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医典故之一: 悬壶济世

在此次防控新型肺炎的战斗中,中医中药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使更多的人更加重视中医。

在我国,有一个称颂医生治病救人,普济众生的成语,叫做“悬壶济世”,这个成语是怎么得来的呢?

悬壶济世的壶,不是水壶,“壶”在古代是个通假字,通“瓠”,也就是葫芦。这个词之所以用来形容医生,原因和一个传说有关。

据《后汉书·方术列传》记载。东汉时期,河南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有个市掾(管理市场的小官员)费长房,其管理的市场上有一个行医卖药的老翁,在自己的摊子上挂了一个葫芦,人们不知其姓名,就称其为“壶公”。壶公自称包治百病,服用葫芦里的一颗药丸就能药到病除。有人买来药丸试验,果然十分灵验,一时间人们争相购买。每到市场散摊,行人散去,老翁就悄悄钻入了葫芦之中。费长房看得真切,断定这位老翁必是奇人。就买了酒肉,恭恭敬敬地拜见老翁,恳求拜壶公为师。壶公抚摸着他的背说:“我知道你是可教之人,以后可为众生治病。”遂领他一同钻入葫芦中。费长房睁眼一看,只见葫芦内别有洞天,房屋壮丽,院落宽宏,宛若神仙府邸。费长房随老翁勤学十余日,学得方术。临行前老翁送他一根竹杖,费骑上后疾行如飞,片刻即返回故里。家人原以为费长龙已去世,见后大为惊讶,原来葫芦内方十几日,而世上已过了十余年。从此,费长房即身挂葫芦,四处行医,驱除瘟疫,还能令人起死回生。

上面的典故、记载虽语涉传奇,但若揭其神诞外衣,不难看出它寄托的是在缺医少药的古代,人们对驱除病患的一种美好愿望。后来中医中药铺前常挂着一个葫芦,四处行医的郎中也在腰间挂着一个内装药物的葫芦,作为行医的“招幌”和标志,“悬壶”一词因此被沿用了下来,人们把医生济世救人的精神,称为“悬壶济世”。

漫谈中医典故之一: 悬壶济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