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泯灭的童心,每个人心中都有着需要治愈的伤痕

导语:宫崎骏动画中的儿童回归观包括儿童天性的回归、文化的回归和儿童教育观念的回归。这种回归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

儿童天性真、善、美的回归也是成人的向往;质朴、鲜活、自然和成长的儿童文化回归,可避免儿童被成人异化、麻木;以儿童自然快乐成长为取向的儿童教育观念的回归,有利于提高 儿童自我成长的能力、尊重其自然生长。

作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动画大师,宫崎骏的动画以其纯真质朴、充满童趣和想像力的风格,走进了儿童的情感体验世界,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同时,又以其深刻的社会人文关怀和宏大的主题叙事,备受成人的青睐。他的作品承载着梦想与人生、人与自然、生存与环境的深刻思考,同时也蕴含着一种回归儿童的文化价值观。

宫崎骏说:"每一天,都有新的婴儿诞生;每一天,儿童都在成长。如何引导而不是误导他们,是每个动画人的责任…… 我也希望动画片能够教给他们认识这个美好世界的能力。"而事实上,"美好世界"指的就是儿童的世界。他希望不仅是儿童,包括成人也能够通过他的作品,认识到儿童的价值,认同儿童的文化,尊重儿童的天性,回归儿童的世界。

因此,宫崎骏动画中的儿童回归观,不仅包括对儿童天性的回归、文化的回归,也包括对儿童教育观念的回归。深入地学习和了解其儿童回归观,对于现在广大家长和幼教工作者,在如何认识、对待和教育儿童这一问题上,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所以我们通过对宫崎骏动画中儿童回归观的简单了解,从而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一定的指导。

一、回归儿童的天性

宫崎骏说:"小时候,我曾经是所谓的'乖孩子'。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走,而是按照双亲的指示去做。没有自我意识,但正因为没有自我意识而紧张莫名。随着我成长为一个少年,我终于发现自己不能再当一个乖孩子,必须以自己的目光来世界,必须自己站立起来、生存下去。"

童年是天性保存最完整的时期。儿童天性本来是好的,是向善的、向真的、向美的。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他们总是拥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和创造力,他们会画出蓝色的太阳和糖果做的房子,他们会说雪融化了就是春天。可是在我们大人看来,天性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

",是要"听话",是要按照大人们的指示去做,按照成人选择好的道路去走。

无法泯灭的童心,每个人心中都有着需要治愈的伤痕

宫崎骏

于是,儿童最美好最本真的天性,就在一片""和"听话"声中泯灭了。正如卢梭所说:"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在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中,充满了对儿童自然天性的赞美:儿童的心灵比成人更健康、光明,孩子的眼睛比成人更透亮、清澈

无法泯灭的童心,每个人心中都有着需要治愈的伤痕

《龙猫》剧照

在电影《龙猫》中,只有儿童纯真无邪的心灵才可以看到像邻居一样居住在我们周围的自然中的小精灵,从风声里隐约听到他们奔跑的声音。就像《龙猫》主题曲所唱的,"隔壁的多多洛,多多洛,只有在小孩面前'她' 才会来到"。

而在电影《千与千寻》中,儿童未泯的天性更是成为被异化了的成人的拯救者。主角千寻正是用一个孩子天性中的纯真与爱,感动了魔女汤婆婆,取得了药方,将因贪婪和愚昧而变成肥猪的父母恢复成人。

无法泯灭的童心,每个人心中都有着需要治愈的伤痕

《千与千寻》剧照

弗朗索瓦•利奥塔说过:"人类在儿童时期就己经达到最充分、最真正的人性,但是,人类由于成熟而遮蔽了儿童特征,并因此努力去掉最富人类本质的东西。"然而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就是用成人的规矩,去捆绑儿童的天性。我们不允许儿童说 "",认为这是对我们教师、对我们家长权威的一种冒犯。

无法泯灭的童心,每个人心中都有着需要治愈的伤痕

弗朗索瓦•利奥塔

我们告诉孩子太阳是红的,雪融化了是水。而宫崎骏则告诉我们,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天性,这不仅是在拯救孩子,也是在拯救我们自己。蒙台梭利说:"儿童就像弥赛亚,他降临到堕落 的人间,是为了引导他们重返天国。"这是在告诉我们,成人只有回归儿童的天性,才能够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堂。

二、回归儿童的文化

儿童文化是儿童表现其天性的兴趣、需要、话语、活动、价值观念以及儿童群体共有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的总和卢梭在《爱弥儿》中指岀,儿童不是小大人,儿童有着不同于成人的生活,认识到了儿童与成人的根本差异,在一定意义上将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进行区分,宣告了儿童文化概念的诞生。

可见,儿童文化是明显独立于成文化之外的一种文化,儿童文化有着儿童天性中的质朴、鲜活、自然和不断创新转变生长的力量。相对于儿童文化的新鲜和本真,成人文化则是僵硬死板被异化的。正如荣格所说:"

成人已经丧失了儿童心理的特殊可塑性……顽固的停留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俨然将自己看做是当代文化的守护者。"

无法泯灭的童心,每个人心中都有着需要治愈的伤痕

卢梭

尽管如此,儿童文化却面临着成人文化的侵占与吞噬。有的幼儿园从小班开始就让幼儿严格学习各种成人的社交礼仪,并作为自身特色引以为傲;有的教育机构抱着牟利的目的开设各种各样的特长班、兴趣班;不少家长抱着"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争相把孩子送进各种补习班……于是,儿童在幼年阶段便承担着疲于奔命的成人文化中的竞争与压力。成人在被异化、被麻木之后,又继续异化、麻木着这些初生尚且嫩绿的幼苗。

宫崎骏说:"我开始觉得应该画一些表现儿童的单纯的、大气的东西。但是,很多父母都会无视、甚至践踏孩子的那种单纯和大气。所以,我想做的东西就是面向孩子们猛然棒喝:"你就要被你父母噬掉了!"而事实上,这不仅是对孩子的棒喝,更是对父母对成人的棒喝。

因此,宫崎骏的作品大多都有着简单自然、静谧纯美的氛围,着力渲染的是儿童的文化,追寻着儿童文化的诗意纯真之美。在动画电影不断现代化的今天,电脑绘画和3D技术已经成为主流,而宫崎骏的最新作品《悬崖上的金鱼姬》,却坚持着手绘的风格,用蜡笔画一样的画风,述说着童年的简单与美丽,平淡的叙事中有蓝天白云、青草绿地,有山与河、风和花,幼年玩过的玩具,遇到的伙伴……

无法泯灭的童心,每个人心中都有着需要治愈的伤痕

《悬崖上的金鱼姬》剧照

当成人们因感官麻木而开始相信匆忙和无休止的竞争才是世界的真实面目,忘了海的声音,忘了树的颜色,忘了童年时曾经拥有的简简单单的快乐,宫崎骏的动画则象征着一种对儿童文化美好的回归:日光下树影的斑驳,天空中云朵的绮丽,大雨中荷叶上的水滴这些极富生命力的场景都在告诉我们,儿童是独特文化的拥有者。

他们的存在、感觉和价值观是异于成人的,他们的生命是如此纯粹,他们自然的天性应该得到充分的舒展。在他们面前,成人的争名夺利显得多么的不可理喻。在《天空之城》中,代表人类科技最高成就的天空之城毁灭后只剩下一棵大树,风在树梢鸟在鸣,文明毁灭之后一片纯净,这不仅象征着人类文明向自然的回归,也预示着成人文化向儿童文化的回归。

三、回归儿童的教育观念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儿童?应该持有一种怎样的儿童教育观?对于这个问题,夸美纽斯提出了"种子说"与"园丁说",要像园丁培育种子一样,培育儿童;卢梭提出了"否定教育论",要遵循儿童的自然生长,濛台梭利说要"follow the children";杜威说要以儿童为中心;

苏霍姆林斯基则将学前学校开办在蓝天之下,让儿童在大自然中获得成长的真理……

无法泯灭的童心,每个人心中都有着需要治愈的伤痕

苏霍姆林斯基

其实,历代教育家们想要告诉我们的,就是教育要尊重儿童的天性,要促进儿童的生长,要遵循自然的规律,教育应以儿童自然快乐的成长为取向和目的,而不是考量儿童究竟学到了多少知识,这才是成功的教育应该做的。

无法泯灭的童心,每个人心中都有着需要治愈的伤痕

夸美纽斯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简单质朴的教育观,在当今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之下,却已经被异化了。家长们关心的不是孩子过得快不快乐,而是关心孩子学到的知识够不够多;老师们寻求的教学技巧,也是如何让孩子多会几道数学题,多背几个单词,多记几个汉字;孩子就在这日复一日的背书做题中,在成人的期望中,在为虚无缥缈的未来做准备中,逐渐丧失了天性与自我,丧失了好奇心与想像力。

在宫崎骏的电影中,始终贯彻着这样的儿童教育观,即:相信儿童自我成长的能力、尊重儿童的自然生长。魔女急宅便》中的小魔女琪琪,《千与千寻》中的千寻,他们都是在长辈缺席的情况下依靠自己,克服困难,慢慢地学会了长大,独立地完成了成长。

无法泯灭的童心,每个人心中都有着需要治愈的伤痕

《魔女急宅便》剧照

龙猫》中的姐妹俩,跟随父亲从城市来到乡下,在父亲忙着写书,母亲生病住院,无暇照顾她们的情况下,姐妹俩在屋前的草地上嬉闹, 在树林中玩耍,完全融入了周围的自然环境中。在这里她们见识了大自然的美,邂逅了自然的精灵——龙猫。她们趴在龙猫的肚皮上自由地飞翔,和龙猫一起参加神奇的祭拜仪式,看着月光下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第二天又恢复原样。

无法泯灭的童心,每个人心中都有着需要治愈的伤痕

《龙猫》剧照

孩子们带着一颗童心,好奇地聆听审视着一切,在与大自然亲密的交流和沟通中领悟成长。我们完全可以从中感受到一种充满活力的自由,一种儿童内在生命力成长的快乐。宫崎骏告诉我们,成长是儿童自己的事情,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是种子生长成大树的过程。

无法泯灭的童心,每个人心中都有着需要治愈的伤痕

《千与千寻》剧照

我们在教育儿童的时候,无需焦躁,更不要拔苗助长地灌输那些他们还不能理解的知识。我们所需要做的是耐心的等待,就像是《千与千寻》中千寻最终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人一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历程。正如卢梭所说的:"如果延到明天教也没有太大关系的话,就最好不要今天教了。"

当我们意识到儿童是独立的个体,有着其自然成长的方式,成长不等于知识的获得,成长是自然的给予、生活的磨炼、儿童自身的领悟时,也就 预示着功利化的知识教育观向质朴的自然教育观的回归。对于孩子们,与其给他们一个不一定可以兑现的美好未来,还不如给他们一个美好的童年。

四、来自宫崎骏动漫的净化

要是对宫崎骏动漫有一定的了解,就一定会知道他动漫的受众可不仅仅是儿童,甚至很大的一群受众是成年人。对于这个结果可能有些人会感觉到不可思议,在人们的印象之中,所谓的这些动漫其实都只不过是给儿童观看的一种幼稚的影视而已,然而宫崎骏的动漫作品则不然。

无法泯灭的童心,每个人心中都有着需要治愈的伤痕

《哈尔的移动城堡》剧照

比如《哈尔的移动城堡》这部作品,主题就是关于对战争的反思与对爱情的讨论,难道儿童就能够看懂这部动漫背后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吗?很显然,宫崎骏知道自己动漫的受众是由怎样的群体组成。所以宫崎骏对于自己动漫的定位并不局限于儿童,对于不同的群体,他们在观看宫崎骏的动漫作品的时候感受可能也是不一样的。

无法泯灭的童心,每个人心中都有着需要治愈的伤痕

《哈尔的移动城堡》剧照

这不仅仅是宫崎骏动漫魅力之所在,更是宫崎骏动漫带给每个观众的一次心灵净化。对于每个人来说,无论自己的年龄如何,其实在自己的心灵深处都有着一颗没有泯灭的童心。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天真无邪的一面,只不过对于很多成年人来说,他们面临着来自生活的压力,他们不敢更加不能够露出自己这天真的一面。

无法泯灭的童心,每个人心中都有着需要治愈的伤痕

《龙猫》剧照

久而久之,生活中的各种不如意就造成了每个人心里出现了伤痕,每个人都渴望能够得到治愈,但是他们又不能够表现出自己脆弱的一面。而宫崎骏的动漫作品之中透露出的那种对于童真的描述,正好唤醒很多成人潜藏在内心深处的那份童真。比如《龙猫》之中对于妹妹看见龙猫过程的描述,无不让已经错过童年的人再度回忆起了自己的童年。

宫崎骏的动漫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种净化,让自己在这充满了许多不如意的生活之中找到一丝心灵的寄托。每个人在自己痛苦的时候总想要寻找一处安静的所在,把自己一切烦恼都抛到脑后,释放自己那已经被压抑了非常久的童真。所以在宫崎骏的动漫之中,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童真。

无法泯灭的童心,每个人心中都有着需要治愈的伤痕

《天空之城》剧照

而宫崎骏动漫的净化还不止这些,当观众在观看宫崎骏的动漫时,动漫之中所蕴含的正能量无不让许多人产生强烈的共鸣,比如《

天空之城》中对于战争的思考。每个人的世界观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从宫崎骏动漫之中,每个观众都能够学习到许多关于人生和关于世界的观念。通过这些观念每个观众都可以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

当我们关注于宫崎骏动漫之中关于儿童观的回归的时候,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些动漫对于成年人的净化作用。每当这些已经步入社会,童年一去不复返的成年人看到这些动漫的时候,心中那被埋藏的童真被再度唤醒。加上动漫之中许多正确的观点,这些成年人无疑是接受了一次来自心灵的净化,让他们在这喧闹的世界之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

结语:宫崎骏有一句很有哲学意味的话:"在万物重生的早晨,来到寂静无声的窗口,放弃无尽思索,复归于零的时刻,人类才会得到满怀的所有。"大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诠释他一直尊崇的儿童回归观。

但是,仅仅靠几部动画电影,几声微弱的呐喊,是很难改变什么的。只有当我们成人和成人的 文化不再那么急功近利,当我们静下心来重新审视儿童,真正认识并尊重儿童的天性时,我们的教育观念才会改变,我们整个社会对待儿童的方式才会改变。天性、文化和教育观念,当这三者回归到儿童时,我们被束缚的孩子才能够获得解放,我们浮躁喧哗的社会才能够得到净化。

参考文献:

宫崎骏:《思索与回归——日本动画片和我的出发点》

齐格蒙•鲍曼:《后现代性及其缺憾》

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

周作人:《儿童学》

刘晓东:《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