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藏男孩易烊千玺背后:优秀的父母,都会陪孩子一起犯错


​宝藏男孩易烊千玺背后:优秀的父母,都会陪孩子一起犯错


前段时间,一条易烊千玺自己设计话筒的微博又炸了,深扒一下才发现他真是一个宝藏男孩儿:雕塑摄影盘核桃,甚至还自己设计了一款千禧龙的雕塑。


如果说一部《少年的你》让他惊艳,那这些生活中的细节才证明这一切都是必然。不断学习,探索新领域,是他一直追求的目标。


有网友说“我看到了易烊千玺演技最好的样子,也相信会看到他更好的演技。”


​宝藏男孩易烊千玺背后:优秀的父母,都会陪孩子一起犯错


在一次采访中,他讲了一个小时候上补习班的故事。小时候学舞蹈和练字的时候,都是妈妈陪他一起去的,一起学习,甚至跟着做课堂笔记,探讨新知识。


因为舞蹈妈妈也是从零学起,两个人一起成长,所以给他增加很大信心,不至于因为学不会、做错而有受挫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也更容易接受自己的错误,养成持续学习的好习惯。


没有先天不犯错的孩子,只有犯错后没被好好对待的孩子。


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提到:0-6岁是孩子性格养成的黄金时期。而在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各种能力的摸索期,很容易“搞砸”一些事。


如果不正确引导,很容易造成孩子在以后面对挫折有懈怠、消极情绪,甚至不愿意独立完成一些事。


很多家长在看到孩子做错、做不好时总会控制不住怒气,然而正确总是伴随错误诞生的,正确的引导比大吼大叫要管用的多,家长要允许孩子犯错。


阿里CEO张勇说:要给年轻人犯错的机会,他们会找到达成目标的正确方法。同样,只有给孩子犯错的机会,才能让孩子在不断试错中找到目标的正确方向。


1

直升机父母:让孩子很不放松


同事王姐前阵子一直在抱怨:“5岁的孩子了,连个8都不会写!没见过这么笨的。”


突然有一天她告诉我说:“原来自己错怪孩子了,有时候太过在意反而适得其反。”


原来是前一天晚上她辅导女儿写“8”,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依然白费力气。作为985硕士的她很挫败,最后实在太烦躁就去忙自己的事了,过一会女儿竟然拿着写满8的纸给她看。


原来不是女儿不会写,只是初窥门道的女儿面对拧拧巴巴的“8”写得很慢,而每一次女儿刚一下笔,她就开始紧张的问女儿是不是不会,是不是又写错了。


结果女儿害怕挨骂就不敢写了,就成了同事眼中的“不会”。当留下女儿一个人时,她会慢慢体会写法,对照是对是错,心情放松反而写得很好。


在育儿理论中有一个词叫“直升机父母”。说他们像直升机一样一直盘旋在孩子头顶,时刻关注着孩子的动向,稍一犯错,就启动控制模式。


殊不知,正是因为这种“盯梢”一样的存在,让孩子迟迟不敢下笔,慢慢磨掉兴趣,渐渐失去信心。


​宝藏男孩易烊千玺背后:优秀的父母,都会陪孩子一起犯错


动画片《海绵宝宝》中有这样一段话:谁都会犯错,所以在铅笔的另一头有橡皮。


谁都希望自己的宝宝是满分宝贝,可是没有谁天生不会犯错。学会接纳他的错误,不要将焦虑转移到孩子身上,一方面可以增加信心,另一方面可以培养他乐观的学习能力。


2

孙俪夫妇:故意犯错,教孩子滑雪


在孙俪的微博里有这样三个视频很搞笑:勇敢的爸爸、勇敢的等等、勇敢的妹妹。三个人在视频里轮番摔跤,却玩得不亦乐乎。


​宝藏男孩易烊千玺背后:优秀的父母,都会陪孩子一起犯错


原来是一家四口去滑雪,因为两个孩子还小,于是身为爸爸的邓超先去滑了一跤做了个“错误示范”,大家哈哈大笑后,孩子们也学着他的样子,勇敢的滑了起来。


有时候,犯错比嘱托更重要。如果孙俪夫妇只是一味的告诉孩子技巧,孩子在多次示范后只会懊恼“为什么我学不会?”从而失去了学习的乐趣。


没有经历过失败的成功,成功也会索然无味。


其实,“错误示范”未必是坏事,家长需要适时的在孩子面前除去“优秀”的“枷锁”,告诉他:你看,我也没有做得很好。


在孩子面前故意犯错,并不会破坏自己在孩子中的完美形象,反而会增加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3

陶虹搭积木:父母要学会示弱


陶虹讲过一个陪女儿玩积木的故事。


一开始她总喜欢带着女儿玩积木,摆出漂亮的小房子小火车给她看“你看,这是积木,能摆出各种各样的东西”。


可是女儿从来不玩,每次她给女儿展示的时候女儿都没有一点兴趣,她以为女儿只是不喜欢积木。可是后来慢慢发现,只要她一走开女儿就会玩。


原来不是不喜欢,是因为妈妈做得太好让她害怕,她做不了这么好,所以在妈妈面前就不敢玩,因为怕被批评和笑话。


​宝藏男孩易烊千玺背后:优秀的父母,都会陪孩子一起犯错


后来陶虹就注意了,故意挑摆得不好的时候,赶快拉女儿来看“快看,妈妈搭的房子倒了”。


然后慢慢的女儿就开始不惧怕在陶虹面前玩积木了。因为她知道,妈妈搭的也没有很好,倒了没关系,再来一遍就好。


​宝藏男孩易烊千玺背后:优秀的父母,都会陪孩子一起犯错


大人也没有很强,妈妈也会犯错,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是妈妈们的必修课。


作家刘娜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爱是温暖的理解和给予,支持和鼓励,而不是控制和占有,裹挟和监视。”


对孩子进行“错误”教育,会让孩子在面对错误时学会接纳而不是逃避。


4

3岁孩子买奶粉:鼓励和等待,让孩子勇于突破自我


心理学家桑代克做过一个“迷箱”实验,得出了著名的“试误”学习理论:学习是情景与反应之间的联结,通过不断错误练习,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


孩子的每一步都是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趋向完美,而正视这个过程,就是作为妈妈需要做的。


相比于学会写一个数字“8”而言,写数字“8”的过程中学到的耐心和探索精神,正是孩子真正需要学会的。


在日本综艺《初遣》中,3岁的小女孩结优,被安排独自去超市给弟弟买奶粉,结果奶粉被其他商品挡住了,小结优一直没发现,妈妈虽然在镜头前非常着急但是并没有干预她。


当小结优垂头丧气的回家时,妈妈并没有责备而是鼓励她“你一定能做到的,再去试一次”。然后小结优再次返回超市,通过咨询店员最终找到了奶粉。


​宝藏男孩易烊千玺背后:优秀的父母,都会陪孩子一起犯错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结优的妈妈因为找不到奶粉而责备结优,或者直接去帮结优把奶粉买回来,那么结优就失去了这次经历,下次遇到同种情况一样不知所措。


错误的尝试可以为孩子积攒经验,而这些经验,可以避免他下次将错误继续。


5

停止焦虑:每个孩子都是小野马

在面对孩子时我们总是会不由自主的焦虑,孩子不如别人焦虑,孩子做不好事情焦虑,其实归根结底,是对这个社会的焦虑。


你是否曾经这样骂过孩子“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不会?为什么别人都不错就你错?”如果赶上某天心情不好甚至火冒三丈直接说孩子笨、丑。


然而,每个孩子都是一匹刚刚面对世界的小野马,对未知总是手足无措,陪他一起成长,给他信心去尝试高山和浅滩,学会拥抱挫折,才能拥抱更美的风景。


面对孩子时不要吝啬你的耐心,允许他的不足。犯错,其实没那么可怕。诚如书言,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爱孩子,才要和他一起犯错;一起犯错,才能用爱帮助他发现更好的自己。完美对于孩子而言,只是方向,不是终点。


莎士比亚说:“最好的好人,都是犯过错误的过来人。”


家庭教育归根结底是人格教育而非知识教育,好的人格可以得到知识,然而拥有知识,却未必拥有美丽的人格。


让孩子在错误中成长,是一件无比正确的事。


宝妈加油站:P大小硕、前21报编辑,娃7岁,传递不焦虑的育儿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