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防“防疫戰”打成“疲勞戰”

最近一段時間,多名基層幹部和醫護人員因過度勞累而犧牲在戰“疫”一線:2月3日,湖南衡山縣東湖鎮馬跡衛生院28歲醫生宋英傑,多日連續超負荷工作引發心源性猝死;2月6日,江蘇徐州市銅山區利國鎮水利站黨支部書記,因勞累過度倒在一線;同日,公安部追授5名抗疫一線民警二級英雄模範稱號,他們也是勞累過度犧牲……

生命雖逝,精神永存。這些平凡的戰“疫”英雄勇於擔當、捨己為人的事蹟令人動容,將激勵更多人勇往直前。但是,他們也為長期過度勞累的一線戰“疫”人員敲響了健康警鐘。當前,戰“疫”拐點尚未出現,戰線很長,各地要科學用兵,謹防將“防疫戰”打成“疲勞戰”。

自1月24日全國多地進入一級響應狀態,激烈的戰“疫”已持續近20日。在這場夜以繼日的奮戰中,一些醫護人員、基層幹部等一線防疫人員,在缺乏足夠保障、缺乏足夠休息的情況下連軸轉,體力、精神都面臨極度疲勞甚至是透支。如何科學用兵,既讓一線戰鬥員得到適當休息,又讓一線戰鬥力始終不被消減,是當前迫切要解決的問題。

保持旺盛的精力,一直是戰鬥獲勝的關鍵。《孫子兵法》和游擊戰十六字方針,都談到了利用敵人疲憊獲取勝利的要訣。此次戰“疫”中,一線戰鬥人員的疲憊,也將給病毒留下可乘之機。一方面,持續高強度的疲勞工作,會造成戰鬥人員免疫力下降,從而使他們更容易受到病毒的攻擊;另一方面,長時間的緊張工作,也讓他們面臨巨大的精神壓力,已經有一些一線人員出現了心理問題。正是這些因素,讓一線戰“疫”人員成為“易感人群”,也為後續戰“疫”埋下了隱患。

當務之急,要儘快對一線戰“疫”人員進行適當輪換。日前,一份來自武漢一線醫護人員的求助信,反映了很多一線人員的現狀和心聲:有些醫護人員已累計奮戰了40多天,大家一直承受著高強度的生理、心理壓力,懇請上級領導安排最早上前線的醫護人員隔離調整兩週,讓他們處於身心得到調整後,再以健康的心態和體魄繼續投入戰“疫”。

進行人員輪換,首先要有科學的制度安排。由於缺乏政策導向,不少地方均不敢對人員進行輪換,幾乎都是“全員動員”,生怕背上“重視不夠”的名頭,結果只能硬撐著。

其次,還需要充足的人員供應。戰“疫”絕不僅是基層幹部或者醫護人員的戰鬥,要勇於將區域打通、部門打通、人員打通使用。哪裡的疫情比較重,哪裡是疫情最前線,兵力就重點向哪個方向優先保障。

當前,戰“疫”依然膠著,避免“疲勞戰”,調整好狀態至關重要。在這場人民跟病毒的生死較量中,如果我們能夠科學調配,合理用兵,眾志成城,始終保持旺盛的戰鬥力,病毒終將不是我們的對手,勝利的春天終將會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