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精緻農業“精”在何處?這6條值得每個農人借鑑與思考

日本農業到底“精”在何處?

日本是一個多山的島國,耕地十分有限,全國68%的地域為山地, 老年化嚴重,並沒有發展農業的條件。

然而日本的農業出口量逐年攀升!

雖然耕地面積小,但商品率奇高,達到95%以上,部分到100%;加上日本農產品善於把“品質+品牌+營銷”的效應疊加,在海外市場成為高端農產品代名詞。

據日本農林水產省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日本農林水產品進出口勢頭強勁,多個品類都呈大幅增長,2018年日本農林水產品和食品出口額約為9068億日元(82.4億美元),比2017年增加997億日元,漲幅約為12%,連續第六年創歷史新高。

從具體品類來看,以“和牛”(產自日本的優質肉牛)為代表的日本牛肉以及蘋果出口分別比2017年增長29%和27%。此外,雞蛋出口額高達15億日元,上漲了49%。日本酒和草莓出口也有較大增長。

日本大米2018年的出口量為13800噸,在8年裡增長了6倍多。如果加上日本酒為首的大米加工產品,出口量增加到30000噸以上。

據日本媒體報道,向世界最大的大米消費國中國銷售大米,將成為日本米業的關鍵。日本政府積極鼓勵農產品以及海鮮類產品的出口,並將進一步開拓大米在中國的銷售市場。

日本人多地少,與中國相似,它的農業發展模式的確值得我們認真借鑑與學習。

1、死磕單一品種

專注力是日本工業化的基因,在日本農業上體現的更加完美。

日本農業生產的專業分工十分明確。一個地區有一個地區的產業特色,一個農戶有一個農戶的主導產品,優勢互補、相互依存,共同構建起了日本農業經濟的整體框架。

日本農戶的專業化生產格局更為明顯。一般來說,日本的農民都是專業戶,種草莓的只種草莓,種番茄的只種番茄,種鮮花的只種鮮花。一般農戶全年只生產1~2個品種,最多不超過3個品種,而且生產的產品幾乎全部為商品,農產品的商品率極高。

日本的精緻農業“精”在何處?這6條值得每個農人借鑑與思考


2、注重保護有限的土地資源

土地資源是農業的根本,一旦土地出現問題,農業的末日也即將到來。因此,保護土地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是農業經營者們首要考慮的方向。

日本農民除了使用有機肥,也使用化肥,不過是專用複合肥。作物品種不同,複合肥的配方也不同。日本土質優良的另一個原因,要歸功於土地的配套設施,無論種花、種菜,絕大多數農田的田壟下都埋有水管,土地乾旱時打開水龍頭就可灌溉;而葉面灌溉和施藥則通過大棚頂端的管道噴霧。先進的生產設施對土壤的保護和土質的優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日本的精緻農業“精”在何處?這6條值得每個農人借鑑與思考


3、注重農產品包裝

“人靠衣裝,馬靠鞍”。農產品想要賣出高價也離不開包裝與品牌。日本農副產品品質優良,無論是大路貨,還是新優品種,都是色澤亮麗、規格統一,令人賞心悅目。

日本的精緻農業“精”在何處?這6條值得每個農人借鑑與思考


4、與消費者建立信任關係

農業企業要善於和消費者建立深度的聯繫和信任關係。日本農產品在流通方面,主要採取生產者和消費者直接結合的辦法,即成立產銷聯合組織,其主要優勢在於使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建立“面對面的相互信賴”關係。

日本的農業經營者經常會邀請消費者來到基地體驗種植和生產,讓消費者真正知道蔬菜、水稻是怎樣種出來。經過不斷地交流、互動,從而提高消費者對農產品的信任度和忠誠度。

5、多渠道銷售

我國很多農民的銷售渠道比較單一,大多集中在菜市場、批發市場等。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雖然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又多了電商平臺,但是日本的銷售渠道是遍地開花並且多元化。

其中,日本人銷售農產品主要採取6種方式:

直銷:以產銷聯合體為主要銷售形式;

宅配:以專業流通配送到戶為主要銷售形式;

配送:以生協為運作主體,以配送為主要銷售形式;

專櫃:大賣場、超市與有機農場進行訂單銷售;

專賣店:以連鎖專賣店的形式進行銷售;

食品加工廠:食品加工廠與有機農場進行訂單銷售。

6、日本創意農田帶動當地旅遊業

日本農民以其自身的實踐證明,農業產業大有可為,大有潛力可挖,關鍵在於改變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不斷提高農民的素質,努力提高農業的科技化、現代化、規模化和集約化水平。


日本的精緻農業“精”在何處?這6條值得每個農人借鑑與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