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讓我們清醒還是迷茫?

老兵東雷


贊題主,能夠提出這樣的問題,說明你離發道心不遠了。

哲學只會讓人更迷茫。

為什麼?

因為在沒有開悟之前,所有的學問、學者、導師、哲學家,都是在“以盲導盲”。

不是嗎?

他們自己對宇宙、人生的真相瞭解嗎?不瞭解。

他們只是依靠那顆“聰明”的腦袋,發明出了一套比較完善的邏輯體系而已!

假如你選擇一種哲學體系作為信仰,很好,這裡的哲學充當了宗教的作用,你也別管這套體系是怎麼來的,反正它征服了你,你信了,就這麼簡單。在這種情況下,你將不再迷茫。這也是不錯的。

然而,如果你始終以平視的角度來看這些哲學理論,你放心,你絕對會越看越糊塗。

因為,說到底,那不過是些肉眼凡夫以其受限的感官、心智對這個世界作出的一套“詮釋”而已!一人說一個樣,你聽誰的?


作為一箇中國人,假如你有鑽研哲學的時間,不妨去鑽研一下《道德經》或者《楞嚴經》,我敢保證,你的收穫將是鑽研哲學的百倍、千倍、萬倍。

<strong>


國學啟蒙關老師


真正的哲學,不但認人警醒,而且給人指點迷津、指明方向;只有偽哲學才使人迷茫、困擾、疑惑不解。

通俗地說,哲學是人的智慧的反映,是指對事物的認識的概括和總結。

真正的哲學,直指事物的本質,掌握了事物的發展規律,並且根據其發展規律提出了當前的任務和要求,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指明瞭前進的正確方向。

“百年大計,教育為先”,就是我們對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歷史發展的概括和總結,而提出的立國、強國大計。

都育,不但使人掌握豐富的文化知識,提高智慧,而且更能讓人明辨是非,明白個人與國家和民族的相互依存關係。

中華民族歷經災難重重,時至今日,之所以不但屹立不倒,而且更加興旺發達,就是因為“教育為先”的結果。

因為教育,讓人們明白了個人與國家和民族的密切關係,沒有民族和國家就沒有個人的前途,所以古往今來湧現了無數的革命先烈,為了民族的解放,為了民族的生存,為了民族的前途和發展,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一代一代的前赴後繼,這就是哲學教育的力量。

1938年發表的毛澤東同志的《論持久戰》,就是充滿了哲學思想的經典之作,堪稱完美。

《論持久戰》,不僅精闢地分析了抗日戰爭的整體形勢,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概括和總結,而且提出了動員全民抗日的任務和要求,更是為奪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指明瞭方向。

事實證明,真正的哲學有著巨大的的作用和偉大的力量。《論持久戰》與抗日戰爭的過程和結果基本一致,就是最好最有力的例子。

當然,類似這樣的事例,古往今來,比比皆是,勝不勝數。

真正的哲學,不但能點醒人生,使人明確方向,而且還能推動並加快人類社會的進步,使國家與民族更加興盛。








東方之光8628


什麼是哲學?關於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以及人們思維的概括和總結。哲學也是世界觀的學問。也有的把哲學形容為科學之科學。由此可見,哲學並不神秘,它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大家都知道,人生哲學,哲學人生,生活的哲學,哲學的生活。哲學讓人們清醒的認識了人生的意義,哲學幫助人們確立了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金錢觀,勞動觀,婚姻觀等等方向和路線問題,因為懂得哲學的人,對任何問題都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學會按照唯物辯證法看問題,就是全面地,客觀地,辯證的,運動的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問題理順了,人們就不會迷茫,凡是迷茫的人,就是用唯心主義形而上學的觀點看問題,孤立的,靜止的,機械的,片面的看問題。對任何問題就會停留在僵化的階段。簡單的說,哲學也是簡單易懂的明白學,就是以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理論聯繫實際的思想路線。


慈音1


哲學讓你思考,思考是迷茫和清醒反覆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認知提升了。

哲學是智慧大廈頂端的皇冠,其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根據所處階段的科學文化水平(不同的磚頭),會出現不同的哲學內容和形態。我們的科學文化水平目前是遞進的。

在學習哲學之前,推薦先學好歷史、生物、物理、物理、化學,因為這是理論基礎。

推薦你認真學習馬哲,因為至今,人類哲學思想無出其右。

把政治因素刨除了,我認為換一個國家推崇哲學還是會選馬哲。你學習馬哲可以不學習政治觀點,只學習它的辯證法。

哲學不提供現成真理。所以關於到底誰究竟是正確的這一個觀點,你可以看作誰都給出了答案,也僅僅是對他自身而言的答案。

中國青年似乎對馬哲有些天然的排斥,其實我覺得沒必要。馬哲是眾多哲學中為數不多的使人樂觀的哲學,尼采的也是。哲學的學習是一個破而後立的過程,迷茫和清醒兩者都不是人生的最終階段,兩種狀態必將往復的出現在我們思考問題的過程中。

你是幸運的,關於你思考的問題。很多哲學家都給出了他們的解答,當然也有的理論被後來的哲學家所反對。對或錯的追問是不可避免卻難獲得解答的,不要抱著這種態度來接觸哲學。各種哲學理論更像是給你的人生提供了各式各樣的過法,我們翻閱學習,但首先得是“我”。

懷著崇敬的心去讀哲學著作是沒有必要的,抱著批判的眼光去閱讀,才是常在河邊走並且不溼鞋的正解。

東方哲學講究個人頓悟、精進,而西方哲學講究探討、論證,這是兩者最根本的區別,這也是為什麼近百年西方在科技上領先我們這麼多的原因之一吧。《哲學的故事》從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一直講到了近代的卡爾-波普爾。從哲學的起源,與科學的淵源,流派之爭,與宗教的衝突,對社會的影響,都有所涉獵。這本書作為一本哲學的入門書籍,寫的非常生動有趣,不是像大多數哲學著作那樣晦澀難懂,非常適合普通人閱讀。


學海xh1966


任何的學說都是清醒的!迷茫是你自己造就的!別不會游泳去嫌溪闊……😇😇😇


回春堂八卦神算


哲學是時代的清醒劑!再進絆腳石固有思維!物未到道前有侷限性!是時代清醒進步迷湯!(題: 有進步有侷限)


永動機一


哲學讓我們清醒,生活中處處有哲學。窮與富,好與壞,得與失,成功與失敗,進攻與防守等等都是哲學。

毛主席的《矛盾論》《實踐論》《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論十大關係》等等都是著名的哲學著作。

哲學讓我們清醒了。昨天我相棋裡有哲學,踢足球同樣有哲學。希男足隊員好好學習哲學!


常流水4


回答這個問題得先弄清楚啥是哲學。所謂的哲學是關於世界觀的學問。它是眾多科技知識之母,也稱科學之科學,眾多支流的科學的總源頭就是哲學。

當各個領域或交叉領域的科學文化知識溯源而上,最終都是指向唯一的源頭就是哲學。

那麼哲學,到底讓我們清醒還是迷茫了呢?我說是"一半清醒一半醉"。就是說有些問題清醒了,有些還是迷茫。有些早已清醒後來又迷茫了。哲學就是在迷茫中尋找清醒,在淸醒中又發現了新的迷茫中不斷向前發展的。

例如關於到底是物質與意識誰是第一性問題的爭論。就是是物質決定意識還是意識決定物質的問題,似乎早有定論了。大家也似乎清醒明白了。可是由於量子科學的發展,特別是約翰.惠勒著名的"電子雙縫延遲實驗",科學家和我們一樣又迷茫了。至今仍未能搞清。這就需要哲學在原來的"清醒"中去破譯新的迷茫,從而走向新的"清醒"。


天道若龍


正確有效地學習哲學可以讓我們清醒。

一,哲學是對全部人類文明成果和現實生活的全面反思和系統概括,是一個時代精神的高度的縮寫。不學哲學是人生的一大缺憾。

二,各種不同的哲學派別和哲學家代表了不同“視界”的觀察分析結果,我們都可以借鑑,豐富和加深我們的思維。但實踐證明馬哲是主旋律,應首先掌握。三,值得注意的是學哲學的目的是提高我們的智慧,助成我們正確三觀和方法論的水平。使我們更能得到文化自信,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覺呈


這個世界不是我們構造的,我們只是參與者,所以認知不夠充分,迷茫是正常的。

學習了之後也許會明白一些,也許會增加新的未知,增加新的迷茫,這也是正常的。

別過度糾結這些無聊的問題,這些問題未必有正確答案,甚至以我們參與者的地位,永遠也不可能知道所有的正確答案。

我們不能為了哲學而哲學。哲學是我們認知的前沿,它的意義在於正確引領我們的思考,從這個角度看,越是有具體方向的哲學,就越是價值較低,因為我們的認知發展並不是只有一個方向。

西哲總體來說都水平較低,包括馬哲也是如此,它們多數都糾結於較小的範圍,缺乏總體的眼光。

你才高中,對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的認知還非常片面非常局部,這個時候你應該做的是多學習,多接觸社會,最好不要著急接觸這些亂七八糟的思想,萬一被某一個理論影響太深,可能會導致你先入為主,再能學到從總體上把握就很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