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與高塔》(一)弗格森基於網絡和歷史的新價值觀

關於作者

本書作者是當今全球最有影響的歷史學家尼爾·弗格森,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傑出訪問教授,曾在劍橋大學、牛津大學、紐約大學、哈佛大學任教。著有《貨幣崛起》、《文明》、《帝國》、《基辛格》傳等多本全球暢銷書,被美國《時代》週刊評為“影響世界的100人”之一。

關於本書

《廣場與高塔》是著名歷史學家弗格森的最新鉅作。作者用“廣場”和“高塔”分別指代人類社會的兩種組織形式:分散的網絡和集中的等級結構。本書開創性地提出了基於網絡和等級的新歷史觀,從網絡的視角重新闡釋人類歷史。

核心內容

人類歷史的一開始就存在社會網絡。分散的網絡和集中的等級結構,是人類的兩種組織形式;它們相互競爭、此消彼長,共同塑造了人類社會的歷史。人類社會分為兩種時代:一個是被等級結構主宰的時期,佔據了人類歷史的大部分時間;一個是充滿活力、因技術變革而產生的網絡時代。作者從網絡的視角出發,對人類社會的重大歷史進程和重要人物進行了重新闡釋,對當下的網絡社會提出了深刻批判。

《廣場與高塔》(一)弗格森基於網絡和歷史的新價值觀

前言

你好,下面為你解讀的書叫《廣場與高塔》,作者是當今全球最有影響的歷史學家尼爾.弗格森。弗格森這個名字你應該不陌生。他是一個“學術明星”,非常的高產。他寫的《貨幣崛起》、《文明》、《帝國》,還有《基辛格》傳,這些書幾乎每一本都是全球暢銷書,很多還被拍成了紀錄片。

他為什麼這麼受追捧呢?因為弗格森關注的主題非常地吸引眼球。他畢生的研究都是圍繞兩個詞展開的,一個是權力,一個是財富。

我們都知道,工業革命以後,英國是全球權力和財富的中心。弗格森作為蘇格蘭人,早期就以研究大英帝國史、全球金融史,以及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歷史而成名。

後來,弗格森又移居到了美國,因為美國是繼英國之後的全球權力和財富的中心。他在美國,先是在紐約大學、哈佛大學任教,然後又去了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寫了一系列關於美國的著作。

有意思的是,就在前幾年,弗格森又以傑出訪問教授的身份,成為了我在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的同事。他為什麼開始對中國感興趣了呢?因為他關注到一個新的權力和財富中心正在崛起,那就是中國。

早在2007年,弗格森就發明了一個詞,叫“中美國”(Chimerica),形容中美兩個大國之間相互依存、又相互競爭的關係。他說,中美兩國就像婚姻中的搭檔,一個喜歡儲蓄,另一個拼命花錢;一個擅長製造業,另一個專注服務業;一個負責出口,另一個負責進口。二國的差異正好形成互補。

這部《廣場與高塔》是弗格森的第15部著作。核心內容就是書名裡的兩個詞“廣場”和“高塔”。什麼意思呢?它分別指的是兩種人類的組織形式。

廣場代表網絡,是分散的組織。它發生在一個公共空間裡,每天上演著各種各樣非正式的互動。高塔代表等級結構,也就是世俗的權力。它非常的集中,屹立在廣場之上,投下一條長長的陰影。

《廣場與高塔》(一)弗格森基於網絡和歷史的新價值觀

曼妮亞塔樓下的坎波廣場,意大利錫耶納

借用這個比喻,弗格森想說的是,自人類文明開始,就存在著這兩種組織形式。人們的生活,一部分是在網絡中完成的,一部分要遵循等級結構。這兩者的互動和競爭,塑造了我們所看到的歷史。

我在得到App開了一門課程叫《社會網絡20講》,講網絡構成我們身邊的萬事萬物。朋友是一張網,公司是一張網,城市是一張網,社會也是一張網。而弗格森寫《廣場與高塔》這本書的雄心,就是想告訴我們,不要低估了網絡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的重要性。

接下來,我就分三個部分來為你解讀這本書。第一部分,我們從核心概念入手,來看看弗格森提出的基於網絡和等級的新歷史觀;第二部分,我們來看看弗格森的這種歷史敘述方式,給硅谷精英,還有其他歷史學家造成了什麼樣的衝擊;第三部分,我挑選了書中最精彩的三個片段,來讓你感受下弗格森是怎樣運用網絡的視角和方法,得出新的歷史洞見的。

第一部分

我們先來看弗格森基於網絡和等級的新歷史觀。

“等級”這個詞起源於古希臘,hierarchia,字面意思就是“大祭司的統治”。它最初用來描述天堂裡天使的級別,天使也分三六九等。後來,這個詞被運用到政治領域,形容人類組織的等級結構。我們俗話講“官大一級壓死人”,就是一種等級現象。

“網絡”這個詞,最早指的是絲線做成的編織物,比如漁網。到了17、18世紀,科學家開始用網絡來描述蜘蛛網,還有人體的血液循環系統。到了19世紀,“網絡”這個詞才開始流行,被人們賦予了豐富的含義:地理學家用它表示水路,工程師用它描繪鐵路,作家用它來概括人物關係。

如果我們用Google檢索英文出版物會發現,“網絡”這個詞在古代出現的頻率是很低的,當時人們看待世界的眼光是等級結構。一直到了1880年左右,“網絡”這個詞在出版物中出現的頻率才超過了“等級”。這說明人們越來越習慣於用網絡的視角來看世界了。

在《廣場和高塔》這本書裡,弗格森特別強調說,等級結構也是一種特殊的網絡。一個理想化的等級網絡就像樹根,頂端有一個節點,越往下節點越多。但是,節點和節點之間沒有橫向連接。大家只有通過上一級節點,才能和其它節點產生聯繫。

《廣場與高塔》(一)弗格森基於網絡和歷史的新價值觀

舉個例子,改革開放以前實行計劃經濟,採用的就是等級結構的思路。整個經濟像一個超級大公司,造什麼產品,提供什麼服務,都由計劃部門決定。這樣看起來有利於統一安排,指令貫徹高效。但用過布票、糧票,逛過供銷社、國營商店的人都知道,計劃經濟運轉的結果是連老百姓的基本需求都滿足不了。而市場經濟呢,是由一個個生產商、消費者形成的網絡。看起來沒有規劃、雜亂無章,但是能調動起大家的自主性和能動性,達到亂中有序,提高人們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效果。從市場經濟到市場經濟的改革,就是把經濟的組織方式從等級結構切換到了網絡結構。

弗格森的《廣場和高塔》這本書也一樣,他是從網絡和等級結構的相互作用和交替更迭,來重新書寫人類的歷史。

這本書的格局非常地大。它按照時間順序,從網絡的角度,對人類社會從古到今的歷史整個重寫了一遍。從人類早期部落到羅馬帝國,從大航海到新教改革,從啟蒙運動、科學革命,到大英帝國、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從兩次世界大戰、冷戰、蘇聯解體,再到歐盟成立、2008年金融危機,英國脫歐、特朗普上臺,等等等等。登場的主角令人眼花繚亂,有美第奇家族、羅斯柴爾德家族,還有伏爾泰、基辛格,甚至還有基地組織,有臉書和推特。

弗格森說,人類社會分為兩種時代:一個是被等級結構主宰的時期,佔據了人類歷史的大部分時間;一個是充滿活力、因技術變革而產生的網絡時代。

而縱觀人類歷史,又出現過兩個具有革命性意義的網絡化時代。第一個網絡化時代,在15世紀印刷術傳入歐洲之後,一直持續到18世紀末。第二個網絡化時代,就是我們現在,從20世紀70年代互聯網出現一直到今天。

弗格森說,在這兩個“網絡化時代”之間,也就是18世紀90年代到20世紀60年代的這170年,出現了一個相反的趨勢:等級結構重新確立了控制權,並且摧毀或者說收編了網絡。所以,20世紀中葉,等級結構組織的權力達到頂峰。直到互聯網的出現,才打破了這個局面。

歷史就是社會網絡和等級結構此消彼長的過程。當等級結構無法自我改革的時候,就會有網絡不斷地去瓦解它。與此同時,當網絡陷入無政府狀態的時侯,等級結構也有可能恢復運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