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家庭作業,作為父母,應該把每一道題,發現錯了都告訴他改過來嗎?

達觀生活


我不檢查孩子的作業,特別是數學,所以作業本超級難看,叉叉很多很多,光看作業本就是屬於後進生了,但其實我們考試還不錯的,偶有第一名,原因是錯題用來檢視自己課堂掌握情況,錯題用來加深印象,錯題還可用於考前複習,所以我對孩子說,你做作業的目的就是發現錯題,所以千萬別去抄答案,錯題是你的寶貴財富。接下來我會讓她減少錯題,就是檢查一下,畢竟因為粗心而錯的題是沒什麼價值的,但是學會檢查很有價值


Ella2010


不能,孩子的作業,還是應該要求她自己檢查,錯了,受批評了,下次才長記性。家長太勤快,孩子依賴思想就嚴重,越來越不願意動腦筋。只是家長應該讓她把錯的題拿個本本從做一下,直到搞懂為止。我兩個孩子就是明顯的例子。我老大當時就是,一不懂的問題就問我,一年級的時候,每次做業都給她檢查的很仔細,造成他依賴思想嚴重。年級越高成績越差。現在老二上一年級,我只是要求她習慣,坐姿,握筆姿勢。字寫不好就擦了重寫。剛開始的時候每天監督寫作,老二做不來題我不會告訴她,只會教她不認識的字,讓她多讀,多理解意思。雖然剛開始的時候有點難,現在一天比一天好!都不讓我監督寫作業了,我常對她說,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我相信你能行的。


紫風鈴L


我作為一小學生家長身有體會,孩孑們年齡小,家長得每天檢查作業,你要是哪天沒空檢杳那作業懇定有錯題,現在老師也題意家長要監督孩子的作業,到初中就不用你管了,咱也有的不懂了,孩子們也大了,他們自己也懂的了,寫完自己在檢查一下就行了。


煙雨易冷醉


您好,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希望有所幫助。

作為父母,其實不應該這樣做,本人深有體會。從一年級開始,我孩子的作業都是我自己檢查,錯了給她糾正,時間一長,發現她越來越依賴這樣的方式,自己作業開始馬虎,不認真。這樣做還有一個不好的地方,就是家長把作業都檢查了,孩子上交的作業都是對的,老師不能夠了解孩子的學習掌握情況,對於教學是很有影響的。

輔導孩子作業,要讓孩子自己學會思考,有錯可以告訴孩子,但是不要告訴她具體是哪道題目錯了,讓他自己去找出錯的題目,養成自己檢查的習慣。同時,有的題目孩子不會做,也不要把具體步驟都告訴孩子,要讓孩子養成自己獨立思考的習慣,家長適當的引導一下,最好是讓孩子自己去問老師,因為畢竟家長不是專業的老師,有問題還是要去尋求老師的幫助。


酷酷的爹


我認為要看年齡段,如果1—2年級可以幫忙檢查,3年級以上逐步引導,讓她自行檢查,我女兒2年級現在,我都是幫她檢查,準備一本錯題本,每次檢查發現錯的都讓她把它記錄下來,考試的時候給她重點複習錯題本,舉一反三,直得懂未止,效果挺好的


晨澤媽咪


現在很多小學生的家庭作業,由於家長本身的擔心,或者在老師的要求之下,有些家長在檢查孩子作業完成情況的時候,會把孩子的錯題給孩子指出來,然後讓孩子改正。這種做法的好處是:

1、老師改作業時非常好改。因為除了極少的家長也不會的題目之外,其他基本不會有錯;

2、孩子平時的家庭作業,表面上看起來完成的非常好。

然而,這種做法也會導致一些不良的結果產生,最嚴重的後果,莫過於:

對學生來說,本來存在問題的知識點,在全對的作業的影響下,會讓學生產生錯誤的判斷,以為自己全懂了。

因為多半家長在給孩子指出錯誤的同時,往往不會仔細去給孩子講解為什麼,要麼就是講解的方式孩子理解不了(小學的知識點都比較簡單,難點在於怎麼講解能讓孩子真正聽懂理解,即講解方式)。家長給孩子直接指出錯誤,還有一點很大的害處,就是:

孩子檢查作業的能力會受到影響(會導致作業習慣上檢查能力有欠缺)。

平時做作業的時候和考試的時候,總的過程其實可以分為兩步:1、做完作業或試卷;2、檢查。檢查的重要性在這過程中佔的比例不小,但往往會被家長和孩子忽略。每個班成績最拔尖的那些孩子,除了知識掌握的紮實之外,還都有非常好的檢查的習慣。有時候,檢查可能就是優等生和拔尖生之間的區別所在。

舉一個很直觀的例子:拿我教的數學來說,有一類題,除了班上最拔尖、作業習慣最好的那層學生之外,其他就算成績不錯的學生也會出問題,那就是口算題。按難易程度來說,口算是平時作業和考試試卷最簡單的題。但為什麼會有非常多的人錯。原因就在於細心和檢查習慣上。如果能仔細檢查,就算一開始錯了,檢查的時候也能檢查出來。對於我剛舉的例子,很多家長會粗略的總結為一句話:孩子粗心。但根本原因其實是孩子作業習慣不夠好,不會檢查導致的。

那對於孩子的錯題這件事,家長到底怎麼做才好呢?以下是我常跟家長建議的方法,供參考:

1、先讓孩子檢查(一定要先讓孩子檢查),如果能檢查出來,讓孩子自己改正就完了。

2、孩子檢查後仍檢查不出來的題,家長給孩子指出來,先讓孩子自己改。不會的話,再給孩子講。能講清楚最好,講不清楚的話告訴孩子,去問老師,或者課上老師講的時候一定要仔細聽。通常情況下,一次作業,老師不會所有的都講,在改完作業以後錯的多的共性題才會講。所以一定要告訴孩子去問老師。

3、那些家長給孩子講過的題、孩子自己檢查不出來的錯題上,家長可以做一個標記,或者直接註明。作業是老師檢查孩子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最直接的方式,這樣老師在改作業的時候才能知道孩子在哪些知識點上存在問題,以便查缺補漏。

4、當然,家長在檢查孩子作業的時候,發現了問題可以不管,然後等發下作業以後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在改正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這種做法還要注意,家長在每天孩子回家以後,

就著錯題趁機告訴孩子要多檢查,以便培養他們在做完作業後檢查的好習慣。不過要注意,這種情況對成績中上的孩子效果才好。對於成績偏下的孩子,家長最好還是多督促輔導一下。

以上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總結的一些經驗,如有不同的建議,歡迎交流討論。

您好!我是一隻蟀老師,一名在職小學數學教師。專注解答小學階段孩子的教育問題,歡迎關注!


一隻蟀老師


父母沒有必要把發現的錯誤都告訴孩子。學習的主體是孩子,不是父母。父母發現的問題,是父母有能力,不能取代孩子。孩子自己的學習任務,必須由孩子獨立完成。培養孩子獨立完成學習任務,才是父母明智的做法。學生做作業,作業的答案就是孩子的學習產品,答案,透露出孩子學習所有的信息。這是教育資源,用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明智的做法是,孩子做作業,要養成有理有據解答的好思維習慣,做到做一題對一題,想明白了在做。這樣學習,才能越學越聰明。這個好習慣要從小養成。不要等都做完了,再檢查,孩子幾乎查不出來問題。家長可以循序漸進進行教育。一,告訴孩子錯了幾題,讓孩子獨立發現幷糾正。第二階段,告訴孩子有錯題,獨立發現幷糾正。第三階段,做一題,對一題,可以有不會做的題目,但不能隨意寫。家長督促孩子訂正,孩子有了困難給予指導,是提高學習成績的好方法。但家長要分清學習主體是孩子,不能包辦代替,否則,孩子一旦形成依賴思想,問題更嚴重。



愛追求的大男孩


這個問題要分是什麼樣的作業?

  • 如果是孩子在家裡寫,老師並不檢查,本身就是需要父母檢查的作業,家長當然要為孩子指出錯誤,並引導孩子改正錯題,這樣才能保證做一道題有一道題的效果。
  • 如果是老師要批改的家庭作業,孩子做完即可,既然老師要批改,家長就可以順著學校的節奏來,不要過多的去幹擾。

第一,關於家庭作業這件事,一定要理清楚:是孩子的任務,而不是家長的任務。

所以家長在孩子的家庭作業上不要大包大攬,但要引導孩子有一定規律的完成作業,並檢查作業。

比如在我們家孩子寫作業是自己完成的,寫完作業之後他可以借用大人的手機,通過小猿口算等應用,自己檢查題目,如果錯了,自己就會修改。這是一種自己寫作業並修改作業的習慣,一定要讓孩子養成。否則孩子上了初中、高中,家長不可能一直陪著孩子,沒有好的習慣,孩子就很難有好的成績。

第二,如果是學校老師要批改的作業,把批改作業的權利給到老師家長,自己也會更省心。

老師和家長在教育孩子中起到的作用是不一樣的,在小學階段,老師的權威性非常強。如果孩子的作業得到老師的批改,他更會記憶深刻,哪錯了?為什麼錯了?他會去更努力的弄懂每道題。相反,如果大人已經協助把錯誤的地方修改了,孩子和老師的這種交流就不會很深刻,就會影響到孩子在學校的學習。

第三,無論是哪種作業,讓孩子發現錯誤,比老師和家長幫他發現錯誤,其實會更有效。

有一個媽媽分享的育兒經中就提到,他會讓孩子做完作業之後自己檢查,如果輪到他檢查檢查到錯誤的時候,對孩子就會有比較嚴厲的懲罰,所以孩子為了避免這種嚴厲的懲罰,就會自己認真對待自己的功課。這種方式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種習慣的培養。

總之,家長要理清自己,作為家長的身份,不要越俎代庖,去做老師做的事情。同時給孩子自主的空間,讓他養成自己做作業,並自己檢查的習慣。

我是 ,歡迎關注並轉發,也請在評論區留言,一起交流,輕鬆教養孩子!


親子故事蓮君說


我家三個孩子,老大今年要中考了,女兒今年升三年級,從小學到現在沒有去過輔導班,都是我自己輔導的!我想說的是,孩子們從上學第一天開始,作為家長要在時間精力允許的情況下,盡力去陪伴孩子們,孩子們的作業是反應一天的學習內容,寫作業的情況也間接反應了孩子們上課的情況!這樣你可以及時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寫完要自己檢查一下,有了錯題,要分析為什麼錯,包括考試卷的錯題,都要好好的分析,改錯!糾一道錯題比漫無目的的刷卷要效果好的多!如果根據正確答案檢查後,還是不太明白,那麼第二天一定要找老師及時解決難題!自己再找同樣的例題做!



逗哥的玩具世界


該也不該 這個我覺得是需要看年齡段的。

在低年齡段的時候,首先,不是老師由於精力的緣故,是不可能照顧到每個孩子的,就會很公式化,孩子只會看到表面的對錯而已;其次,這時候如果家長不作為,那麼孩子就那麼大,在怎麼可能有那麼強大的自制力和認知力呢,不利於習慣的養成和自身能力的培養;最後,對於這件事,其實是家長與孩子相處的一個過程,也蠻好的,當然你需要有時間。

當年級高了,那自然孩子已經有了一些自己的意願,這個時候,其實老師要求與否已經不重要了,這時候主要是你與孩子協定的時候,當然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你認為他可以對自己的作業負責的時候才行。

綜上,其實我覺得這個問題算是一個偽命題,他真實的東西其實是家長,孩子,學校之間的關係罷了。這三者的關係中其實暫時是家長站主導地位的,因為最終的結果是家長主導的,因為你想想如果家長不想做,其實有很多方法,你不是嗎?

以上觀點僅供參考,最後說一句,家長可不是那麼好當的[微笑],加油吧,同志們![靈光一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