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钉钉”最近被吐槽这么多次?原因是使用它的人没注意这些

这次疫情改变了国人的工作和生活。作为人口密集的学校,受疫情影响,教育部发布了延期开学的通知,同时要求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具体做法,就是“互联网+教育”,组织线上教学,让全国学生隔离不隔爱,停课不停学。把实地教学改为线上教学,用智慧课堂代替传统班级,将面授知识转为“隔空”教学,这是破解学生推迟开学、无法集中授课难题的必要之举,做得好可以学习不延误、疫情严防控“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为什么“钉钉”最近被吐槽这么多次?原因是使用它的人没注意这些

疫情之下,“线上学习”成为教学新常态,信息化应用呈现新面貌。然而,从一线实施情况来看,因为存在认识误区,线上教学情况不理想,出现"教学组织乱,家长学生忙,一线教师累"等现象。以下几个方面,一定要注意:

不要提前学。2月4日,教育部有通知提醒,各地各校原计划的正式开学日之前,不要提前开始新学期课程网上教学。也就是说,线上教学是从原计划的正式开学之日开始,不要提前结束学生的寒假。可是有些学校只看通知发出时间,只注意“停课不停学”,以通知发出时间为开始之日,提前结束了师生的寒假,加重了师生负担,更有违教育部之初衷。

不要单一化。这方面教育部有责任,该公众号上就有《教育部:利用网络平台 “停课不停学”》的报道。这一引导,让基层简单理解为网络平台教学。其实,不离教也好,不停学也好,网络平台当然非常重要,但并非唯一。从受教育者的角度看,形式越单一,对信息的反映越麻木。而且,教育行为应该追求有广度、深度和持续度,尤其是课外的持续学习非常重要。只有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方法手段,才能提高教学实效。比如,引导广泛阅读好书、关注社会时事、发展兴趣爱好。

不要纯自拍。一些学校把开展线上教学理解为要求每个老师当“网红”,做直播,甚至还要录课。为此,不少教师在备课之外,还在着力改善形象。其实,这种做法完全没有必要。忽然之间就要直播,还要录课,教师负担何其重?即便是紧锣密鼓当“网红”了,又能保证效果吗?线上教学是教师的事,但是,教师还可以当线上教学组织者。从某种程度说,更应该是线上教学组织者。因为,线上本就有非常多的优质教育资源,用“拿来主义”不是更轻松更节约更受用吗?所以,教师应该当好组织者,利用好线上各类优质资源,引导学生学习。

不要全员上。传统课堂教学是全体教师的事,线上教学并非如此。毕竟,城与乡之间,校与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信息化应用水平不一;师与师之间,教学水平不一,信息素养也不一。线上教学需要熟练使用相关软件,这对青年教师来说,学习起来暂且不难,但教学还缺乏经验,能力水平有待提高。经验丰富的年长教师则在掌握相关软件、使用相关平台方面,不及年轻人。这是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矛盾。比较务实的做法,从学校内部来说是整合好力量,分工合作完成线上教学;从区域范围来说是做好统筹,取长补短,资源共享。

不要全天候。教师都是父母心,生怕学习被疫情耽误,一抓学习就不松手。现在,不少学生是从早上七点半就上线,直到晚上九十点才离“下线”。更有甚者,还有不少作业,学生一天都泡在线上了。这样的做法,既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容易让学生沉迷网络。“文武之道,一张一驰”,学习还是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能变成线上“满堂灌”、整天“连轴转”!保护视力很重要,锻炼身体很重要,应该安排出必要的休息时间、线下时间,向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锻炼强健身体。

为什么“钉钉”最近被吐槽这么多次?原因是使用它的人没注意这些

总之,要根据疫情、校情、学情,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前提下,注重德育、美育、智育,广泛利用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务实灵活开展线上教学,确保教学实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