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了1000多條數據後,我們總結出了疫情謠言的四大體系

2020年的農曆新年,不僅考驗著年輕人宅家自救的定力,還考驗著他們如何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勸親人們戴上口罩的本領。

但這只是初階考驗,進階是如何應對謠言。

家族微信群,謠言的策源地、智商稅的高發區。當親人們在這裡以“轉發拯救蒼生”“專家緊急提醒”為名義告誡親友時,你是不是常常攥緊了拳頭卻無計可施?

更讓人頭疼的是,好些謠言看起來有模有樣,你也識別不出來,甚至轉發到了自己的朋友圈。

雅雯也是如此。

雅雯是長沙的一名教師,春節在家期間,她除了給學生備課還要給爸媽闢謠。通過微信群,兩位食療擁躉不停轉發“專家推薦!這些食物能抵抗新冠病毒!”類的文章,甚至買了10斤“據說有用”的魚腥草煮水喝。這讓雅雯哭笑不得。

面對這些來自於“內部知情人士”的透露、各種以假亂真的微信截圖,雅雯也有些無力。過於龐大的信息量,讓她也難以在一瞬間甄別一些似是而非的謠言。

為了讓你更全面地看到這次疫情中的謠言,我們在各類平臺蒐集了1000多條新冠肺炎爆發以來的謠言。這不僅是讓你識破謠言的套路,也想在信息過剩的現在,給你提供一些防謠貼士。

1

疫情期間的熱門謠言都有哪些特點

疫情期間的部分謠言,對於年輕人來說屬於“一眼假”,識別難度較低。比如喝高度白酒抗病毒、吸菸抗病毒、喝童子尿抗病毒。當然,這些謠言不僅毫無意外地被大部分網友瞬間識破,還成了悠長假期裡的百憂解。

分析了1000多條數據後,我們總結出了疫情謠言的四大體系

但還有一類謠言,乍一看還有些道理,要辨別就沒那麼容易了。

我們收集整理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丁香園和新浪官方的@捉謠記 所蒐集、總結的疑似謠言,並將其分為科普謠言和事件謠言,先為你做一個大概的梳理。

到目前為止,在丁香園整理的科普類謠言中,大多數謠言都與病毒種類、傳播途徑、有效藥以及口罩有關。

最近的熱門謠言是2月9日誕生的“新冠病毒屬於SARS病毒”。但在昨晚,通過熱搜和官方回應你已經知道——這其實是一次“口誤”。

排在“口誤”之後,已經被確認為謠言的熱門傳聞還有 “口罩裡墊紙巾能反覆使用?”以及“鍾南山團隊開中藥涼茶處方?”,它們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所以還是儘量一次性使用口罩、不輕信治病良方,少出門才是安全第一絕技。

一圈看下來你會發現,這部分科普類謠言的誕生和傳播,主要還是因為“隔行如隔山”。我們普通人對涉及某個領域專業知識的信息並沒有辨別能力,只能相信權威人士。所以,我們發現,這些事件性謠言的散播,往往依附於某個重要的名字。

在@捉謠記 發佈的最具話題性的謠言當中,前三位分別是“鍾南山院士感染新冠肺炎”“鍾南山院士建議鹽水漱口防病毒”和“白巖松26日晚邀請鍾南山做客《新聞1+1》”。相信這幾條謠言你都有所耳聞,無一例外都把自己與“鍾南山”這個名字捆綁。看似有板有眼的它們,無一例外都是謠言。

這樣總結下來,你可以看到這類讓我們難以辨別的謠言,其實就是利用知識盲區和名人效應造謠,一部分謠言還會兩者加以結合,看上去的確像那麼回事。

2

謠言的典型套路

為了更好地識別謠言的套路,我們從今日頭條闢謠合集、微信公眾號闢謠助手、新浪闢謠合集、微博賬號@微博闢謠 @捉謠記中整理了超過1000條謠言,仔細剖析了一番。

首先我們研究的是,在這次疫情中,哪些關鍵詞成了謠言製造者們的首選。你可以看到,“醫院”“口罩”和“微信群”是謠言製造者的最愛,“湖北”“上海”“溫州”“北京”等地名也比較熱門。當然,謠言高發區還有我們前面提到的“鍾南山”。

分析了1000多條數據後,我們總結出了疫情謠言的四大體系

我們在查看與口罩有關的謠言後發現,關於口罩的謠言也分幾個派系。一類謠言稱口罩使用後用吹風機吹或者用酒精消毒後還能繼續使用;一類是外國購買的口罩遲遲無法到貨,是因為被海關征用;還有謠言稱部分汽車後備箱標配一隻N95口罩……總之,作為這個假期裡的頭號稀缺產品,關於口罩的謠言一直沒有消停過。

“微信群”排在謠言關鍵詞的第三位,因為“微信群”幾乎是謠言的共用開頭:“某微信群裡有人說……”。

如果按照謠言內容將其分類,這些樣本謠言可以分為四個套路:封城相關、醫療防控、民間抗疫方法相關和武漢市相關。

分析了1000多條數據後,我們總結出了疫情謠言的四大體系

自武漢暫時關閉離漢通道後,關於封城的謠言也開始泛起水花。在關鍵詞當中,你能看到“北京”“上海”“成都”“南京”這些城市的名字;有“停運”“封路”“防控”這類手段,另外還有一些數字。

總結下來,封城類的謠言大多有一個相似的模板:X市因為防控需求,從X日起封路停運。由於有過SARS期間的慘痛經歷,疫情中的北京也是此次封城類謠言當中最常出現的城市。

醫療防控類謠言也隨著疫情水漲船高。

自疫情爆發以來,電視上播放著醫療資源緊張的新聞,微信群裡瘋傳在醫院錄製的各種視頻,引發公眾關於各地醫療防控的擔心與關注。在這個背景下,“某地醫院急診停診““某地醫院醫生、護士感染新冠肺炎”“新冠確診病例從醫院出逃”等形式的謠言也讓很多人信以為真。

而在民間防疫類的謠言中,你可以強烈地察覺到普通人的焦慮。

除了我們前面提到的關於口罩使用的N種方式,這佔據了民間抗疫謠言的大頭。在謠言中,你還可以看到 “大蒜”“雙黃連”“熱水澡”等手段,以及“預防”“治療”等效果導向的詞語。

還有一大類謠言,主要是圍繞武漢產生的。一方面,關於武漢城內物資與醫療援助的謠言叢生;另一方面,關於武漢人流動至各省市乃至國外的謠言也有很多。

由於近段時間湖北以及武漢紅十字會的不作為、亂作為,“武漢”和“紅十字會”相關新聞受到最多關注,這也引來了最多的謠言製造者,誕生了“武漢市紅會向上海市醫療隊收取6%~8%的手續費”“武漢紅十字會售賣壽光捐贈蔬菜”等謠言。

另一方面,武漢封城前流出五百萬人的數據引發輿情地震,隨即誕生了“武漢三口之家迪士尼遊玩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新加坡闢謠網傳拒絕116名武漢旅客入境並遣返至杭州”“一個武漢女人終結了法國大罷工,法國人都去搶口罩了”等類似的謠言。

最神奇的當屬一個為“浙BL0535”的車牌號。在各地的謠言版本里,這個車牌號車主已確診新冠肺炎、主要任務為在全國流竄,最遠可至邊陲西藏。而經公安機關核查,該車牌號下無車輛註冊信息。

3

隨著時間變化謠言主體也在變化

如同疫情的變化一樣,謠言的數量和主體也正隨著時間發生變化。

從數量上來看,謠言的數量雖然在2月初有所下降,但總體仍然呈不斷增長的趨勢。在1月20日之前的6個時間節點,@微博闢謠 平均每天闢謠1.2條謠言。但從1月21日起,謠言的數量就隨著“人傳人”的新聞開始增長,並在1月25日突然爆發。

到了1月29日,謠言數量達到第一個高點,48條。這之後,謠言數量稍有回落。但是在2月7日,謠言數量再創新高,達到58條。

分析了1000多條數據後,我們總結出了疫情謠言的四大體系

通過數據和新聞背景的比對,我們發現:謠言高發的節點前後通常有重大事件的發生。

比如在1月20日的鐘南山宣佈病毒“人傳人”;在1月23日武漢封城後,傳出湖北以外其他城市跟進封城的謠言,鍾南山被傳染上病毒的謠言也發生於此時。

1月27日,武漢紅十字會低下的工作效率不僅產生了網友的大規模自發監督,也產生了一系列的誇大事件。

等到2月初,是否應該返工引起廣泛討論,城市大消毒也引發了多宗謠言的誕生。

分析了1000多條數據後,我們總結出了疫情謠言的四大體系

在各個時間段,或重大或荒謬的事件都會引發眾多關注。而在傳遞的過程中,部分信息會發生曲解和誤解,以至於在真實新聞被曝光的同時,還有新的謠言產生。

在大批謠言產生並干擾視聽的時候,我們其實可以一條公式來描述它們的傳播過程。美國社會學家G·W·奧爾波特和L·波斯特曼曾總結過一個謠言的公式:謠傳=重要*模糊。

這也就意味著,一個謠言如果有足夠重要,再加上曖昧模糊就具備了快速傳播的充分條件。有時候,原本不具備這樣條件的謠言,在傳播過程中經過增減、強化,也會變得風味十足。於是謠言也就越傳越離譜。

後來,傳播學者克羅斯將這一公式發展後提出:謠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公眾批判能力。說明謠言的能量有多大,既取決於真實信息的透明度,也取決於受眾的判斷水平。

所以謠言能傳多遠、多離譜,不光在考驗受眾們的判斷能力,也在考驗著權威部門辦事的效率和透明度。

各種謠言和虛假信息不僅對疫情毫無幫助,還會增加群眾心理負擔,加劇社會的恐慌情緒,打擊全面抗疫的信心。所以,在這場疫情阻擊戰中,關於信息和謠言的戰役也相當重要。

在阻止謠言這件事上,我們可以盡最大努力保持理性,用自己學過的知識以及邏輯推理,不讓那些一眼假的謠言傳播更廣。

但是我們也都知道,面對有專業知識壁壘的信息,普通人確實並沒有辨別能力。這時候,更多來自權威機構和專業人士的更公開、更可靠的信息,可能才是對抗謠言的有效途徑。再不濟,上述人士和機構可以少一些口誤,多一些嚴謹,也算是對阻擊疫情做出正面貢獻了。

「稍等一下,先別急著滑走」

吶,能讀到這裡,都是DT君的真愛粉啦!戰疫期間,不亂出門不添亂,我們為防疫做貢獻!DT君為大家送出宅家福利——

前往DT財經公眾號對話框,回覆【不添亂】,即可領取15天喜馬拉雅會員,感謝喜馬拉雅大力支持!

來吧,一起聽郭德綱。

作 者 | 張倍笛

數 據 | 鍾 黛

編 輯 | 阿 米、小 唐

設 計 | 趙 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