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週歲寶寶錯過語言爆發期怎麼辦?

baobeiyijiu88


你好,根據你的簡單描述,寶寶如果錯過語言爆發期,大多和家庭因素有關,比如家長過於溺愛,孩子沒有開口說話的就會;或者家長工作太忙,和寶寶交流的機會太少。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更多要注意和寶寶多溝通,讓寶寶多說話,才有利於寶寶的語言發育。

1-2歲屬於寶寶語言發育的第二階段

1歲-1.5歲 理解能力迅速

這個階段孩子從爬到走,大運動發展迅速,這也是個里程碑式的跨越。這個階段爸媽可能會發現孩子從小話嘮咿咿呀呀的火星語階段一下子變沉默了,平時也就嗯幾聲,著實讓家長著急。其實這個階段的孩子理解能力發展迅速,言語表達發展緩慢,能理解你跟他溝通的一切,但就是說不出來,所以這個階段,家長要有更多的耐心,幫助寶寶度過這個階段。

1.5歲-2歲 表達能力發展較快

在這個階段,有個非常關鍵的概念叫做自我意識形成,自我意識越來越強,會逐漸擺脫控制,言語上在經過沉默階段後,就會呈現一個語言爆發期的階段,每9小時就能冒出一個新詞,前提是你持續對寶寶語言輸出的話,寶寶也會給你的驚喜,也即是說,這個階段孩子既能擺脫控制並自我控制,語言上又能表達自己,你或許還沒喜悅一陣子,就會不斷感受到,孩子太不聽話了。

2-3歲屬於語言發育第三階段

口語基本掌握階段

這個階段,如果你在孩子1.5歲到2歲的時候,對他控制太多,他這個階段就叫做執呦期了,所謂成長都是一步一個腳印的,前個階段沒有發展好,一定會影響下個階段的發展。這個階段孩子是語言發展的高峰期,表現特點為愛問為什麼,與人交往意圖明顯,產生句子的整合、結尾、重複的現象,但語言含混不清,有時候會出現口吃的現象。

言歸正傳,如果寶寶錯過語言爆發期,關鍵還是對寶寶持續的語言的輸出,在引導孩子說話時,要保持和寶寶的輕鬆的對話,讓寶寶愛上說話,習慣說話。

1、最好在寶寶有所注意、有興趣的時候進行輔導。

2、可以用多做形式來訓練寶寶的言語交流能力,但一定要靈活多變、生動活潑,還應把這種訓練穿插到日常生活和遊戲中。

3、結合生活事件和具體活動教孩子說話,例如,早上邊起床邊和他聊天。聊天也是一種很好的交流形式。

4、短小、內容淺顯的兒歌容易激起寶寶的興趣。父母可以多給寶寶讀兒歌,然後逐漸教孩子跟著念。

5、睡覺前多給寶寶講講故事、看圖畫書,在看看講講中,與孩子對話、提問,讓孩子模仿、複述。、

這些方法都可以促進寶寶語言發展,但最重要的還是家長的引導,如果寶寶喜歡跟人交流,自然就會主動開口說話了。


兒科醫生陳青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寶寶的語言開始出現井噴式的爆發,突然之間掌握了很多的話,可以慢慢接應大人說話,與其簡單的交流;或看到某個場景,自發的闡述想要表達的話語,真的是神奇般的語言爆發。

在不經意間,我家二寶也已經學會了說話,而且最近發現,話語真的是越來越多。比如:父親正在電腦旁忙於工作,寶寶從客廳跑到爸爸跟前,口裡竟冒出這樣一句從沒有人交過的話“我又回來啦”,一下子把我們都逗笑了。對於孩子來說,也許掌握語言的過程就是這樣無意識的過程,不自覺間就將語言輸入到自己的頭腦中。

通常,孩子的語言爆發期會持續到2週歲,在此之前,寶寶們會從簡單的句式逐漸過渡到複雜的句式,從無意識的宣洩逐步過渡到有意識的控制,從而逐漸掌握了語言能力,此後也會更願意頻繁的說話。2歲以後,雖然寶寶的語言爆發期逐漸過去,只不過不再向以前那樣井噴式的發展,取而代之的是,能夠使用更多的新鮮詞彙,並努力讓自己說的每一句更加流利和自然。

作為父母,對於語言發展緩慢或滯後的寶寶,不必過度的焦急,因為在寶寶的腦海裡,語言能力是可以不斷髮展的,我們要做的,就是耐心的等待井噴語言爆發時刻的到來,耐心的見證寶寶每個階段的成長變化。


YY育兒


我家漢堡正好2歲+2個月,現在能清楚表達自己想要什麼,也會說很多的話,很多人都說男孩子中他的能力很不錯。我大哥大嫂的老二比漢堡大8個月,但是表達能力和漢堡差不多,有時候也是支支吾吾的。(此處不是炫耀)

我先說說,大嫂的老二是婆婆帶的,撫養過程中很少注意教他這個是什麼,很多時候問這是什麼,她都會說哪裡有那麼多什麼什麼。

相反,我家漢堡從小由我自己帶,每天出門我都會和他講好多話,抱著他說這個是什麼,有問必答。

我家漢堡也有上早教課,可能這個也有差別,很多時候他想要玩小朋友的玩具他都會說出來,但是大嫂家的老二都是直接搶,或者咬,或者說都怪你,我沒得玩了。然後就哭,一天哭個十幾次[驚呆]。所以說,小孩子的第一撫養人很重要,日常生活要教說話也要教表達。

大家都知道講繪本故事是很有好處的,我們家有很多繪本也可以從早教中心那裡借書回來,但是大嫂家都是用手機聽繪本,看不到,只能聽。有時候我也是放手機繪本,用視頻的方式,慢慢的給他講。

八大智能中,語音智能是最重要的一環,如果你家寶寶已經落後,可以日常生活中教他多表達,多講多看繪本。


圓臉小運在深圳


我的建議是,一不用太緊張,二平時加強引導與強化。

1. 不用太緊張。孩子錯過語言爆發期並不代表語言能力不發展,更不代表以後語文一定會差,所以父母不用太焦慮。語言的發展是一個動態的持續的過程,隨著年齡的成長,孩子會接觸到越來越豐富的語言刺激來幫助他的語言能力發展。直白一些說,語言是一種溝通交流的工具,即便錯過了語言爆發期,孩子依舊掌握這種正常溝通的語言能力。退一步說,孩子的成長是轉瞬即逝的,你在焦慮或試圖去彌補這個錯過的時候,說不定孩子的其它能力發展的關鍵期也已經錯過了,豈不是不划算嗎?

2. 加強引導與強化。任何能力都是可以訓練的,尤其是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語言能力也一樣可以引導和強化。下面是幾個方法,一是平時溝通的時候,引導孩子怎麼樣說這句話更好,更清楚,比如孩子說勺子拿我吃飯,你可以告訴孩子說,我拿勺子吃飯;二是給孩子選擇一些語言訓練的課程,通過老師教育與同伴學習來引導孩子,你可能說又要報興趣班了,但是同伴的作用是很大的,當他與同齡人在一塊學習的時候,那種氛圍絕對跟父母學習的氛圍是不一樣的;三是父母要在語言發展上多給孩子創造條件,比如鼓勵孩子將自己畫的畫講述出來,鼓勵孩子在家庭聚會的時候講故事等。

總之,錯過並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要持續的努力去改變。成長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百米賽跑,而這個過程是父母需要不斷投入的過程。

希望對您有幫助~


蒹葭已萋萋


您好,我是“抒小顏談育兒”,作為一個三歲孩子的媽媽,希望能給您一些幫助。

首先家長不要緊張,2歲寶寶正是語言發育的高峰期,即使錯過爆發期,2歲孩子語言發展的高峰期仍然在持續。

個人認為孩子的語言發育和家庭氛圍息息相關,著名作家劉墉在他的親子關係課程中曾提到忙碌到無暇的媽媽不如好的保姆,重在強調對孩子來說他的身邊有個愛說話教她說話的人非常重要。

所以對於2歲的孩子一定要注意培養家庭的語言環境,父母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

1、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說話,重複是語言學習特別好的方法。

可以從一個字到三個字逐步過渡,如果孩子說的不準確,家長不要急於糾正,多說幾次正確的就行。給孩子信心,鼓勵孩子的進步。

2、繪本閱讀

不管是明星還是很多大v媽媽都在強調繪本閱讀的重要性。

可以給寶寶買些繪本,畫質優美,可以玩又可以看的繪本,多給寶寶讀一讀。激發孩子的興趣,看完繪本可以嘗試讓孩子指著書說書名。

請相信每個孩子都有天生的語言天賦,很多孩子在長期的繪本閱讀後可以直接說出繪本的名稱,背出很多繪本中的章節。

3、利用網絡資源

利用早教機和各種網絡資源尋找優質育兒資源,現在有很多免費資源。知名的國內外兒歌,簡單的唐詩可以給孩子定期薰陶,讓孩子多聽。

請相信多聽幾次,你的孩子都會有給你背出來的[呲牙][呲牙]

4、家長也要進行適當的學習

有的父母為了給孩子英語啟蒙,好多兒歌自己會背了來教。我為了給家裡的娃唐詩啟蒙自己先進行了簡單的溫習。

家長親力親為是最好的方法。有條件的家長儘可能親自陪伴,及時發現問題,畢竟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

最後推薦幾本我家娃特別喜歡也是特別經典的書,《熊,棕色的熊》,《小熊很忙》,《偷偷看裡面》,《英語發聲兒歌書》,親測有用,好書太多了,可以根據京東等平臺的分齡推薦進行購買。

請相信孩子會越來越棒。








抒小顏聊育兒


我們先了解下幼兒的語言發展特點:就是孩子突然在某一段時間,語言能力突飛猛進的發展。通常來說,一歲前是孩子從聽到能聽懂;一到兩歲孩子能用詞彙表達;兩歲左右以後進入語言爆發期,會模仿大人說話;一到三歲是語言期。

我們要知道人不是天生就會說話,幼兒的語言發育需要充足的語言刺激,即良好的語言環境。從新生兒甚至胎兒時期就要對寶寶進行語言啟蒙了。


兩週歲孩子還沒有開始語言的爆發期,說明他還沒有充足的語言儲備。作為家長應為寶寶的語言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多和孩子說話,給他足夠的語言刺激;與孩子說話時發音要標準,不要刻意用簡單的語言跟孩子說話;多給孩子讀繪本;多帶孩子接觸大自然,與別的小朋友玩耍。

我女兒從出生開始我就開始與她交流,比如說她吃完奶了,我會說:“來,媽媽抱抱,給你拍一下嗝。”從開始的聽不懂到後來咿呀咿呀的回應,再到現在嘰哩呱啦的小話嘮很有趣。我也給她創造別的語言環境,每天讀繪本,十個月的時候給她報的早教班,可能這些都是她語言發展比較快的原因吧!

兩週歲的寶寶正處於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家長只要從現在開始為寶寶創造一個好的語言環境,什麼都不會晚。


暖媽桐花萬里路


有些孩子發育的比較晚,不用擔心,可以慢慢來,多陪伴孩子閱讀,多與他溝通交流,跟寶寶說話的時候慢一點,然後咬字清晰一點,才能讓寶寶有意識地模仿,形成刺激語言敏感的作用。

2週歲還好。1-3歲是孩子語言的發展的突發期是寶寶語言發展的關鍵階段

現在開始經常和寶寶說話,帶孩子去戶外時,觀察孩子的注意力在哪兒,家長把孩子看到的用清晰簡潔的語言表達出來;當孩子說一個單字或詞語時,家長清晰地重複這個詞語給孩子聽,如果孩子說錯了,或發音不準確,不用糾正,平靜地重複正確的發音和詞語。

大家可以關注一下育兒號【小評果快樂育兒】,學習更多的育兒知識。

再安利給大家一個幼兒識字軟件【貓小帥學漢字】,非常有趣的一款手機識字軟件,有三四歲孩子的父母可以給孩子試試哦~


嘿呦喂哦


與其簡單的交流;或看到某個場景,自發的闡述想要表達的話語,真的是神奇般的語言爆發。


用戶1939182355228476


1.教孩子學會表達

大約在孩子6,7個月以後,小傢伙有了自己的意識。看到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新鮮的東西時,會很興奮,用手指,跟你交流。你一定要回應她的交流,不停告訴她並和她解釋這個事物為什麼會這樣。這個時候是她語言開始發育的初期,她需要知道和接受這個事物,直到她理解並表達出來。

比如我們小區裡有一棵棗子樹,每天路過這棵樹,我就告訴她,這是棗子樹,秋天會長棗子,棗子熟了就可以吃了。重複好多遍以後,她就慢慢能理解這是一棵棗子樹了。等再路過的時候,她自己就能告訴我,媽媽,這是棗子樹。

2.積極表揚和鼓勵孩子

當孩子能正確的表達詞彙或者完整的講出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時,你一定要及時的肯定和鼓勵,她心裡會很開心。讓她感覺到自己說出來是多麼有意思的一件事,她就會有意識的去聆聽並和你表達。

假如孩子明明想要某個東西,想說卻說不出來的時候,儘量的鼓勵他,讓他自己表達,告訴他,下次要拿這個東西了就自己說出來告訴媽媽。

3.發音不準確要及時指出

小玲瓏的發音一直都比較清晰,大概跟我一直帶和一直講普通話也有關係。小區裡有不少奶奶帶的孩子,摻雜了不少家鄉話,口音也不是很清晰。這方面最好還是爸爸媽媽們多下功夫。小寶寶正是學習的階段,有些錯誤的發音你告訴他他很快就能糾正過來。

4.學會聆聽,啟發孩子說話

舉個例子,有一次小玲瓏摔跤了,很委屈的跑過來跟我說“媽媽我摔跤了”。

我說“摔哪裡了”,

她說“摔地上了”,

“怎麼摔的呀”,

“地上滑,這樣摔的”說完還手筆劃一下,

“地上怎麼會溼呢”,

“我玩水了”,

“奧,那下次不要把水弄到外面了要摔跤的,記住哦”

通過一步步引導來跟孩子說話。這樣孩子的表達和思考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鍛鍊,下一次她就會明白該如何表達。

增加交流的機會

1.增加跟爸爸的交流,以及爺爺奶奶,親戚朋友的交流。每個人的表達方式都是不同的,讓寶寶學會跟不同的人交流也是學習語言的一部分。語言的最終目的還是要走向社會,跟社會的不同人交流。

2.跟小朋友的社會。尤其是比自己的孩子稍微大一點的孩子一起玩,語言成長特別快。

大概是1歲半以後,小玲瓏開始會找小夥伴一起玩。小區裡很多小孩子都比她大,跟小朋友玩,學語言特別快。她不僅能模仿小朋友說話,還能模仿小朋友的動作,特別好玩。小玲瓏有好大一部分的詞彙量是從小朋友那裡學的,有時候小夥伴之間的學習比媽媽教更好。但是要注意哦,媽媽們給小朋友找的小夥伴一定要家教比較好的。一般來說媽媽之間價值觀相似,談得來,小朋友也能玩的來。

學習兒歌和繪本

到目前為止,小玲瓏已經會背好幾首古詩和兒歌。大約是接近兩歲的時候,她開始對繪本有了比較大的興趣。一個故事,可能反覆講上好多次,她依然聽得樂此不疲。前幾天我試著讓她把《月亮的味道》這個故事講給我聽聽,沒想到她斷斷續續的也能把故事講出來了。

繪本的學習能夠發散孩子的思維,增加孩子語言的邏輯性。就比如《月亮的味道》這個故事裡面,因為小海龜一個人夠不到月亮,所以就叫來了大象一起幫忙,後來又叫來了別的小動物幫忙,這種邏輯性強,結構簡單,想象力豐富的故事很容易深得小朋友喜歡。

等寶寶再大一些三歲之後就可以培養他學習的興趣啦,我兒子也是這個時候開始認的字,一開始用了各種方法培養她的興趣,沒想到最有效的還是用Apipi,不要擔心手機對眼睛不好,裡面能設置學習時間,培養用眼習慣。你百度搜索【貓小帥學漢字】、挺不錯的,我兒子用了1年多了,認字比其他小朋友多。他特別喜歡,還經常要給本寶媽講故事,暖心。

大家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還可以關注一下【小評果快樂育兒】哦,我的育兒知識大部分都是從這裡學來的,做的非常用心。


辣眼睛的大腦斧


語言的發展

一個人會說話, 不是生來就有的。語言的形成,還需要有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語言刺激,這是兒童語言發育的重要條件。


一開始,嬰兒會無意識地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 如果大人們也能給他一點回應, 嬰兒就會感到興奮, 就會重複發音,這些聲音的刺激, 可以鍛鍊嬰兒的語言聽覺能力。在嬰兒時期小朋友已經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去觀察和聆聽周圍的世界,他們可以通過自己的觀察來了解爸爸媽媽是否開心,周圍的環境是否融洽。

如果你認為只要照顧他們的吃喝拉撒那就大錯特錯了,良好的環境和父母的積極參與,會讓小嬰兒更好的學習和模仿。

建議的房間裡多準備一些色彩明亮、活潑有趣的玩具給小嬰兒,甚至可以告訴小嬰兒玩具的名字是什麼。雖然小孩子在語言方面不能給予家長更多的交流,但是他們會通過自己的肢體動作給父母反饋。

在嬰兒7、8個月時,嬰兒已經能夠聽懂大人說的某些詞的聲音。因此父母一定要不失時機地在與嬰兒交流的同時, 把說話中的某個詞和具體事物聯繫在一起,由於大人用詞時總是伴隨自己的動作, 嬰兒也就隨著模仿大人動作而逐步開始模仿大人的詞音, 在經過不斷強化、刺激後, 嬰兒就會從單純的模仿性發音, 逐步學會自己能夠說出詞音。

在1週歲後, 寶寶就開始進入正式的語言學習階段了,在這個時期父母應多點創造給孩子學習訓練的機會,特別是要讓孩子多接觸自然和多接觸社會生活。這個期間小孩子的理解愈來愈好,掌握的詞彙也越來越多。家長也可以為孩子創設一個有趣的情景,讓寶寶在遊戲中學習。沒有必要特意訓練孩子學習看圖說話之類的,也完全不用針對性的學習,日常生活中的遊戲就可以潛移默化的訓練小朋友的認知和語言能力。

很多小朋友都喜歡收銀類的玩具,去遊樂場也喜歡玩角色扮演。在家長家長完全可以充當營業員,向孩子介紹商品。如:指著玩具狗說:“這是隻小狗,白白的毛,鼻子會聞氣味,它有4條腿,有一條卷卷的尾巴,它會幫人們看門,你喜歡它嗎?你想要買走它,以後自己來照顧它嗎?

總之,在寶寶的語言爆發期之前,寶寶即使不懂得如何完整地表達自己,但是寶寶在一旁還是在不斷地觀察學習中,積累詞彙句子和根據情景去學習表達情感。

老人帶孩子會不會影響小朋友只會說方言?

有的家長會擔心老人帶小朋友的話,孩子會不會變得只會說方言而不會普通話了。其實你們太小看小孩子的語言學習能力了。小編的語言學老師曾經講過一個例子,她的同學是朝鮮族,在小的時候是同時學習漢語和朝鮮族語言課程的。按照我們的理解,難道小孩子不會語言混亂嗎?事實上,兩種不同的語言不僅沒有混亂,小孩子完全可以做到自如切換。

小編就曾經看過兩三歲的小孩子一邊和媽媽用普通話交流,扭頭就和奶奶用地道四川話溝通,那個四川話她自己媽媽至今都沒學會。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家庭老人和保姆使用的語言不通,或者很小讓孩子學習多種語言,年幼的小朋友可能無法理解這些各不相同的語言,表達可能就會出現滯後。在沉默後,孩子語言爆發時也容易掌握更多的語言。建議想讓孩子掌握多種語言的家庭,最好先讓孩子掌握母語,然後再學習其他語言,避免孩子出現語言滯後的情況。

國內

關於語言爆發期

一歲半到兩歲之間,對於多數小朋友來說是一個比較神奇的時間。許多家長髮現原來詞彙量比較少的小朋友突入進入到語言的爆發期,不僅詞彙量增長速度,每天能聽到新的詞彙從小朋友的嘴巴里蹦出來。對於學習語言、模仿語言也非常有興趣。

孩子說話的暴發期在二歲左右,對於個體來講,可能會出現靠前或者靠後的情況,語言要爆發,前期都是在積累,沒有這個積累期,爆發的力度不會很大的。我們所需要的就是在孩子的語言發展過程中為小朋友提供充足的和健康的資料,簡言之積累期的資料是什麼,爆發出來的必然就是什麼。

小孩子還沒有開始爆發期說明他正在通過自己的學習和模仿來儲備語言的養分,為爆發期的到來做足準備。語言的啟蒙始終伴隨著嬰幼兒,甚至是胎兒期。有些孩子說話晚,如果不是病症,那就不用擔心,多和孩子說話,積極帶孩子接觸自然,讓孩子儲備更多的語言詞彙,孩子想表達的時候自然就開口了。

那麼貴人語遲是真的嗎?

每個小朋友都是獨特的個體存在,表現在語言能力方面也是有早有晚,表達清晰或者表達不清晰。只看早晚,不思考孩子開口晚的原因,就貼上智力的標籤當然是笑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