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個人與企業僅是“從外向內”的考慮問題是不夠的

這段時間響應號召,開始在家遠程辦公。在這期間,也發現幾個平時在公司上班時容易忽視的問題,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們在職場上其實還有許多值得提升的空間。

疫情下,個人與企業僅是“從外向內”的考慮問題是不夠的

<strong>第一個問題,遠程辦公溝通效率急劇下降。

遠程辦公以後,一切都不同了。人還是一樣的人,問題出在信息溝通的形式上。

利用軟件這種信息流的溝通形式,抬高了信息理解的門檻。

信息流的形式適用於日常朋友之間的聊天,因為這種溝通是傘狀的,不太講究上下連接的邏輯。

可工作不一樣,一旦對方對你之前講的一些話產生疑問,很容易忽略掉當下此刻你正在溝通的內容。

而面對面溝通的好處在於,它的溝通不是線性式的,而是點狀分佈式的。當出現一個問題時,你大可以花10分鐘前前後後和對方講明白,然後再進入到下一個議題。

此刻你的溝通工具不僅是口頭文字,還有圖像資料,視頻,郵件,PPT,PDF,Word文檔,甚至錄音。多種輔助“道具”能迅速讓對方全面瞭解來龍去脈,把事情講透。然而這種情況不可能發生在線上信息流溝通的情景裡。

疫情下,個人與企業僅是“從外向內”的考慮問題是不夠的

試想你如果看到同事在微信裡一股腦丟出一大堆文件,然後讓你自己去消化理解,你會是什麼感受?

這就需要在溝通信息之前,預先想好對方聽完之後可能會有什麼疑問,並且在對方提出疑問之前就能提前解決。

另外一點,就是廢話少講,儘量不講。

語言一定要精煉短小,什麼必須說,什麼不要說,心裡要有譜。始終記住,廢話越多,就越給對方增加信息理解的成本。

疫情下,個人與企業僅是“從外向內”的考慮問題是不夠的

<strong>第二個問題,遠程辦公更適合任務安排型的工作,不適合啟發討論型的工作。

任務安排型工作的特點,是大家都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麼事情,那麼按部就班去分配任務就好。這類工作最終都會有一個具體的、明確的結論存在。比如什麼時候提交什麼東西,哪個時間節點需要完成到哪個步驟等。

而這天然就適合遠程辦公的場景,因為一切都有規則可循

線上辦公,本質就是通過數字工具將這些規則進行智能模塊化。這也是為什麼許多遠程辦公軟件在項目管理這一塊做得非常好的原因。

疫情下,個人與企業僅是“從外向內”的考慮問題是不夠的

可啟發討論型的工作不一樣。

這類工作並沒有一個明確的任務存在,更多時候是通過集思廣益來創造出一個新的思路出來。它不像任務安排型的工作是一條道走到底的直線,而是彎彎繞繞不停畫圈圈的曲線。

比如 “疫情期間公司要如何做營銷?”這就是一個非常開放的問題。如果通過在線辦公軟件來完成這次思考,就會遇到各種不便。

想要解決這種問題,你不可能去翻公司雲盤上的文檔,也不可能馬上就寫出一個大綱來佈置任務,而是要蒐集信息,進行討論甚至辯論,中間還有可能推翻各種已經得出的結論。

所以,在辦公前一定明確工作的次重點,提前規劃安排。

疫情下,個人與企業僅是“從外向內”的考慮問題是不夠的

<strong>第三個問題,在家辦公是對突發狀況處理能力的一次升級考驗。

比如,當你早上睡到自然醒,突然客戶一個電話打過來,告訴你一個方案要修改,大老闆後天要看。

此刻你趕緊爬起來聯繫項目相關的同事卻發現,同事A昨晚熬夜現在酣睡正香,同事B封城在老家只能通過手機和你打字,同事C打電話找不到人......

以前在辦公室,你跑幾個工位就能輕鬆解決的問題,現在卻變得無比艱難。

怎麼辦?

疫情下,個人與企業僅是“從外向內”的考慮問題是不夠的

當你找不到A、B、C人的時候,你就需要扮演好A、B、C的角色,和客戶斡旋溝通,同時快速在腦海裡想好應急方案。

要做到這一點,在平時的時候就要足夠了解A、B、C做的工作,以及對應的價值產出分別是什麼,關鍵的時候自己要能夠頂上。

你的智慧,機敏,臨場應變和責任心全都一覽無遺。這就需要你不停提升自己的能力邊界,不能只當一顆螺絲釘。

疫情下,個人與企業僅是“從外向內”的考慮問題是不夠的

<strong>這次疫情像一面“照妖鏡”,不僅照出了人的本性,也照出了企業的內在。

因為疫情,大部分企業停工停產,網上可以看到各個企業對於這一政策,所做的安排。

2月1日,恆大集團發文,通知員工春節假期延長至2月16日,其中在建項目與售樓部在2月20日前都不得開工。至此,恆大員工的春節假期,從最初的18天延長至25天,再次刷新了企業春節假期記錄。

恆大這一決定充分體現出了公司的大格局,放棄的是經濟利益,換回的是卻員工與其家庭的健康。

疫情下,個人與企業僅是“從外向內”的考慮問題是不夠的

有網友在論壇發帖稱,因為疫情嚴重,自己在公司群內發送了延長假期的通知,結果卻遭到了他們副總的辱罵。

聊天截圖發到網上後,這位領導很快就“火”了起來,受輿論壓力,公司也意識到了嚴重性,馬上對副總進行了處罰,決定降級處理,並要求當眾對該員工道歉。

因為自己的領導身份,對員工大肆的辱罵,這樣的做法不但不能得到員工的信服,相反還讓員工對公司失去了信心,難怪有網友直言:

“大家會罵他,一來是公然違反國家政策,二來對員工毫無尊重。員工和企業是互惠互利的,你給我錢,我替你幹活,在人格上不存在高低貴賤之分。在深圳不愁找工作,但是這樣侮辱人,而且還讓人冒生命危險,大家不罵他罵誰。”

還有網友說:“政府通知2月10日之前不允許復工,公司領導還在裝傻,村子封路、公交停運,還要求大家照常來上班……”

疫情下,個人與企業僅是“從外向內”的考慮問題是不夠的

企業的安排情況“百花齊放”,為什麼有些公司得到點贊,有些公司卻“火”抬不起頭?

最重要的一點,應該是企業對員工的尊重。李開復說,“誠信”和“尊重”在企業發展中佔據著重要地位,而其中“尊重”對員工更有著重要意義。對員工一次真誠的關心,一次用心的輔導,可以勝過半年一次打雞血的員工大會,也可以勝過辦公室裡賞心悅目的桌椅花草。

其次就是企業文化,你會發現,這些安排都是在“以人為本”這一企業文化的基礎上開展的。

恆大員工春節放假25天,即便真的少賺幾百億,收穫的卻是員工滿滿的歸屬感與自豪感。

所以,一家公司到底好不好,別光看它風光時的模樣,更要看它困境中的表現,透過這次疫情,你更能真正看清一個公司。

這次疫情,這不僅是一次新的考驗,更是個人與企業自我反思和學習的機會。

疫情下,個人與企業僅是“從外向內”的考慮問題是不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