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外科史海鉤沉-顯微鏡

1957 年,美國 UCLA(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神經外科教授 Theodore Kurze

( 1922-2002,圖 1) 在耳鼻喉顯微外科手術的啟發下,將手術顯微鏡搬進了神經外科手術室, 開創了顯微神經外科時代,到今天恰逢 60 週年。神經外科起源於 19 世紀末期的英國:以Victor Horsley( 1857-1916, 圖 2)、Charles A.Balance( 1856-1936, 圖 3)為代表。Horsley 是世界神經外科的先驅。

刀峰 | 神经外科史海钩沉-显微镜

他第一次切除椎管內腫瘤、第一次經顱切除垂體瘤、第一次採用皮層電刺激來確定致癇灶、第一次經硬膜內治療三叉神經痛, 同時他還是骨蠟的發明者。

Balancce第一次切除聽神經瘤,第一次實施面神經-副神經吻合術治療面癱, 他普及了乳突根治術。

神經外科發展於 20 世紀的美國,以 Harvey Cushing( 1869-1939, 圖 4)、WalterDandy( 1886-1946, 圖 5)為代表: Cushing 被公認為“現代神經外科之父”,他第一次描述 Cushing 病、採用 X 線診斷顱內腫瘤、主導發明了單極電凝, 他極大提高了神經外科手術的存活率; Dandy 年少英才,第一次成功描述腦脊液循環時才 27 歲, 31 歲首次全切聽神經瘤, 32 歲發明腦室造影、氣腦造影,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神經外科 ICU, 1937 年他首次開顱夾閉顱內動脈瘤。

在 20 世紀 50 年代之前,神經外科沒有手術顯微鏡,我們將這個時期稱為“傳統神經外科時代”或“裸眼神經外科時代”。

刀峰 | 神经外科史海钩沉-显微镜

在醫學史上, 耳鼻喉科首次將顯微鏡應用於手術。世界首例顯微外科手術由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的耳科醫生Carl Nylen( 1892-1978,圖 6)於 1921 年完成,他首次藉助顯微鏡完成中耳炎引流術,那一年他才 29 歲。 他酷愛網球,還曾代表瑞典參加過奧運會比賽( 1912 第 5 屆奧運會)。從此以後, 顯微鏡逐漸被耳鼻喉科及眼科廣泛應用。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有一個著名的耳科研究所,叫 House clinic,其創始人 Howard P. House(1908-2003,圖 7),被認為是現代耳科學之父;其弟弟 William House(1923-2012)是人工耳蝸的發明者,其兒子 John w. House(圖 8) 是現任House clinic 所長,我們神經外科所熟知的面癱分級( House-Brackman 分級)就是以他和另外一位耳鼻喉科醫生命名的。

在 20 世紀 50 年代, House clinic 的顯微外科手術已成常規,同在洛杉磯的一位劃時代的神經外科醫生——Theodore Kurze在觀摩了 William House 的顯微手術後,大為驚訝,也深受啟發,他於 1957年,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UCLA)首次將顯微鏡應用到神經外科,他藉助顯微鏡為一名 5 歲的患兒切除了面神經鞘瘤(也有說法是顳骨下經內耳道入路切除聽神經瘤),從此開闢了顯微神經外科的新時代。

刀峰 | 神经外科史海钩沉-显微镜

1958 年,神經外科醫生 Raymond Donaghy( 1910-1991,圖 9) 在美國東北部的佛蒙特州的伯靈頓( Birlington)創建了全世界第一個顯微神經外科培訓中心,若干年後培養出對神經外科產生巨大影響的一代巨匠Gazi Yasargil( 1925-至今,圖 10)。

Yasargil 於 1965 年師從Donaghy, 在伯靈頓學習了一年的顯微血管吻合技術, 1966 年返回蘇黎世。並於 1967 年 10 月 30 日完成了全世界首例 STA-MCA( 顳淺動脈-大腦中動脈) 吻合術。

Yasargil 教授出版顯微神經技術專著, 開創了腦池解剖這一腦外科手術的綠色通道, 向全世界推廣顯微神經外科理念和技術,數十年後, 眾望所歸被評為 20 世紀神經外科的世紀偉人。

Yasargil 是顯微神經外科的標誌性人物, 但並不是最早應用顯微鏡手術的神經外科醫生。

刀峰 | 神经外科史海钩沉-显微镜刀峰 | 神经外科史海钩沉-显微镜

1960 年, Kurze 利用一位三叉神經痛患者捐贈的顯微鏡, 在洛杉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顱底顯微外科培訓中心。1963 年, 31 歲的賓夕法尼亞大學的 Peter J.Jannetta( 1932-2016,圖 12) 來到洛杉磯,跟隨 Theodore Kurze 和另一位顯微神經外科的先驅 Robert W.Rand( 1928-2013,圖 11),在 UCLA 接受了為期 3.5年的住院醫生培訓,期間做了大量的顱神經顯微解剖訓練, 1966 年 2 月,開展了世界首例面肌痙攣顯微血管減壓術, 1966 年 6 月又開展了首例三叉神經痛顯微血管減壓術, 為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的治療帶來了革命性的影響, MVD 概念也由此提出,那一年 Jannetta34 歲。

刀峰 | 神经外科史海钩沉-显微镜

中國的顯微神經外科始於20世紀70年代初期, 1972年,祖籍蘇州的華僑神經外科杜子威教授( 圖13) 向蘇州醫學院捐贈了一臺手術顯微鏡,標誌著中國顯微神經外科的開始。

1976年,新疆醫學院神經外科的臧人和教授( 圖14) 成功完成了中國第一臺STA-MCA(顳淺動脈-大腦中動脈)搭橋術,並於1978年的科學技術大會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標誌著中國顯微神經外科進入一個新的高度,新疆一度成為中國顯微神經外科的聖地, 此後, 顯微神經外科逐漸在全國各地生根發芽、 遍地開花。

刀峰 | 神经外科史海钩沉-显微镜

值此顯微神經外科開創 60 週年之際, 感謝、緬懷所有為推動世界神經外科事業做出貢獻的一代又一代的中外大師們。

於德國.漢諾威

2017-6-8

1、 美國神經外科科學會官網( AANS) :www.aans.org

2、 維基百科: www.wikipedia.org

3、 陸夏 光學顯微鏡簡史與手術顯微鏡的發展

本文作者

刀峰 | 神经外科史海钩沉-显微镜

梁建濤,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外科顱底中心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師從著名神經外科專家凌鋒教授、鮑遇海主任。曾到德國漢諾威神經科學研究所訪問學習,師從Samii教授、Bertalanffy教授。主攻方向為顱底腫瘤的顯微外科治療。

[第103期專訪]宣武醫院梁建濤:聽神經瘤手術的體位選擇

刀峰在線

刀峰在線

刀峰 | 神经外科史海钩沉-显微镜

刀峰往期:

刀峰實戰 | 環湖醫院佟小光:CEA手術我這樣做刀峰實戰|佟小光團隊2019年手術病例TOP10-上篇

刀峰

刀峰 | 神经外科史海钩沉-显微镜

《刀峰》欄目由刀峰與神外前沿新媒體共同製作,旨在傳播神經外科臨床一線實用手術技術和技巧,本欄目內容轉載轉載需獲得郵件書面授權

,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