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疫情”背後的沉思(五、癥結:突破固化利益和思想的壁壘)

武漢疫情從1月23日武漢封城已經持續二十天了,二十天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可想而知的,這些影響是具有“蝴蝶效應”的,如果影響的是個別企業或家庭那具有致命性的打擊。

封城封的是防止疫情蔓延,同時也封住了流動性,封住經濟前進的車輪。

市場需要流動。企業的產品生產出來必須要進行流動交換,只有流動產品才能進行合理的分配,讓需要消費的人得到必須的物資,才能物盡其用,物品才能真正具有價值。

“武漢疫情”背後的沉思(五、癥結:突破固化利益和思想的壁壘)


人需要流動。人的流動如同人體內血液的養分,人的流動帶出去的是信息,是勞動。只有人的流動,才能創造財富,才能促進消費。旅遊、餐飲、文藝、物流等等都與人的流動參與才能創造價值。

貨幣需要流動。貨幣流動是市場經濟的興奮劑,貨幣流動的本質是人的消費。貨幣不參與市場流動貨幣就不具有貨幣真實的價值。比如,一個人擁有一萬億資產,它把資產變成紙幣放在家中,這一萬億紙幣就不具有任何價值。富人的錢如果是健康消費,應該是大力提倡的,它的益處是使貨幣產生再分配,從而促進再生產。

慈善是將富人多餘的貨幣進行再分配,用於流動,促進消費,促進社會進步和發展。舉個不是合適的例子,這樣更能說明貨幣流動的作用,古代富人的消費用於風流之事,就是給予底層女性性提供者了生存權,進行財富再分配。

“武漢疫情”背後的沉思(五、癥結:突破固化利益和思想的壁壘)


信息需要流動。手機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現代經濟的發展之迅速與通信的快捷是分不開的。信息是科技發展本源,信息的快捷流動使得勞動有的放矢,極大地減少生產的內耗和浪費。

思想需要流動。故步自封是制約時代發展的枷鎖。思想的流動是指人們對事物固有的規律運行進行信息交換,從而形成最貼近事實,最能促進社會進步的一種途徑。每一次社會進步的變革都和思想認識的推進緊密相關聯。

老子和孔子的思想左右中國農業文明的幾千年的發展史,哥白尼的思想打開了人類認識世界另一雙眼睛,美國總統托馬斯·傑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宣誓著美國走上了強大的階梯。

信息和思想合起來就是科技進步的推動力。牛頓的萬有引力是信息和思想共振的產物,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信息與思想共振的產物。

“武漢疫情”背後的沉思(五、癥結:突破固化利益和思想的壁壘)


一個國家和民族要想走向長盛不衰,必須要使前沿的時代信息和符合未來發展的思想有機結合。信息和思想的流動是社會前進的兩大法寶,缺一不可。

能夠長期伴隨人類存在的只有兩種事物,一是能夠促使人類社會穩定和具有指引人類社會發展的偉大思想,二是能夠解決人類安全生存和良好生活環境的科學技術。

通過武漢疫情我們可以看到有兩個固化的壁壘需要打破,一個是利益集團固化的潛規則。二是人民需要合理發表對事物真實認知的獨立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