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春來盡綻放 詳述疫情下的湖北汽車工業

曾經,提及湖北,多會想到文人墨客筆下充滿仙姿的黃鶴樓,想到滾滾東逝的長江,想到充滿豪情的三國傳奇,想到餘香繞鼻的武漢熱乾麵……

而今,話及這個鍾敏毓秀的荊楚之地,更多談到的是疫情的防控、是戰疫的決心和勇氣,是匯聚大愛的擔當和責任。我們堅信這場抗疫行動終會取得勝利,然因疫情影響,當地的工業、經濟、居民消費不可避免會受到一定衝擊。據統計,汽車工業總資產貢獻率約佔湖北省工業總資產比重的15%,突發疫情下,當地汽車產業將受到怎樣的影響?汽車產業鏈上的相關企業在疫情影響下又處於怎樣的境地?近期,蓋世汽車經過多方採訪梳理,為您詳述如下。


待春來盡綻放 詳述疫情下的湖北汽車工業


湖北省汽車工業發展概況及佈局

作為華中地區重要的汽車工業基地,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底,湖北省汽車製造業規模以上企業1482家,汽車產業主營業務收入6663億元人民幣,汽車產量241.93萬輛,佔當年國內汽車總產量的比重約8.70%,可謂是名副其實的汽車大省。

縱觀湖北省內,武漢市、隨州市、黃岡市、黃石市、襄陽市、宜昌市、十堰市等均是重要的汽車製造基地。據瞭解,目前湖北省正在打造“一廊一江”汽車產業版圖,“一廊”指的是從武漢-隨州-襄陽-十堰的千里汽車走廊,“一江”則指從黃石-荊州-宜昌的汽車產業帶。


待春來盡綻放 詳述疫情下的湖北汽車工業


武漢作為湖北汽車工業的核心地帶,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當地汽車產業整體產能300萬輛,產值3200億,目前共擁有汽車相關企業500多家 。四大汽車集團之一的東風集團總部及旗下東風本田、神龍汽車、東風乘用車、東風雷諾等諸多公司及相關工廠在此形成強大整車產業集群。此外,上汽通用、比亞迪、吉利汽車亦均有工廠在此佈局。另有4家客車企業、31家專用車企業在此設司建廠。不僅如此,雄厚的汽車產業基礎亦吸引了諸多國際頂尖零部件企業的入駐,當中包括博世、電裝、李爾、法雷奧、康明斯、佛吉亞等,據瞭解,僅沌口開發區有外資背景的零部件企業已接近100家,形成了汽車零部件“國際村”。

十堰作為中國第二汽車製造廠(後更名為“東風汽車公司”)的誕生地,在汽車工業史上久負盛名。後雖東風集團搬遷至武漢,但留下的商用車業務及產業集群帶動該市成為目前國內知名的商用車之都,分佈有東風商用車、東風小康、東風專用汽車、湖北三環汽車、湖北大運汽車等公司。而鄰近十堰的襄陽市亦借“東風”之勢獲得快速發展,目前該市從事汽車及零部件生產製造的企業達到5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88家,過億元企業200多家,過100億元的企業有4家。

宜昌、黃岡、黃石(含大冶市)、隨州這四個城市近年在汽車領域的招商力度亦逐步加大,如年產20萬輛的廣汽乘用車宜昌工廠於2019年已竣工,位於黃岡市的投資約202億元的湖北星暉新能源智能汽車生產基地也於今年年初竣工。

荊州作為省內僅次於武漢的汽車零部件基地,共有包括恆隆集團在內的200多家零部件企業分佈於此。

作為疫情高發區,如此密集的汽車產業鏈分佈勢必會受到不小衝擊,而各企業的正常生產和運營亦或多或少會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到整體的車市走勢。

疫情影響下的企業現狀

目前來看,此次疫情對湖北汽車相關企業的影響主要呈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企業復工難,生產、研發等受限

按照湖北省政府官方通知,企業正式上班時間為2月14日。不過,因疫情管控,能否正常開工以及開工後多久能恢復正常生產運營成為各企業目前較為焦慮的問題。

據瞭解,為防止疫情進一步擴散,湖北各個地市鄉鎮甚至於居民小區對於人員出入均進行了嚴格管控,這對於當地人員正常復工帶來一定困難。 “現在不少高速封了,私家車無法上路,儘管在省內工作卻因沒提前規劃好,乾著急沒辦法,只能先在家辦公!”一位身居黃岡的朋友無奈的講到。而另一位武漢地區的汽車行業工作者亦表示,“公共交通停擺,小區出入管控非常嚴格,部分私家車不允許上路,現在很擔心14日無法正常上班。”

而對於外來返工人員,湖北當地亦發佈相關通知表示:到達工作所在地後,需進行14天隔離,無感染後方可返工。這也意味著外來人員即使在14日前返回,也無法準時到崗。


待春來盡綻放 詳述疫情下的湖北汽車工業


復工難造成的直接問題就是,生產無法按照正常情況下運轉,產能受到一定影響。而對於整個供應鏈而言,因上游原材料及零部件無法正常供應加上物流管控,下游生產商或會出現一定脫節。而部分企業還會因交付延誤承擔賠償責任。

除了生產外,企業研發在此次疫情中亦受到一定影響。東風汽車新能源領域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蓋世汽車採訪時表示,其所在團隊人員1/3在武漢,1/3在湖北,還有1/3在外地,很難保障開工時間人員全部到位。“受疫情影響,至少2月底前人員在心理、行為、工作效率上會很難恢復到春節以前的水平。不過,我們也已經開始去量化疫情帶來的相關風險,如在外地的一些測試項目,準備委託相關供應商幫忙實施。”該負責人表示。此外,東風下屬一合資公司智能網聯研發負責人亦表示,研發團隊中有不少外方同事因疫情無法返回,儘量想辦法加強線上交流溝通。

綜合來看,受疫情影響,諸多企業在生產運營上至少2月份很難恢復如常。為此,不少企業臨時擬定特殊時期溝通機制,號召員工以居家遠程辦公的形式開展相關工作,以保障公司有序運營。

● 龍頭企業承壓

眾所周知,在整個湖北汽車工業中,東風汽車集團可謂舉足輕重。據瞭解,東風有超過17家公司、工廠位於湖北境內,因此在此次突發疫情面前亦首當其衝。據瞭解,東風本田三個生產工廠都在武漢,年產能約60萬輛,員工約1.25萬名。如今三個工廠都停工,對生產、銷售肯定產生較大影響。而在2019年本就不如意的神龍公司、東風雷諾,無疑更多了一層壓力。


待春來盡綻放 詳述疫情下的湖北汽車工業


而在車輛銷售方面,湖北零售端短期購車需求被疫情隔離所抑制,即使居民日常生活恢復正常後預計仍無法立即體現。當地消費力的進一步下降將會直接影響到東風的年度成績,同時也對大眾、吉利、長城等在湖北擁有高市場佔比的車企帶來一定銷量上的影響。而對於外地市場,有人士表示,在疫情發生時間內,消費者會不會產生恐慌情緒迴避購買湖北地區的車輛也是可能存在的問題之一。

不僅如此,東風汽車還面臨著競爭者的虎視眈眈,近日有媒體報道稱,目前華北、華東有極少數汽車製造商將矛頭對準東風集團旗下東風股份公司,公然炮製“滅風行動”,試圖搶佔東風輕型車的市場份額。

對於以上,蓋世汽車研究院綜合指出,“2020年,對於東風系車企來說是個負重前行的一年,在經歷兩年車市下滑後部分企業生存現狀本就不佳,突如其來的疫情更是打亂了原先制定好的計劃,且大部分零部件配套企業也都設在湖北,因此,目前來看會受到有較大影響。不過個別企業已經開始協調其他省市工廠來減少生產損失,同時能借助不錯的外省市銷量彌補一定的銷售損失。此外這兩年東風自主部分這兩年一直處在向上升級的過程中,短期的困難不會影響到集團的戰略目標,相反會更堅定地走下去。”

● 中小企業挑戰加大

除了東風等行業巨頭外,疫情影響下,諸多中小零部件企業亦面臨著殘酷的考驗和挑戰。早在去年,中小零部件企業就面對著不小的壓力。由於汽車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車企迫於壓力不得不大幅促銷讓利,壓力層層下壓轉嫁給不同級別的供應商。在這個鏈條中,處於二級或者三級供應商位置、技術門檻低的中小零部件公司壓力最大。一定程度來說,這些中小零部件企業本已處在生死關口,如今疫情來襲,企業發展面臨更多“威脅”。

蓋世汽車研究院認為,對於零部件企業而言,特別是中小零部件企業,在近兩年汽車市場疲軟背景下,疫情持續將加劇短期出口及國內車企採購需求下降,面臨巨大的資金流動性風險和巨大的生存壓力。

而武漢汽車行業協會秘書長蔣代斌則指出,“因疫情延工,中小零部件企業資金鍊承壓,生存境況不容樂觀。不過就長遠來看,由於新車型開發2-4年後才會上市,零部件企業現在主要是存量訂單的維持。隨著車市微下降,零部件企業從增量競爭轉入存量競爭,如無創新升級,生存或將面臨更大挑戰。”

迎戰 減壓

蓋世汽車研究院分析指出,因目前湖北多家車企復工時間仍無最終確定,這對當地2月、3月乃至4月的產銷會有明顯衝擊,預估整個湖北的整車生產在疫情期會有40%以上的下滑。而此次疫情對湖北汽車工業的影響是系統性的,需要全方位、科學的協調解決。

困難存在是客觀事實,為幫助企業減壓,目前當地政府已逐步採取相關舉措。2月8日,湖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支持中小微企業共渡難關有關政策措施的通知》,從減輕企業負擔、強化金融支持、加大財稅支持、加大穩崗支持等四個方面出臺18條措施。而相關地方協會組織亦有所行動,如武漢汽車行業協會提出了支持企業全面防控疫情、給予財稅支持政策、保障企業運營暢通、推進產業鏈協同發展、推進企業轉型升級、支持企業人力提升六個方面二十四條建議。”希望全國整車廠與湖北零部件企業保持戰略協同,支持湖北汽車零部件企業渡難關,擴規模上檔次,提供更具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 蔣代斌秘書長表示。

而日前亦有車企“雪中送炭”,北汽福田公開表示,延遲復工不會影響湖北供應商在福田供應體系裡的份額,與此同時,福田汽車還將確保對湖北供應商的採購額在2019年的基礎上增長20%。相信春必來之,君定綻放!”危難時刻,一句鼓勵安心的話語,一個理解支持的態度,對於深陷困境者而言尤為珍貴。在此,亦呼籲更多的車企能賦予湖北汽車供應商一定的理解和支持。

除了外界協助減壓外,據瞭解,目前不少企業已開始積極籌劃相關舉措,致力恢復生產後,最大化減少企業自身及客戶的損失。

蓋世汽車研究院分析師盧晏表示,“任何事情具有兩面性,此次疫情對湖北省汽車產業上下游的巨大沖擊將加快當地產業整合,而經過此次疫情,湖北省的車企以及其他地區車企都將會開始思考如何在不可抗力因素影響下降低對企業發展的衝擊、同時也會探索更多新型商業模式來應對社會的變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