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金獎《寄生蟲》到底有多牛?

奧斯卡金獎《寄生蟲》到底有多牛?

《寄生蟲》海報

5月30日在韓國上映的影片《寄生蟲》,榮獲第72屆戛納電影節最高獎“金棕櫚”大獎,這也是韓國電影首次拿下金棕櫚大獎。

《寄生蟲》甫一開播即在豆瓣獲9.3分、IMDB獲8.6分。導演奉俊昊被大眾所熟知,最早是他於2003年執導電影《殺人回憶》。當然,奉俊昊在社會階級問題的這一母題的延續性上,最直接的應該是他的前作《雪國列車》。

相對來說,《寄生蟲》要表達的是在個人與社會整體之間做出更深層面的寓言式的探討。

寓言裡的鏡像家庭

《寄生蟲》講述了兩個身份地位極其懸殊的家庭的故事:無業遊民父親基澤,讓寄託了家人生計希望的大兒子前往IT公司老總樸社長家應聘課外教師。陰差陽錯之間,低到塵埃的貧窮的一家4口,與高出天際的富有的一家4口,產生了交集……

這部電影最初不叫《寄生蟲》,而叫《謄印》。什麼是謄印?奉俊昊曾在採訪中提到這來源於一個叫“謄印法”(decalmamia,超現實主義技法之一)的藝術概念,為的是追求意外的趣味,進行意象的暗示性,是一種象徵與暗示,是符號。所以,理解這部電影,並不只是從人物本身理解,而是一種群體的鏡像,是個體的寓言。

很多人詬病電影劇情發展不合邏輯,例如富人的智商集體不在線,等等,卻忽視了導演背後的意圖。在某種意義上講,越是扁平的人物,越具有代表性,越能有力地凸顯矛盾、差距和諷刺。這也是電影讓人絕望的地方,電影中的階級不只是某些人的江湖,而是所有人的世界。

電影裡,窮人一家和富人一家,互為鏡像。同樣是夫妻,一子一女,卻一個在上流世界,一個在最底層的世界。下流人做上流夢,上流人做下流事;另一組鏡像是,富人住在地上,窮人住在地下;富人生活在天堂裡,窮人掙扎在地獄裡……奉俊昊在電影中進行平行剪輯,使兩個空間發生的事件互相交織。

這種鏡像只看到了差別,而非本質上的相同。聖經中以上帝視角所展現的人的鏡像,首先需要從人有上帝的形象入手,不論你是窮人或富人,在本質上都是有著上帝的形象,而不是在本質上有差異的不同物種。

不可逾越的界限

奧斯卡金獎《寄生蟲》到底有多牛?

電影劇照

電影裡,用一些核心詞來詮釋“寄生”,那就是自我為中心建構的“界限”。出於愛而設置的界限是一種保護,如馬路上的斑馬線、紅綠燈;人和上帝之間有絕對不可僭越的界限;父母告訴孩子不能靠近火是出於愛而設的界限。而不恰當的越界,可以理解為寄生。例如,啃老的年輕人寄生於父母;婚內的出軌行為是把本屬於夫妻間的盟約之愛,寄生於第三者。當人只出於個人好惡,以自我為中心建立界限時,界限就成了一種災難和人與人之間無法逾越的鴻溝。

影片中,導演大量使用了“階梯”這個符號,強調頂端與底層的對比和界限。電影中,在富人和窮人之間,隔著一道陡峭的階梯。階梯上面是寬闊的豪宅,下面是暗無天日的地下室,上面是天堂,下面是地獄……

導演甚至在電影的某些構圖上,借用玻璃的對角線分割強調階層的界限。例如,前保姆越過對角線拍醒富人妻子,然後再回到原來的區域。

富人爸爸也屢次提到越界。他開除年輕司機,憤怒的原因不是司機亂搞,而是司機沒有在自己的座位上搞,偏偏越界到後排屬於他的座位上。面對越界,富人爸爸想表達的是:我可以和你表面客氣、禮貌,但我們不是朋友,你是被剝削的階級。

導演在可看到的越界的基礎上,選擇了畫面上看不到的,卻深入骨髓的“氣味”來表達越界。電影中氣味是非常重要的誘因,承載了下層人對自我身份深深的自卑感。它能激發人的想象力,帶有天然的貶低色彩,讓你想到貧窮、困窘、底層和不乾淨。如電影中那間半地下室,不見光、通風不暢、空氣像發了黴一般,也正如綠皮火車,怎麼打掃都不乾淨的帶著氣味的衛生間。

它就像侷限在某種界限下的烙印,如一個人的思維模式、生活習慣等。你能洗掉衣服上的汗味,卻洗不掉已經融入血液的地下室的氣味。電影中,生活於底層的一家人,雖然改造幷包裝了自己的身份和形象,但一場暴雨就能將他們打回原型。階級差異才是如影隨形的屈辱印記。

電影中的氣味既劃分了底層和上流的界限,也作為一個導火索,造成了影片最後的暴力反轉。氣味之所以難以防範,隨時在上演越界過線的行為,是因為它瀰漫飄散到空間的每一個角落。

奧斯卡金獎《寄生蟲》到底有多牛?

導演奉俊昊在頒獎現場

究竟誰是寄生蟲?

隨處可尋的界限下,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富人?窮人?

導演的用意並非只是簡單的仇富,因為所選富人的角色並不是韓國財閥家族,而是辛苦打拼的IT人,導演在此拋出一個新命題——究竟是誰病了?

電影中的富人以為,他們的寬容和大度,是對窮人的恩賜。在其背後,是發自內心的對窮人的鄙夷,而窮人早就看透了這種偽善;電影中窮人可憐巴巴的背後,是市儈、奸滑和算計。他們找到各種藉口,為自己不道德的行為開脫,比如,如果我有這些錢的話,我也會很善良;錢就是熨斗,能把一些褶皺都燙平了……

但是,電影最後仇殺衝突的開始,並非是窮人和富人,而是發生在兩個窮人家庭之間。除了窮人和富人之間的互害,還有窮人與窮人之間的互害。他們成為彼此眼中的寄生蟲,彼此厭棄,最終化為血雨腥風。

電影中,有一個令人髮指的細節。富人全家一直認為掛在牆上的是小孩子畫的自畫像,但畫中卻是孩子所畫住在“底層世界”的鬼和寄生蟲。它與全家福放在一起。導演藉此傳達一個核心思想:兩個世界“互為寄生蟲”。底層與上層世界,在本質上毫無差別。

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其實,真正的寄生蟲,是人的惡。這惡正如電影中的地下迷宮,自帶轉角,永無盡頭。這種惡共同存在於富人和窮人身上,但有不同的表達。富人強調守住特權和界限,窮人想越過界限,拼命往上攀爬,就連電影最後,兒子幻想買房子釋放父親,象徵階層的擁抱,象徵希望和答案。

但是,這隻能是幻想,沒有答案。人之惡,正如電影中的“石頭”,電影說它是“甩不開的石頭粘著我”,這隱喻的是人不可抑制的慾望。所有人身上或許都會產生世界末日一般的瘋狂和焦慮,但所有人都強迫自己填平自己的深淵。

奉俊昊說:“我覺得導演的工作,就是盡力去反映TA所處的時代。”電影只是一種藝術手段,它只是把個體命運和社會真相以寓言的形式,展現給觀眾,它沒有能力去解決如此尖銳的社會問題。

但現實往往比電影更讓人絕望,人生的無奈是無出路的嘆息。因為有時,固有的被惡禁錮,就再無法打開。

約拿的界限

聖經裡記載了一個“升級版”的越界的故事,就是約拿的故事。亞述帝國殺戮以色列人,上帝卻讓先知約拿向他們傳福音,對於一個如此愛國的先知,這絕對是不可跨越的界限,“約拿卻起來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華”。面對界限,約拿選擇逃跑。

可上帝定意要成就他自己的事。他使約拿經歷了風浪,被人扔進海中,被迫在魚腹裡生活了3日。上岸的約拿,仍不太情願地走向了尼尼微城。當尼尼微人聽到福音而悔改時,聖經如此描寫約拿的反應:

“這事約拿大大不悅,且甚發怒,就禱告耶和華說:‘耶和華啊,我在本國的時候豈不是這樣說嗎?我知道你是有恩典、有憐憫的上帝,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慈愛,並且後悔不降所說的災,所以我急速逃往他施去。耶和華啊,現在求你取我的命吧!因為我死了比活著還好。’耶和華說:‘你這樣發怒合乎理嗎?’”

約拿不但暴怒,還指控上帝是邪惡的,還當場求死!提摩太·凱勒在《諸神的面具》中寫道:“因為人心的本性是自以為義,所以很自然會覺得自己的文化與階層特色比別人的優越,但是這種自然的傾向,卻為福音所抑制。”

奧斯卡金獎《寄生蟲》到底有多牛?

約拿

越界的憐恤

上帝的回應是——你對這個城市沒有感情,但是我卻愛他們。“耶和華說:‘這蓖麻不是你栽種的,也不是你培養的,一夜發生,一夜乾死,你尚且愛惜;何況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萬多人,並有許多牲畜,我豈能不愛惜呢?’”

凱勒牧師在《生活中的偶像》中指出:“當耶穌基督來到世上,他離開了那至高也是最舒適的環境,為了要來服侍那些不僅可能會傷害,而且必定會傷害他的人;然而為了要拯救他們,他不只向他們傳道,更為他們犧牲了性命……約拿只是看起來好像會死在魚腹中,但耶穌卻是真正地死了,而且也復活了。這就是耶穌所說的‘約拿的神蹟’ 約拿是被丟到風暴中的海里,而耶穌則是上了十字架最終極的風暴。”

上帝暗示約拿,他會用一種約拿不願意的方式,去愛這座強大卻失落的城市;耶穌基督則在福音裡,藉著成為真正越界的“約拿”,來完成愛的委身。

世界的規則是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上帝卻“道成肉身”“越界”成為卑微的人。影片名為《寄生蟲》,或多或少有階級歧視的意味,但聖經中有一處記載著:“但我是蟲,不是人,被眾人羞辱,被百姓藐視。”很明顯,這指向了受難的基督。他因著愛,賦予我們生命相同的盼望和慰藉。

上帝越界的憐恤,才能成為這世界的答案,也成為《寄生蟲》最終的出路和亮光。這不是寓言,而是真實的恩典。

奧斯卡金獎《寄生蟲》到底有多牛?

一部電影最打動人的地方,除了巧妙的情節以及充滿魅力的人物之外,就是那些觸動人心的臺詞。而那些經典電影臺詞,其實也是優質的作文素材。

41句經典的英語電影臺詞及翻譯

奧斯卡金獎《寄生蟲》到底有多牛?

奧斯卡金獎《寄生蟲》到底有多牛?

奧斯卡金獎《寄生蟲》到底有多牛?

奧斯卡金獎《寄生蟲》到底有多牛?

奧斯卡金獎《寄生蟲》到底有多牛?

奧斯卡金獎《寄生蟲》到底有多牛?

奧斯卡金獎《寄生蟲》到底有多牛?

奧斯卡金獎《寄生蟲》到底有多牛?

奧斯卡金獎《寄生蟲》到底有多牛?

奧斯卡金獎《寄生蟲》到底有多牛?

奧斯卡金獎《寄生蟲》到底有多牛?

奧斯卡金獎《寄生蟲》到底有多牛?

奧斯卡金獎《寄生蟲》到底有多牛?

42句經典電影臺詞,用於作文可成為得分亮點

1.人生不能象做菜,把所有的料都準備好了才下鍋。——《飲食男女》

2.星星在哪裡都是很亮的,就看你有沒有抬頭去看他們。——《玻璃樽》

3.世界上總有一半人不理解另一半人的快樂——《愛瑪》

4.事實就是這麼悲哀,不是所有人都能功成名就。我們中有些人,註定要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中尋找生命的意義。——《生活大爆炸》

5.人生最重要的兩天:你來到世界的那天,和你明白了為什麼你來到這個世界的那天。——《伸冤人》

奧斯卡金獎《寄生蟲》到底有多牛?

6.如果提前瞭解了你所要面對的人生,不知道你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看到的和聽到的,經常會令你們沮喪,世俗是這樣的強大,強大的生不出改變它們的念頭來,可是如果有機會提前瞭解了你們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過只有這些日子,不知你們是否還會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們在意的事情,比如佔有多少才更榮耀,擁有什麼才能被愛...——李芳芳 ·《無問西東》

7.同學們,你們必須努力尋找自己的聲音。因為你越遲開始尋找,找到的可能性就越小。梭羅說“大多數人都生活在平靜的絕望中”。別陷入這種境地。衝出來。——彼得·威爾 ·《死亡詩社》

8.我希望你能活出最精彩的自己;我希望你能見識到令你驚奇的事物;我希望你能體驗未曾體驗過的情感;我希望你能遇見一些想法不同的人;我希望你能為自己的人生感到驕傲,如果你發現生活和想象的不一樣,我希望你能有勇氣,重新來過。——大衛·芬奇 ·《本傑明·巴頓奇事》

9.你知不知道,難做的事和應該做的事往往是同一件事?凡是有意義的事都不會容易,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戈爾·維賓斯基 ·《天氣預報員》

10.夢想是自由的,但是實現夢想,度過幸福一生的人少之又少。因此,絕大部分沒有那麼幸運的人,要麼傷心地長吁短嘆,要麼沉醉於悲傷中,要麼草草地了結一生,要麼笑著搪塞過去,要麼將錯就錯走向犯罪,不論走哪條路都是前途渺茫。——中島哲也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奧斯卡金獎《寄生蟲》到底有多牛?

11.有的人淺薄,有的人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有一天,你會遇到一個彩虹般絢爛的人,當你遇到這個以後,會覺得其他人都是浮雲而已。——《怦然心動》

12.記住,你是能讓世界灑滿陽光的人。——《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

13.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確,不管多麼崎嶇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加接受幸福。——《千與千尋》

14.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會以為這就是全世界。——《天堂電影院》

15.當你年輕時,以為什麼都有答案,可是老了的時候,你可能又覺得其實人生並沒有所謂的答案。每天你都有機會和很多人擦身而過,有些人可能會變成你的朋友或者是知己,所以我從來沒有放棄任何跟人磨擦的機會。有時候搞得自己頭破血流,管他呢!開心就行了。——《墮落天使》

奧斯卡金獎《寄生蟲》到底有多牛?

16.開拓視野,衝破艱險,看見世界,身臨其境,貼近彼此,感受生活,這就是生活的目的。——《白日夢想家》

17.那些消逝了的歲月彷彿隔著一塊積著灰塵的玻璃看得到,抓不著……他一直在懷念著過去的一切,如果他能衝破那塊積著灰塵的玻璃,他會走回早已消逝的歲月。——《花樣年華》

18.在從前,當一個人心裡有個不可告人的秘密,他會跑到深山裡,找一棵樹,在樹上挖個洞,將秘密告訴那個洞,再用泥土封起來,這個秘密就永遠沒人知道。——《2046》

19.有時候,耳朵比眼睛還重要,很多東西用耳朵聽比用眼睛看好,一個人假裝開心,但聲音就裝不了。細心一聽就知道了。——《春光乍洩》

20.如果再也不能見到你,祝你早安,午安,晚安。——《楚門的世界》

奧斯卡金獎《寄生蟲》到底有多牛?

21.從現在起,你必須學會一件事,你不能靠別人只能靠自己,只能依靠你自己,很悲哀,但這是真的,你最好早點學會這件事情。——《美國麗人》

22.我們讀詩寫詩,非為它的靈巧。我們讀詩寫詩,因為我們是人類的一員。而人類充滿了熱情。醫藥,法律,商業,工程,這些都是高貴的理想,並且是維生的必需條件。但是詩,美,浪漫,愛,這些才是我們生存的原因。——《死亡詩社》

23.凡事都有可能,永遠別說永遠。——《放牛班的春天》

24.我們的人生選擇豐富多彩、我們每個人,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將走在自己獨特的人生道路上、也許有的人能實現夢想、也許有的人不能。人生有艱難的時候、也有痛苦的時候、在那樣的時候、我相信我們一定都會想起這個地方、這個我們人生有無限可能的地方。——《你好,之華》

25.你的路還很長,可以做的事情還很多,去做自己感覺快樂和開心的事情吧。——《無問西東》

奧斯卡金獎《寄生蟲》到底有多牛?

26.路上總有陰影,但你抬頭就能看到光。——《少年的你》

27.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你怎麼努力都休想搬動。——《哪吒之魔童降世》

28.人和妖一樣,很難定義好壞,好壞在不同人眼裡也不是絕對的。——《羅小黑戰記》

29.我父親說過,無論做什麼都要去做到極致。工作就全力以赴,笑就開懷大笑,吃東西就像是在吃最後一餐一樣去享受。——《綠皮書》

30.人的生命如果只有一次的話,那總是需要去看些不同的風景,遇到不同的人,這樣才能讓不能重來的遊戲玩得盡興些。——《慶餘年》

31.生於世間,人物是要看的,風景也是要看的,人物總如花逐水,年年朝朝並不同,風景矗於人間,卻是千秋不變,人之一生短暫,卻能看萬古之變之景。——《慶餘年》

奧斯卡金獎《寄生蟲》到底有多牛?

32.你有你的朗讀者,而我只是一個擺渡人。我們終會上岸,無論去到哪裡,都是陽光萬里,鮮花盛放。——《擺渡人》

33.把目標降低一次,就會越來越低的。——《墊底辣妹》

34.我覺得生命是最重要的,所以在我心裡,沒有事情是解決不了的。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幸運地過自己理想中的生活,有樓有車當然好了,沒有難道哭嗎?所以呢,我們一定要享受我們所過的生活。——《新不了情》35.被真相傷害總比被謊言欺騙的好,得到了再失去,總是比從來就沒有得到更傷人。——《追風箏的人》

36. 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能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熔爐》

奧斯卡金獎《寄生蟲》到底有多牛?

37.你們必須努力尋找自己的聲音。因為你越遲開始尋找,找到的可能性就越小。——《死亡詩社》

38.沒有人的人生是完美的,但生命的每一刻都是美麗的。——《美麗人生》

39.每個人都會死去,但不是每個人都曾真正活過。——《勇敢的心》

40.只有一個人在旅行時,才聽得到自己的聲音,它會告訴你,這世界比想象中的寬闊,這個世界上,你可以碰到機遇,而絕不可能碰到“神”,自己的路,還是得自己走! ——《千與千尋》

41.我父親說過,無論做什麼都要去做到極致。工作就全力以赴,笑就開懷大笑,吃東西就像是在吃最後一餐一樣去享受。——《綠皮書》

42.開拓視野,衝破艱險,看見世界,身臨其境,貼近彼此,感受生活,這就是生活的目的。——《白日夢想家》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