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脈“疫輿症”:生產總動員


抗擊疫情是一場綜合戰役。除了專業醫護人員的救治,黨政公務員群體的一線指揮防控,還有一線和後方參與防疫設施建設、防疫物資生產的戰鬥者。同樣,這些信息有報道,但不會被大範圍傳播;有發佈,但不會被等量級互動。
我們在家裡,在電腦前,因為各自專業的差異,對於防疫抗疫控疫會有很多的想當然,這是不客觀的。比如昨天曝出的環球時報拍攝運送社區患者事件,除了情緒,我們還應該有更理性和現實的判斷。
這是重大傳染病。一線的社區、街道等工作人員,因為眾所周知的物資短缺導致的防護措施不夠,染病的也很多。有些社區、街道因為染病和隔離完全停擺。可以譴責武漢的行政管理弊端,這也是顯而易見的,但不能忽視絕大多數的一線基層工作人員已經疲於奔命精疲力竭。
理解應該多於抱怨,建議應該多於牢騷。這麼大的疫情,千萬級人口的城市癱瘓,全國馳援的同時當地的各級別工作人員,需要的不僅僅是批評。不要把監督和救命混同,結果會演變成對患者和一線工作人員更大的傷害和危害。
回到這期節目的內容,也是和全國各地的生產動員齊心抗疫有關。各位一定要清楚的認識到:疫情源發於武漢,但抗疫從一開始就不是武漢自己的事情,而是我們整個國家的事情,也是我們所有中國人的事情。


1月23日武漢封城時,物資短缺已成現實。浙江採取了全省口罩企業全面復產的措施,大過年的,召回了企業的員工,開足馬力為抗擊疫情做後勤保障的努力。其中,包括攔下待出口的20萬個口罩緊急馳援武漢。
河南,非但是在抗疫其它領域奮勇當先,1月19號新鄉市的口罩企業就把放假兩天的100名員工召回,每天生產10萬個口罩,1200套以上防護服。河北,石家莊衛材企業快速復產,日產80萬個口罩用於抗擊疫情。
大家過年的時候,全國各地多家企業復工加班加點生產緊急抗疫物資。除了每個人感覺緊缺的口罩,各類專業專用的防疫抗疫物資也在加大力度生產。
但是,不夠。
同時,網上圍繞口罩傳播的信息大多是負面。武漢紅會是應該被譴責,但全國各地捐助物資龐雜,可供醫用的短缺也是事實;大理扣留重慶抗疫口罩是應該唾罵,但更多的地方在同舟共濟,不應該放大成普遍區域對立的模樣。前面只是簡單的舉例,但網絡不會去調用相同的信息流進行傳播。
它們需要的不是溫暖和善良,而是仇恨和惡意。
再看看火神山醫院。我們的宣傳已經在很努力的進行各種發佈,但聲量和流量都沒法與信息平臺操持的議題設置相提並論。1000張床位的醫院,10天建成,毋庸置疑這是奇蹟,雖然很悲壯。

生產總動員,央企在帶頭。火神山醫院由中建三局負責。1月23日,國基集團中國中元公司從接到指令出圖紙:78分鐘;9個小時後,中建三局和武漢建工、武漢市政、漢陽市政等開始施工。


把脈“疫輿症”:生產總動員

30個小時完成5萬平米平整


1月24日,累計平整全部場地5萬平方米,相當於7個足球場。內轉土方15萬立方米,足以填滿57個游泳池。剷平了一座小土山。30個小時完成。
除了現場的4000多名建設者,中鐵工業旗下中鐵重工、中鐵十一局、中冶集團中國一冶、中建科工華中鋼結構公司、國家電網、中國鐵塔湖北分公司相繼參與到分工建設中。合計7000人鏖戰。


把脈“疫輿症”:生產總動員

7000人鏖戰8天完成建設


各位,大家有看到這些信息被各網站平臺同等對待麼?沒有!因為它們的調性對這些習慣性忽視,常規性限流。
再看看雷神山醫院,和火神山醫院的建設一樣的,央企國企衝在最前面。建設火神山醫院的同時,中建三局也在推動雷神山醫院的建設。中建裝飾深圳公司,2個小時完成了樣板病房的裝修。
7.7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300間集裝箱,1600張床位,10棟建築,7棟醫護宿舍,1棟專家樓,2棟後勤保障樓。11天完成。

把脈“疫輿症”:生產總動員


大家可以看得很清楚,集中力量辦大事不是說著玩的!央企國企是保障公有制體系的主力,尤其在如此特殊的公共衛生安全事件時期,只有這些企業才會不惜一切代價衝在抗疫生產建設最前面。
這樣的信息,在網絡平臺上,積極的傳播相對負面的炒作相形見絀。微信圈裡傳播很多的一個關於火神山醫院的概述,被海內外聯手的賬號汙衊攻擊,誰發誰就會被嘲弄和鄙視。面上看起來各大官方媒體不遺餘力的再按照老套路新工具進行宣傳,社交圈閉環和社交媒體平臺則心照不宣的進行各種遮蔽和圍堵。
抗擊疫情戰役打響至今,全國各地復工復產的節奏在加快,尤其是針對緊缺物資生產企業全面恢復生產支持力度加大。一線缺的不僅僅是口罩,還有各類防護用品、醫療器械,復工復產就是和疫情賽跑,網上喝倒彩的比鼓勵的多不正常,有部門失責失職。
生產抗疫,除了前面兩大類,還有生活物資。就看看菜農們:廣西柳州菜農捐2萬斤西芹,江西萬安菜農捐8萬斤蘿蔔,四川什邡菜農捐10萬斤蔬菜,江西樂平菜農捐20萬斤蔬菜,湖南南縣菜農捐26噸蔬菜,江蘇沐陽菜農捐助30萬斤蔬菜……
網上在炒什麼?山東壽光350萬斤捐贈的蔬菜。全國各地用自己的勞動支援武漢的其實層出不窮,但網絡平臺選擇的議題設置是捐助的負面。它們需要的不是疫情控制、民間互助,而是越亂越好、製造對立。


大疫當前,生產總動員事關全局。信息平臺都在幹什麼,大家要看得清清楚楚。只有堅強有力的抗擊疫情統籌領導和分工指揮,才能最大範圍的調動抗擊疫情的隊伍,才能更大程度的調動廣大老百姓的動能。我們很容易感染“疫輿症”,這種態勢正如我最早的專題評論一樣,是“信息疫情”,也需要防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