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低,風險小,效益高河蟹池塘養殖技術

成本低,風險小,效益高河蟹池塘養殖技術

唐玉華

河蟹因肉質細嫩,口味鮮美,營養豐富而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河蟹又因易養殖,成本低,風險小,效益高而深受廣大養殖者的歡迎。因此,河蟹是極具發展潛力的名貴淡水產養殖品種之一。現將池塘河蟹養殖技術簡介如下,供養殖者參考。


成本低,風險小,效益高河蟹池塘養殖技術


一、池塘條件

養殖塘口應靠近水源,水量充足,周邊無工業、農業和生活汙染,水質符合國家漁業用水標準。試驗塘口呈東西向,長方形,長寬比為 3∶2,面積為 30 畝,池埂寬實,池底平坦,土質為偏鹼性的沙壤土。將池塘中部設置為灘田(淺水區),面積佔全池總面積的60%,田面向上水深為 60~80cm。沿 池 埂 四 周 開 挖 養 蟹 溝(深 水區),溝寬為 2~3m,溝深低於田面 1.0~1.2m。

修建獨立的進、排水系統並配備相應的進、排水泵。將進水口設在塘口一端的最高處,排水口設在塘口另一端的最低處,並且 成 對 角 線 ,進 、排水口須用聚乙烯網布或不鏽鋼網罩等覆蓋,以防河蟹外逃和敵害進入。讓 進 水 和 排 水 分流,有利於水位控制 ,汙 水 排 出 ,保持池水潔爽,減少病害的發生。

在養殖塘口四周必須建防逃牆,嚴禁河蟹外逃。一般選擇用鈣塑板製作防逃牆。鈣塑板沿塘埂四周埋設,下部埋入土內 15~20cm,上部高出塘埂 50~60cm,塊與板接頭處要搭牢,不留縫隙,四角做成圓弧形,在板的外側用細木棍或粗竹杆作樁固定,樁距為 2m 左右,將板打孔後用細鐵絲將板固定在樁上。這樣的防逃牆材料來源廣,建造工藝簡單,施工操作方便,目前,已被廣大養蟹戶普遍使用。

按照 0.15kW/畝的標準配備微孔增氧設備,將供氣管沿東西向架設在池塘中間,延伸至池塘兩端,採用條式安裝法,在供氣管兩側間隔 10m 左右水平設置一條高出池底 10~15cm 的微孔管,微孔管的一端用塑膠管連接到供氣管上,另一端延伸到離池埂 1m 遠處。


成本低,風險小,效益高河蟹池塘養殖技術


二、放養前準備

年底抽乾池水,清除雜草雜物 ,挖 除 過 多 淤 泥 ,保 持 淤 泥10cm 左右。使用生石灰幹法清塘,用量為 80~100kg/畝,以殺滅病原體、寄生蟲、野雜魚等敵害生物。清塘後凍曬池底一個冬季,以加速有機質的風化。

開春後開始栽植水草,主要品種有:伊樂藻、輪葉黑藻、苦草、黃草等。伊樂藻採用切莖分段栽插法,株行距為 5m×6m,全池栽插;在伊樂藻中間搭配種植輪葉黑藻、苦草和黃草,水草覆蓋率應占養殖總面積的 50%~60%。

苗種放養前 10~15 天,向池內投施消毒發酵好的蓄禽糞肥,以雞糞為佳,施肥量為 200kg/畝左右。3~4 天后再投施 EM 菌、單細胞藻類激活素等,使之在水中形成優勢種群,以增強肥水效果,5~7 天后可見池中有大量的輪蟲、枝角類、橈足類等浮游生物繁殖起來,為日後入池的河蟹苗種提供生物餌料。

清明前後投放活螺螄,投放量 為 300~500kg/畝 。 在 蟹 池 中投放活螺螄,讓其自然繁殖,可為河蟹提供源源不斷的動物餌料,降低養殖成本,同時螺螄還能起到淨化水質的作用。

三、苗種放養

選擇本地培育規格整齊、體質健壯、爬行敏捷、無病無傷的長江水系蟹种放養,一般放養規格為 100~160 只/kg,密度為 800~1000 只/畝,時間在 3 月初。為了充分利用水體空間,提高水體生產力增加綜合養殖效益,可在池內合理搭配放養在習性和食性上與蟹蝦無衝突的鰱、鱅、鱖魚種。

鰱、鱅魚種的放養規格為 150~250g/尾 ,密 度 為 80~100 尾/畝 ,時間在 5 月初。鱖魚種的放養規格為 5~6cm,密度為 20 尾/畝左右,時間在 6 月初。

苗種放養入池前需用 3%~5% 食 鹽 水 浸 浴 消 毒 10 分 鍾 左右,以殺滅體表細菌及寄生蟲。

四、餌料投餵

3~5 月份,以投餵蛋白含量為 36%~40% 的配合料為主,輔喂部分冰鮮魚;6~8 月份,以投餵蛋白含量為 28%~30% 的配合料為主,輔喂部分玉米、小麥、山芋等;9~10 月份,以投餵冰鮮魚為主,輔喂蛋白含量為 36%~40%的配合料。一般日投餵 2 次,分別於上午 7:00、下午 5:00 各投餵1 次,以下午投餵為主,佔日投餵量的 70%,日投餵量為池蟹總體重的 3%~6%。具體的投餵量應根據天氣、水質、水溫、蟹的活動及生長情況靈活調整。一般以投餵後 2 小時左右基本吃完為宜。鰱、鱅魚以池中的浮游生物和有機碎屑為餌,鱖魚捕食池內的野雜魚,餌料無需人工投餌。


成本低,風險小,效益高河蟹池塘養殖技術


五、水質調節

7~10 天加水 1 次,每次加入新水 20cm;20~30 天換水 1 次,每次換水 30%,保持池水透明度為 30~40cm。 當 pH 值 低 於 7.5時潑灑生石灰,用量為 10kg/畝·m;當 pH 值高於 8.5 時潑灑降鹼靈 ,用 量 為 150~200g/畝·m,將pH 值穩定在 7.5~8.5 之間。每10~15 天潑灑 1 次水博士,用量為 500~700g/畝·m,改 良 水 質 。每 20~30 天潑灑 1 次生態底改素,用量為 200~250g/畝·m,改善底質。適時開機增氧,保持池水溶氧在 5mg/L 以上。

六、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應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無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則,定期有針對性的做好預防工作,防患於未然。在養殖過程中,主要以藥物預防與治療的措施加以控制。高溫季節水體消毒時,最好不要使用氯製劑,因為它刺激性大,應激性強,容易造成河蟹死亡。一般使用生石灰消毒,也可使用一些溴製劑、碘製劑。

定期使用纖蟲淨,防治蟹蝦的聚縮蟲、鐘形蟲、累枝蟲、纖毛蟲等。每月投餵 1 次用中草藥、光合細菌、免疫多糖、複合維生素等藥物製成的藥餌,以增強河蟹體質,減少疾病的發生。

七、水草養護

高溫季節,水草如長得過盛,一方面要加深池水,另一方面要用 拖 刀 割 除 ,保 持 草 頭 距 水 面30cm,防止水溫過高灼傷水草,造成水草死亡腐敗水質,引起河蟹發病。

八、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仍然以河蟹為主。必須堅持每天早、晚各巡塘 1 次,及時掌握河蟹的活動、攝食、生長情況,檢查防逃施有無損壞。一旦發現有河蟹逃逸現象,要及時堵塞池埂漏洞,更換已損壞的防逃設施和進出水口的網罩。應經常使用水質檢測設備檢測水質,如 pH 值、透明度、溶氧狀況,充氧效果等,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平時應認真做好記錄,詳細記載放養、投餵、用藥、生長、產量、銷售等情況,並整理歸檔保存,為下一年的養殖生產提供參考依據。

九、起捕

河蟹根據價格走勢,一般於10 月份開始起捕上市銷售,主要有三種捕捉方法:一是在池塘內設置地籠、蟹籠等工具進行捕捉,這也是被廣大養蟹戶普遍採用的捕蟹方法;二是採用白天加水晚間排水,利用河蟹生殖洄游的習性,在出水口設網捕捉;三是將池水排放後,利用河蟹夜晚上岸爬行 的 習 性 ,待 河 蟹 爬 至 防 逃 牆(網)邊時,採用人工徒手捕捉。魚類於年底乾塘後捕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