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情認識到幸福時的警惕


一場疫情認識到幸福時的警惕

2020年是多事之年,上至60歲的父母,下至10歲的小孩,每天最常乾的一件事就是打開手機看一下上面不斷跳動的數字,這個數字無疑牽動了所有中國人的心,冠狀病毒所引發的焦慮和恐慌,還在人心中蔓延。


接踵而來的滿城空和工作慌外加焦慮寂寞症,對很多人來講才是一種最大的焦躁,這幾天,我在網上看到不少人在不斷吐槽,比如說,很多小超市老闆過年前進了很多的禮品,投入了幾十萬,突發的疫情,禮品沒有賣出去,更可氣的是進了很多的水果,買不出去只能潰爛,賠了不少錢。飯店老闆說,飯店關門了,每個月的房租和員工工資還要發,不知道要熬多久!

一場疫情認識到幸福時的警惕

我在網上看到一位單親媽媽說,他和老公離婚多年,租住在15平的出租屋裡,獨自帶孩子生活,平時晚上在街頭買小吃為生,勉強能維持娘倆的日常,如今碰到疫情,小吃也不能幹了,娘倆待在小出租屋裡快半個月了,這樣下去該怎麼辦呢!


城空、工作慌,的確讓人心慌慌!在這樣的困難時期,如果家人彼此能相互體諒,給予溫暖,支持鼓勵相互打氣,再難熬的日子也都能過去,可是很多人卻得不到這一點。

一場疫情認識到幸福時的警惕

返工潮從10號就陸續開始,返工給企業和個人都帶來了焦慮,疫情期還沒有過去。不返工,企業就有面臨資金流困難,尤其中小企業,加速經濟修復的重任在他們頭上,如要返工企業就要做好一切防控措施,擔任風險,確保企業員工生命安全。

同樣,員工焦慮感也不斷攀升,不返工拿什麼養活一家老小,返工就會擔憂勞動密集的辦公場地。同時一線二線城市的經濟活躍度最高、人流量最大,發生交叉感染的可能性也最高,這就造成本地人與外地務工者的對立情緒激發,陷入彼此擔憂。

一場疫情認識到幸福時的警惕


經歷了這場突襲來的疫情,讓我們對幾件事加強了認識。

一場疫情認識到幸福時的警惕

第一件事就是行業的經營者都感受到了這次疫情的重創,很多的企業開始研究傳統的線下業務怎樣有效的轉到線上,如果再發生類似事情,我們應採取那些積極措施補救,讓企業正常運轉下去。人力成本低,傳播範圍廣,營銷規模大,企業做好線上營銷,精準營銷,或許能成為中小企業的未來探索重點,但同時怎樣保護好商業機密一些列的企業問題也是需要中小企業考慮的,後期線上業務和線下業務雙管齊下開展是市場推動發展的必然,包括學校在內。

一場疫情認識到幸福時的警惕

第二件事就是這場疫情的突然爆發也打亂了所有人的計劃,對於停工待業的人來說,信用卡、車貸、房貸等還款壓力隨之而來,尤其是一家幾口只靠一個人的收入來源,特別是關於西貝餐飲連鎖那篇“撐不過三個月”的報道廣為流傳之後,更是給了社會重重一擊,大家終於意識到疫情過後朝不保夕的公司必將裁員減薪,這對於月光族、還貸族無疑是雪上加霜,平日裡過高的消費在風險來臨時,會讓自己變得多麼的不堪一擊。學著進行理財,保持“勤儉節約”的中國傳統美德並不過時,也許在危機面前只有銀行卡里的數字才是我們生活的最大保障。

一場疫情認識到幸福時的警惕

第三件事就是學習力。面對這個多變的世界、面對各種不確定性,唯一能夠應付的辦法就是終身學習。這個時代不是盲幹就能打天下,就能養家餬口,沒有經驗和技術只能靠天吃飯的社會已經過去了,只有終身學習,抵抗風險。其實這次疫情也考驗了每個人的學習力和自律性,有的人在這次疫情中豐富了知識,洗禮了腦思路,難得獨處時間不夠用,有的人則渾渾噩噩過著殭屍一般的生活,人的成長,就在於接受對方沒有想象中主動。

一場疫情認識到幸福時的警惕

疫情終將過去,生活依然繼續,寫到最後借用周國平的一段話“我們至少可以做到,在幸運時警惕和防備那潛伏在幸福背後的災禍,在遭受災禍時等待和爭取那依傍在災禍身上的轉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