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疫情下保險業短板暴露,尋求線上化!“代理人+互聯網”能否擦出火花?

疫情下,人們的工作、交際方式在潛移默化中發生轉變,線下業務的全面中斷讓保險業備感壓力。《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截至目前,絕大多數保險機構的經營和服務紛紛轉向線上化,這與一直以來,以代理人、銀保渠道為主的傳統保險公司形象相去甚遠。

突发疫情下保险业短板暴露,寻求线上化!“代理人+互联网”能否擦出火花?

然而線下業務的線上化,不是簡單地把“線下辦理”變成“網絡辦理”模式。一位行業觀察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行業的特殊性,對於重緣故開拓、線下獲客成交的廣大代理人而言,如何更好的適應線上獲客、善於利用互聯網工具,是一個需要代理人和險企共同面對的難題。而對於廣大險企而言,能否提供得心應手的線上化展業出單工具與培訓工具,能否將線下優秀代理人展業經驗線上化、流程化、制式化地融合成線上客戶管理平臺,惠及全體代理人隊伍,更是一門巨大的挑戰。”

近年來,創新業務模式、開拓多元化渠道,是保險公司尋求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之一。疫情來襲,對保險業而言,正如一場大考,手足無措者有之,亦有早有準備從容應對者。在保險從業者看來,擾動也好,衝擊也罷,疫情的短期影響終將過去,留下的一定是深刻的反思。

特殊時期 凸顯保險科技重要性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到,當前大部分保險公司代理人在家辦公,通過公司APP、微信等媒介展業、維繫客戶關係及保單管理。將營銷從“線下”轉移至“線上”,成了此次疫情下各大保險公司普遍的應對方式。

華夏保險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公司發揮前期積累的互聯創新成果優勢,積極實現生產自救。一方面,充分運用華夏保險成熟的科技化線上資源,發揮AI助理強大功能,為銷售持續提供支持素材;另一方面,積極開展抗疫知識普及微課,做好大眾宣傳、傳遞保險理念。同時,廣泛利用海量視頻課程資源,藉助直播等新型媒介打造知識在線分享培訓平臺,提升銷售人員素質。公司全部主打產品均可在線上實時銷售,投核保乃至理賠已實現線上全流程操作。

據瞭解,平安人壽已在代理人隊伍中全面啟動線上化經營模式。依託平安金管家APP等公司各類線上平臺,通過直播、視頻/語音會議等形式,保證代理人早夕會、培訓、客戶服務及增員活動的穩定有序開展。鼓勵代理人用好科技工具,通過線上模式向客戶提供服務,避免或減少線下面見、聚集。疫情期間,不會因業績不達標清退代理人,積極保持隊伍穩定。

中泰證券分析認為,疫情對壽險公司營銷環節的影響主要體現三個方面:

一是當前大部分公司的APP僅支持短期險和簡單產品的線上投保,主力重疾產品的模塊建立還需要時間,且較大金額的高價值產品的線上化銷售一直以來都是行業的難點;

二是當前的線上經營聚焦穫客,開發時的KPI主要是代理人使用率等指標,後續的客戶轉化和經營模塊缺乏支持;

三是不同層次代理人對線上工具的接受程度差異較大。

這意味著,雖然大部分保險公司將培訓、會議等上班場景由線下轉移至線上,但在付諸之實施上依然面臨一些難點,再考慮到增員等業務環節,保險科技的重要性愈發凸顯。

改變“以線下經營為主”現狀 補齊行業短板

近年來,在推進金融科技創新中,一些傳統保險公司紛紛推動數字化轉型,將營銷、承保、理賠服務等各項業務鏈條數字化、在線化。

“保險行業將進一步強化對科技和數據的應用,推進大中臺建設,提升管理精細化水平,實現科技與業務模式的深度融合與重構。”大家保險總經理徐敬惠指出,企業信息化水平不足,是多數企業在抗擊疫情過程中面臨的最直接的考驗之一,辦公線上化、培訓線上化、服務線上化,均對一家企業的信息化能力有較高要求。

在徐敬惠看來,對壽險行業來說,多年來沉積的路徑依賴、粗放經營、短期行為已成為發展瓶頸。行業應努力應對線下服務觸點幾近切斷的挑戰,全面重視和強化線上服務能力建設,創新業務模式,構建體系化的線上運營能力,彌補一直以來行業以線下經營和服務為主的短板。

業內資深高管顧克偉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認為,保險公司必須多元業務渠道發展,不能過分依賴個險和銀行保險這些傳統的業務渠道,以免因為突發事件而造成被動。在其看來,多元業務渠道就包含了互聯網保險這一形式,以不變應萬變,不僅改變了保險公司的業務發展模式,也拓寬了代理人業務發展的出路。

在顧克偉看來,有實力的傳統保險和保險行業外的有實力的資本,早已進入這個領域並且已經取得了成功,也有一些公司限於自身的條件和發展狀況,難以推動邁出突破的一步。

作為非傳統的保險銷售渠道,我國的互聯網保險在2000年左右起步,在2015年經歷了爆發式增長後,保費增速呈現快速下滑。近年來,絕大多數保險機構都有互聯網保險業務經營,但互聯網渠道保費收入已趨於穩定,顯示傳統保險公司藉助互聯網渠道快速、低成本地接觸海量客戶,從“線下”到“線上”轉移的發展方式已進入瓶頸期。

“如何更好地適應線上獲客、善於利用互聯網工具,是一個需要代理人和險企共同面對的難題。”前述行業觀察人士指出,大額、期交人身險靠代理人拜訪銷售的模式從未有改變和突破,線上線下的融合進度不盡如人意。

在業內人士看來,如何將被動化作主動與機會,是從業者應思考的。正如徐敬惠所言,這次疫情對保險業務直接造成的擾動甚至衝擊,應該是短暫的。疫情不會改變保險行業整體持續增長的趨勢。這一次疫情將推進行業的轉型升級。

疫情短期有影響 同時也帶來創新升級契機

“互聯網是一種工具,而互聯網保險則是一種改革與創新,為傳統保險公司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思維方式。”顧克偉認為,目前疫情發生之後,保險公司,特別是中小公司應該將其看做一次倒逼機會,促使自己重新認識互聯網保險的價值與經營模式。上述華夏保險人士也稱:“疫情短期內對新單和增員會有一定影響,但同時也帶來了創新升級的契機。”

LIMRA LOMA中國區副總裁趙萍認為,短時間內迅速轉移到線上開展業務肯定有難度,大小則取決於公司過往在科技上的運用情況,如果公司在科技賦能上的意識比較超前,投入充足,保險科技應用已經升級到產品、銷售、招募、核保、理賠、客服、風控等各個領域,打通了營銷、運營、基礎建設的全流程,那麼目前的應對能力就會更好,甚至可能幫助這些公司縮短與競爭對手的距離。

在其看來,此次疫情雖然短期會對業務產生一定負面影響,但長期來看,積極的一面是,也將大大提升公司對科技運用的進程。“在日常展業過程中,那些已經習慣於甚至擅長於運用社交媒體、社群等新型營銷手段的代理人,也將脫穎而出。”趙萍稱。

前述行業觀察人士指出,可以預見的是,受本次疫情影響,線上化、互聯網化做得較好的頭部企業會獲得業務優勢、客戶口碑和難得的實踐經驗;在行業中會起到一定的”帶頭示範“作用。比如早在兩年前,平安人壽就籌備成立了以服務線上代理人為主體的平臺“同學會”,兩年以來,這批“線上代理人”早已習慣了線上獲客線上成交。

在該人士看來,科技實力的積累不是朝夕的事情,特別是與技術實力相對應的“敏捷團隊結構”、預算導向政策和適應科技賦能的代理人隊伍。所以,同業間會有模仿現象,但是後進者的迎頭趕上會經歷一個長期過程。

顧克偉也稱,“不可否認,的確存在全面發展互聯網保險所面臨的技術儲備不足困境。”但他也指出,傳統保險公司單靠一己力量難以實現,就需要加強與互聯網企業的合作,同時,成熟的互聯網企業也具備了為保險公司提供服務的能力。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近期,眾安科技向行業推出一款名為“眾慧樹”線上培訓工具,整合了在線推廣的話術需求,模擬不同環境下需要掌握的銷售技巧,直接減少了“面對面”培訓的風險,該產品目前向保險公司免費配置。

明亞保險經紀助理總裁楊春元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技術儲備是一個長期過程,但是同業間相互模仿是必然的,這種差距會很快縮小。”在其看來,除了企業本身之外,建議配套的監管規則也應該做一些調整。例如:銷售人員與客戶的面談,在技術方面確保全程可追溯前提下,是否可以通過網絡視頻進行,雙錄的要求是否有必要採取類似手段。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