撰寫了著名的《瘟疫論》。在《瘟疫論》中,他創造性提出了瘟疫的新見解。他認為這場溫病同以往的傷寒病並不相同,雖然症狀與傷寒病將其相似,但是病源卻大相徑庭。

以前的醫書上認為,瘟疫是由風、寒、暑、溼、燥、火這"六淫"引發的。也有少數人是時節的變化引起了瘟疫。他結合前人的經驗,創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理論,認為引起瘟疫的原因"夫瘟疫之所為病,非風非寒,非暑非溼,乃天地間別有一種異氣所感。"

他認為,"癘氣"才是導致傳染病發生的原因,首次提出將瘟疫同一般的傷寒病區分開來,提出傳染病病源和一般傷寒病源並非同一種病源。他的觀點經過後世醫學研究有著一定的科學依據,這顯然說明他在瘟疫方面的研究成就對中醫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瘟疫論》中,他總結了傳染病傳播的途徑,他認為傳染病主要是通過人的口鼻在入侵人體內裡,也就是呼吸道。他認為,瘟疫病原在人體的內部,不能用傳統意義上治療表面病症的方法來治療這種傳染病,而是要清楚的認識到瘟疫的表徵,再加以系統的治療。

史上最早提出病毒學說的名醫,竟死於不肯剪頭髮,令人感到惋惜


他認為,

得了瘟疫的人顯示出來的病症有九種,稱為"九傳":即"但表不裡、表而再表,但裡不表、裡而再裡、表裡分傳、表裡分傳再分傳、表勝於裡、裡勝於表、先表后里、先裡後表。"

以前的人們雖然認識到了溫病和瘟疫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病症嗎,卻缺乏對這兩者系統的異同區分和總結,他經過大量的實踐,找到了溫病和瘟疫這兩者之間的區別和聯繫。他認為溫病和瘟疫都是溫熱病的一種,溫病和瘟疫最大的區別就是,溫病不具有傳染性,而瘟疫具備較強的傳染性。他的觀點,使得後世的人們對於溫病和瘟疫有了更為系統詳盡的認識。

針對江南一帶肆虐的瘟疫,他經過多方研究,提出了治療瘟疫的方子"達原飲"。"達原飲"的藥材主要由檳榔、厚朴、草果、知母、芍藥、黃芩、甘草七種中藥材組成,檳榔、厚朴、草果用於驅除瘟疫的毒性,知母、芍藥用於滋補身體虧損的陰氣,黃芩用來清除熱毒,甘草則用於調和各種藥材的藥性。"達原飲"對治療瘟疫起到了卓越的貢獻,挽救了千千萬萬的感染瘟疫的人們的生命。

他初步建立了一個系統的關於瘟疫學說的理論基礎,為後世人們研究瘟疫提供了基礎的綱要,江南名醫葉天士也受他的理論啟發,針對瘟疫進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他就是明末的江南名醫吳有性。

史上最早提出病毒學說的名醫,竟死於不肯剪頭髮,令人感到惋惜

3、 堅貞愛國,拒不降清

在清軍入關之後,為了鞏固統治,頒佈了一條"剃髮令",要求人們將自己額前的頭髮剃掉,其餘的頭髮盤成一條大辮子。而古代的我們自古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損壞。"的思想觀念。剃髮令的頒佈,自然引起了全國各地人民的反抗。對此清政府進行了殘酷的鎮壓,實行

"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的殘酷高壓政策,凡是拒絕剃髮的人們幾乎無一例外都慘遭毒手。

史上最早提出病毒學說的名醫,竟死於不肯剪頭髮,令人感到惋惜

面對清政府的剃髮令,吳有性斷然選擇了拒絕,因此被送上了斷頭臺。可惜一代江南名醫吳有性,竟然因為拒絕剃髮而慘遭遇害,實在是中醫學術界的一大損失。

吳有性撰寫《瘟疫論》,提出"癘氣"才是瘟疫發生的原因,首次將瘟疫同一般的傷寒病區別開來,認為瘟疫和傷寒並非同一種病源引起。吳有性總結了傳染病傳播的途徑是呼吸道,找到了溫病和瘟疫這兩者之間的區別和聯繫,溫病不具有傳染性,而瘟疫具備較強的傳染性的結論。吳有性首創"達原飲"用甘草,檳榔等七味藥材治療瘟疫,遏制了瘟疫的大肆傳播。

面對清朝政府頒佈的"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剃髮令,吳有性堅貞不屈,斷然拒絕剃髮,儘管因此慘遭遇害,但是他一心愛國的正氣浩然長存!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吳有性身為醫者,妙手仁心,身為華夏兒女,傲骨錚錚,他的高尚品質,將永遠值得我們刻骨銘記。


史上最早提出病毒學說的名醫,竟死於不肯剪頭髮,令人感到惋惜

參考文獻:《瘟疫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