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老年期以後,你是如何看待死亡這個問題的,對此有什麼感受?

老左心理工作室



老六212788


有句話說,黃泉路上無老少。不獨老年,每個人,都面臨這個問題。生老病死,人之常情。究竟如何對待呢?本文列出以下幾種,談談管窺。

用理性思維來解讀。魯迅先生講過一個故事:某家生了一個孩子,滿月之後抱出來想討眾人口喜祝賀,一個說:這孩子天庭飽滿地閣方圓,將來會大富大貴。是得到了這家人的由衷感謝;又一個說:這孩子將來是要死的。於是一家人齊動手,將其痛打了一頓。說大富大貴的得到了一番感謝;說將來要死的,得到了痛打。許謊者得感謝,實話的換來胖揍。雖然,每個生命的誕生,其過程無論短暫還是漫長,是精彩絕倫,亦或沉靜平凡等,但是,“綜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

用幻想來編織亡靈。國人關於死亡後,託生轉世只是一種幻想。《史記》記載:劉邦前世是真龍,今生轉世為君王。民間有閻王、無常,奈何橋,轉世託生等;西方宗教關於死亡,有天堂地獄之分;古埃及的《亡靈書》,如木乃伊,人死亡後裹好屍體,待靈魂周遊世界回來,即可起死回生等。傳說也好,宗教也好,都對死亡抱有幻想。而現代科學態度,死亡,就意味著鮮活的生命消失,由一種物質轉換成了另一種物質而已。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沒有例外。

用切身體會感知死亡。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對愛妻的死亡,傾訴了無盡的哀思,令人潸然淚下;而“我失驕陽君失柳,楊柳輕颺直上重霄九,問詢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同為懷念逝者,讀來卻那麼的激越昂揚,極富浪漫主義的情懷;而死而復生的人,對死亡的理解,則是另一番感受。同事一行人出差遇到車禍,其中三個重傷,可以用死而復生來形容。經過救治康復,恢復正常後,他們最深的感受是:大徹大悟,看淡名利,珍惜生命。等等等。

至於筆者,如前所述,以平常之心看待生死,以理性面對生命之消逝。當然,藏克家說的:有的人活著,他卻死了;有的人死了,但卻還活著。則是另一番“死亡”意義了。


出於幽谷


我己經親證了生命本質真理即解開了生命奧秘之謎實現了生命永恆存在的自在的目的了。己經超越了生死之憂患。我的晚年就是隨緣傳播生命本質真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