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疫情·望城動態】乾貨來了!望城區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相關行業防控指南(二)

學校篇

為加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導各級各類學校和托幼機構開展預防性衛生防護措施,嚴防疫情發生和擴散,特制定本指南。

一、適用範圍

本指南適用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疫期間,中小學、中職學校、托幼機構等場所的衛生防護及師生人員防護。

二、工作目標

按照“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原則,切實做好學校和托幼機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對工作,精準預防和有效控制疫情,保護師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防控要求

(一)開學前防控準備

1.建立工作機制。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和專門工作班子,全面負責學校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督查督辦。制定和完善防控工作的“兩案八制”:開學準備工作方案、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傳染病疫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報告制度,學生晨午晚檢制度,因病缺勤登記、病因追蹤報告制度,復課證明查驗制度,學生健康管理制度,環境衛生檢查通報制度,傳染病防控的健康教育制度,通風換氣、消毒制度。明確學校疫情報告人,及時向有關單位報送信息。

2.做好人員排查。建立教職員工和學生假期行蹤和健康監測機制。全覆蓋、無遺漏、精準摸清重點人群底數並建檔。摸清來自疫情防控重點地區的教職員工、學生數量及其所在年級、班級的分佈,從返回望城當日起滿14日可解除居家觀察。督促其他師生關注自身健康狀況。根據排查結果,制定師生分期分批返校方案。

3.儲備防疫物資。開學前要足額準備口罩、紅外線測溫儀、75%酒精、84消毒液、快速手消毒液、0.5%過氧乙酸、噴霧器等防控物資。

4.全面清洗消毒。開展環境清潔整治行動,徹底消除衛生死角和蚊蟲滋生地。對地面、牆壁等物體表面和物品進行預防性消毒。做好食堂、飲用水的安全監管。

5.完善相關設施。設置充足的洗手水龍頭,配備足夠的洗手液。設置相對獨立的健康觀察和管理的場所,用於安置晨午檢出現發熱等情況的學生。設置廢棄口罩集中收集點。

(二)開學後防控措施

1.測體溫。每日對教職員工和學生進行晨午檢、因病缺勤登記與報告、復課證明等日常防控工作。不允許帶病上學或上班。因病缺課(勤)人員應由校醫根據醫院返校證明和隔離期限確認後,方可返校。校醫和保健老師應做好個人防護,預防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相關廢棄物進行有效消毒處理。上校車前駕駛員、照管員和學生要進行體溫測量,額溫大於37℃(複查腋溫大於37.3℃)禁止上車。

2.戴口罩。所有進入校園的師生都必須佩戴口罩。

3.勤洗手。師生在餐前便後或接觸可疑物後,應及時洗手並用消毒液進行消毒,避免用手直接揉眼。

4.常通風。保持各類教學和生活場所的通風換氣清潔,每天通風 2-3 次,每次至少30分鐘。開空調時需關閉迴風。

5.多消毒。全面做好校園環境的整潔乾淨,對物體表面和室內空氣等定期進行消毒。有校車的學校(幼兒園)每天早晚發車前要對校車進行消毒。

6.控外來。加強外來人員管理,查驗身份證、來源地、所在單位、接觸疫區人員等情況,逐個測量體溫、要求佩戴口罩,做好記錄,建立臺賬。外來車輛嚴禁入內。

7.分用餐。對師生進行分餐或分時就餐制,安排專人引導秩序。用餐時統一朝向,不準交談。加強對餐具的消毒及管理,加強食堂從業人員的管理。

8.嚴採購。食堂進貨嚴格落實索證索票,不得使用來源不明的家禽家畜。嚴禁採購食用野生動物。

9.多運動。鼓勵教職員工和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保證正常作息,增強體質。

10.少聚集。疫情形勢穩定前,不舉辦開學典禮、教師大會、升旗儀式、課間操等聚集性的活動。

11.管好住。寄宿制學校每日安排專人對住宿生進行體溫等健康狀況監測。

12.重宣傳。通過新媒體、微信、短信、網絡課程等形式,對師生和家長進行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知識宣傳教育。動員師生積極配合學校各項防控措施,提高師生自覺防控的意識和能力。

(三)疫情處置程序

1.發現有師生出現發熱(額溫大於37℃,複查腋溫大於37.3℃)、乏力、乾咳及胸悶等症狀,及時將人員隔離,並及時向學校所在地街鎮、村(社區)及區教育局報告,由街鎮、村(社區)第一時間安排就診。

2.經醫療機構確認為疑似或確診病例後,要配合區疾控部門做好流行病學調查,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執行。


公共交通篇

為加強公共交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導司乘人員開展預防性衛生防護措施,嚴防疫情發生和擴散,特制定本指南。

一、適用範圍

本指南適用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疫期間,公交企業正常運行的公交車、的士等公共交通工具及司乘人員。

二、工作目標

按照“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原則,切實做好司乘人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精準預防和有效控制疫情,保護司乘人員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防控要求

(一)運營前防控準備

1.建立工作機制。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和專門工作班子,設立單獨隔離用房,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應急預案,完善員工崗前檢查、因病缺勤登記追蹤、通風消毒等制度。

2.做好人員排查。詳細登記每名返崗工人的健康狀況、與疫源地(人員)接觸等情況,對有湖北省旅居史返崗的工人,由公交企業登記並隨訪其健康情況,自有住房的應居家隔離,住集體宿舍的應由單位安排臨時單間宿舍隔離,觀察期限14天,每天2次測試體溫並密切關注其身體狀況。

3.儲備防疫物資。公交企業要足額儲備口罩、紅外線測溫儀、75%酒精、84消毒液、快速手消毒液、0.5%過氧乙酸、噴霧器等防控物資。

4.全面清洗消毒。對交通車輛、站房、辦公場所、首末站點等公共場所進行清潔和消毒。

5.完善相關設施。在汽車站場、辦公場所等增設洗手設施,配置洗手液。在公交車輛末排設立應急區域,當出現疑似或確診病例時,可在該區域進行暫時隔離。在公交首末站設置廢棄口罩集中收集點。

(二)運營中防控措施

1.測體溫。對所有工作人員及司機上崗前、下班後進行體溫檢測並做好登記。

2.戴口罩。所有乘客及司機需佩戴口罩,未佩戴口罩的乘客禁止上車。

3.勤洗手。司機及工作人員在出入汽車站場、辦公場所、宿舍、餐前便後、接觸可疑物後,應及時洗手,避免用手直接揉眼。

4.常通風。車輛在行駛過程禁止開啟空調,確保部分車窗處於開啟狀態,低速行駛,保持空氣流通。

5.多消毒。應保持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環境整潔衛生,落實“一車一卡”消毒制度,公共交通工具每趟運行結束後對內部物體表面(如車身內壁、司機方向盤、車內扶手、座椅等)進行保潔消毒。出現乘客嘔吐時,應及時清除嘔吐物,迅速進行消毒處理。

6.分用餐。對司機及工作員工實行分餐或分時就餐制,安排專人引導秩序,嚴格控制就餐人數。集體用餐時,統一朝向,間隔大餘1米,不準交談。加強對餐具的消毒、管理及食堂從業人員的健康管理。

7.保距離。乘客在候車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相互之間儘量保持一定距離。

8.重宣傳。積極開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預防相關知識培訓和宣傳教育,在汽車站場、候車點設置健康教育宣傳欄,積極倡導講衛生、除陋習等健康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三)疫情處置程序

1.發現司機及工作人員出現發熱(額溫大於37℃,複查腋溫大於37.3℃)、乏力、乾咳及胸悶等症狀,及時將人員進行隔離,並向公司所在地街鎮、村(社區)及區交通運輸局報告,由街鎮、村(社區)第一時間安排就診。車輛運行途中,乘客出現疑似症狀,立即停車,由司機第一時間向所在的街鎮、村(社區)報告,由街鎮、村(社區)第一時間安排就診。

2.經醫療機構確認為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後,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執行。


公共場所篇

為加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導公共場所開展預防性衛生防護措施,嚴防疫情發生和擴散,特制定本指南。

一、適用範圍

本指南適用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疫期間,正常開業的賓館酒店、商場超市、專業市場、影院、游泳館、博物館、辦公樓等人群經常聚集活動的公共場所和工作場所。

二、工作目標

按照“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原則,切實做好公共場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精準預防和有效控制疫情,全力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防控要求

(一)開業前防控準備

1.建立工作機制。各公共場所經營單位要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和專門工作班子,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應急預案,完善員工崗前檢查、因病缺勤登記追蹤、通風消毒等制度。設立一個相對獨立的隔離點。

2.做好人員排查。各公共場所經營單位的員工應實行分次分批到崗,先安排市內或疫情輕微地區的員工返工。詳細登記每名從業人員的健康狀況、與疫源地(人員)接觸等情況,對有湖北省旅居史返崗的從業人員,由各公共場所經營單位登記並隨訪其健康情況,督促其休業居家隔離,觀察期限14天,每天2次測試體溫並密切關注其身體狀況。對發現有發熱、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狀者,應及時向所屬街鎮和行業主管單位報備。

3.儲備防疫物資。各公共場所經營單位在開業前要做好口罩、紅外線測溫儀、75%酒精、84消毒液、快速手消毒液、0.5%過氧乙酸、噴霧器等物資的儲備工作。

4.全面清洗消毒。各公共場所經營單位要提前對經營場所、設施、設備進行清洗和消毒,並進行安全檢查。

5.完善相關設施。在公共場所入口處、衛生間等增設洗手設施,放置洗手液、消毒液,設置廢棄口罩集中收集點。

(二)開業後防控措施

1.測體溫。各公共場所應在所有入口處設置健康觀察點,必須對進入場所內人員進行體溫測量等健康監測和登記工作。對額溫高於37℃(複查腋溫大於37.3℃)的人員禁止進入。場所內從業人員應確保自身健康狀況良好。

2.戴口罩。進入公共場所內人員必須佩戴口罩。

3.勤洗手。出入公共場所人員應及時洗手並用消毒液進行消毒,避免用手直接揉眼。

4.多消毒。各公共場所要保持環境整潔衛生,每天定期消毒,並做好清潔消毒記錄。對高頻接觸的物體表面(如電梯間、按鈕、扶手、門把手等),可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劑進行噴酒或擦拭,也可採用消毒溼巾進行擦拭。當出現人員嘔吐時,應當立即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加足量消毒劑(如含氯消毒劑)或有效的消毒幹巾對嘔吐物進行覆蓋消毒,清除嘔吐物後,再使用含氯消毒劑進行物體表面消毒處理。加強餐(飲)具的消毒,餐(飲)具去殘渣、清洗後,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分鐘、餐具消毒櫃消毒;或採用有效氯含量為250mg/L溶液,浸泡消毒30分鐘,消毒後應將殘留消毒劑衝淨。保持衣服、被褥、座椅套等紡織物清潔,可定期洗滌、消毒處理。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鐘,或先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鐘,然後常規清洗。衛生潔具可用有效氯含量為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浸泡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鐘後,清水沖洗乾淨,晾乾待用。

5.常通風。各公共場所內應當加強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可採用自然通風或機械通風。使用中央空調的單位,無空氣消毒設施一律停止使用,使用單體空調的,關閉迴風裝置,採用全新風,加強對空調濾網和出風口的清洗消毒。

6.保整潔。各公共場所要加強垃圾的分類管理,及時收集並清運,加強垃圾桶等垃圾盛裝容器的清潔,定期對其進行消毒處理。

7.重宣傳。在各公共場所內顯著區域,採用視頻滾動播放或張貼宣傳畫、設置宣傳欄等方式開展防控健康宣教。

(三)疫情處置程序

1.發現公共場所內從業員工和其他人員出現發熱(額溫大於37℃,複查腋溫大於37.3℃)、乏力、乾咳及胸悶等症狀,及時將人員進行隔離,報告所屬街鎮、社區、行業主管部門及屬地醫療機構,安排車輛就近送至定點發熱門診就診,並協助開展相關調查處置工作。

2.經醫療機構確認為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後,按規定對公共場所採取管控措施,具體由當地人民政府根據疫情範圍、發展趨勢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