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口罩簡史

今天,你戴好口罩了嗎?

人類口罩簡史

據說,如今最好的炫富手段,就是曬出家裡一箱箱的口罩;最好的促銷手段,不是買一送一,而是來了就送口罩:

人類口罩簡史

△看樓就送,感覺這樣商家會虧本的……
無論如何,口罩為我們帶來了安全感,也為我們建立了與病毒的基本隔離牆。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人類的口罩簡史。
中世紀:瘮人的鳥嘴面具
人類最早使用口罩的紀錄,是在公元前六世紀的波斯帝國。當時波斯人信奉拜火教,他們認為人的氣息是不潔的,所以在進行宗教儀式的時候,需要用布把臉包得嚴嚴實實,這就是最早的口罩。

人類口罩簡史

△大名鼎鼎的黑死病醫生
真正讓口罩揚名立萬的,是中世紀歐洲的黑死病(鼠疫)。當時的醫生為了杜絕感染,通常身穿浸過蠟的亞麻衣,戴上形狀像鳥嘴的面具,手持木棍用以掀開病患的衣物。

人類口罩簡史

這種面具於1619年,由一位名叫Charlesde Lorme的法國醫生髮明。他在銀製的面具外裹上皮革(銀可以消毒),眼鏡部分挖空,用玻璃或水晶保護。突出的鳥嘴部分,可以塞入大量的棉花和藥草,以過濾空氣。這就是現代全防護口罩的雛形了。

人類口罩簡史

△現代復原的蒸汽朋克版
當時的醫學,很大程度上有巫醫的成分,大家相信打扮瘮人的“鳥嘴醫生”,可以嚇走帶來疾病的魔鬼。有趣的是,醫生和巫醫在當時是競爭性職業,“鳥嘴醫生”戴上面具、把自己遮得嚴嚴實實,還能有效防止被巫醫認出來,避免日後找到報復。
救死扶傷之餘,也要防止偽科學的打擊報復,醫生也是不容易。
19世紀:人類發現細菌,口罩也發明了


長期以來,人類並不知道病菌有可能危害健康,醫學界也沒有明確的消毒概念。口罩正式在醫學界被採用,是在人類發現了空氣中存在病菌之後。

人類口罩簡史

△感謝巴斯德,讓人類認識了細菌會導致疾病
1861年,法國科學家路易·巴斯德通過大量實驗,證明空氣中存在會使食物腐敗的微生物。1897年,德國科學家弗魯格證明,醫生在手術中直接面對創口,容易引起傷口感染。隨後,波蘭裔科學家米庫利茲明確提出,手術時要戴上可遮住口鼻的消毒紗布口罩。

人類口罩簡史

△米庫利茲的手稿,告訴大家病從口出
他也是第一個發明醫用口罩的人,不過那只是一層厚厚的、包裹住醫生口鼻處的紗布,很不舒服。同年,另一位英國外科醫生,在紗布內裝了細鐵絲支架,使紗布與口鼻之間留有足夠縫隙,不會導致呼吸不暢。

人類口罩簡史

△19世紀的外科手術工具,右上角就是口罩
1899年,一位法國醫生先是嘗試把有支架的紗布縫在衣領上,使用時把領子往上翻;後來又改成了為紗布縫上繫帶、掛在耳朵上的方式。恭喜人類,現代口罩就這樣誕生了。
20世紀:第一次世界大戰 + 西班牙流感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許多能夠有效殺傷生命的先進科技被投入戰場,其中就包括了毒氣。

人類口罩簡史

△1915年,德軍首次在戰場上使用毒氣,造成大量傷亡
當時毒氣的成分主要是氯。面對這種當時的高科技武器,雙方都沒有很好的防護措施,最常見的緊急救命辦法是:在衣物上小便,用浸過尿液的布料捂住口鼻,以避免吸入氯氣。

人類口罩簡史

△防毒面具之父和他的發明
人命關天,美國黑人Garrett A. Morgan帶來了他的發明:防毒面具。
他的面具很簡單:一個全封閉面罩,皮革製作,裡面填充棉花;面罩連接兩根塞滿溼海綿的軟管,軟管可以放在“空氣更乾淨”的地方,通過溼海綿來過濾掉毒素。

人類口罩簡史

△現代復原版,有點像章魚罩在臉上
這種東西,被證明只能過濾濃煙。然而,他的發明啟迪了歐洲各國的科學家,各種奇形怪狀的、充滿了蒸汽朋克味的防毒面具,被分發到了戰場和後方:

人類口罩簡史

△兩名德國士兵和他們的驢,都有防毒面具

人類口罩簡史

△英國後方,帶防毒面具出行的女人

人類口罩簡史

△宣傳手冊中,戴防毒面具的女人和嬰兒
當時人類防住了毒氣,但沒防住病毒。1918年,人類史上最嚴重的傳染病——“西班牙大流感”,從美國堪薩斯州為起點,向歐洲、全世界傳播。到了1919年底,全世界有五分之一的人遭到感染,死亡人數約為5千萬到1億人。其中西班牙受災嚴重,有八百萬人死亡。

人類口罩簡史

△西班牙流感已經危及歐洲戰爭(一戰)丨海軍船塢已經出現了1500個病例,已經造成30人死亡,吐痰會傳播西班牙流感,不要吐痰


這場流感,造成的傷亡比一戰還多,這也是一戰結束的原因之一,各國都沒有額外的兵力可以作戰了。

人類口罩簡史

疾病蔓延期間,口罩成了標配物資,不戴口罩的人,會被逐出公共場所,甚至會遭到判刑。也是從西班牙大流感開始,公眾第一次真正接觸到了,科學佩戴口罩,對於防疫是多麼重要。
21世紀:高科技 + 潮流範
21世紀,隨著科技發展,口罩也變得越來越先進。


我們都在搶購的N95口罩,是指符合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NIOSH)所規定的、空氣過濾“N95”評級標準的口罩。它能夠有效阻擋95%的、直徑0.3微米以上的非油性顆粒,也能預防由患者體液飛濺引起的飛沫傳播(飛沫核直徑約1微米)。
我國也有自己的N95標準:KN95口罩。它符合中國國家標準GB2626-2006中的定義,防塵及隔離效果近似等同於N95,可以代替N95口罩。

人類口罩簡史

△金佰利KN95口罩 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買不到N95和KN95的朋友們,也不必擔心。


引述自“亞馬跌”的資料表示,對於這次傳染病,香港衛生防護中心的建議可使用“醫用外科口罩”。具體標準,由於篇幅所限,我們不做過多描述,各位可自行點擊鏈接查看。(www.ymdie.com/archives/524023)

人類口罩簡史

△有沒有用不確定,賣賣萌還是可以的
從2003年“非典”疫情開始,大家對口罩就已經不陌生了。疫情結束後,不知道是大家的搞怪心理作祟,還是純粹覺得有二次商機,一大堆腦洞大開的口罩、防毒面具就出現了。有沒有隔離效果不確定,至少看起來是很酷的。

人類口罩簡史

不僅如此,防毒面具也能成為真·奢侈品。獨立設計師Diddo Velema,曾在2015年為Gucci、Louis Vuitton等奢侈大牌設計了防毒面具,每個都是天價:

人類口罩簡史

△從左至右:LV、Dior、Gucci

人類口罩簡史

△概念型產品,獨一無二,你有錢也買不到

人類口罩簡史

△據說看到這張圖的女生會尖叫
不僅奢侈品牌,許多你耳熟能詳的品牌,也推出過口罩或者防毒面具:

人類口罩簡史

△Air Jordan

人類口罩簡史

△阿迪達斯

人類口罩簡史

△椰子

人類口罩簡史

△以及人狠話不多的俄國人
總之,在對待口罩這個問題上,人類也可以變得更酷。儘管這些“藝術口罩”大部分是非賣品,但是未來它們會不會推向市場,誰知道呢?
科學防疫,從我做起。希望看完本文的你,儘量不要出門;就算要出門,也要戴好來之不易的口罩。
最後,祝各位都能買到充足的口罩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